亚城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meil2000

《大麦歌》译文by郭沫若,朱令,美翼,老刘,青禾

[复制链接]

382

主题

6505

帖子

38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7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发表于 2013-5-12 00: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6楼青禾于2013-05-11 18:36发表的 :
我理解楼主的本意是为展示朱令的少年才华.  从而了解和关注朱令和朱令事件.  而无意引深讨论一般性的诗的翻译的技巧和技术评论.   诗的翻译, 把诗翻成真正意义的诗, 很大程度是意译.  既使如此, 也很难能完全达意.  何况再加上翻译上不同人的理解也不同.

我也和朱令和美翼一首.  谈不上翻译, 充其量是意译.  甚至还达不到.  只是从而享受一下诗歌的韵味而已.  请大家指正.

凄切若大麦, 不堪劲风吹.
.......

趁着翻墙进来,我代楼主把青禾的也请上主楼!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3-5-12 09:26:54

回 楼主(meil2000) 的帖子

诗的妙处在于它可以咏唱。如果你还没有仔细地唃诵读原诗,请你读五遍,并对它的抑扬顿挫留意好。再仔细诵读郭老的译文,同样注意断句停顿,当你在念中译文時,耳朵里响起英文诗,反之亦然,你就会体会到为什么我一直坚持他的译文最佳。这就是髙手的高处所在。至于𠆤别选词,相较之下,所占份量要轻得多。举一例,"摇曳"= ceaselessly, 并不是加词,是对仗需要。可见译得妙。前无古人,后来者需下苦功。
回复

使用道具

115

主题

1578

帖子

111

积分

版主

流光闪烁,长夜思索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3-5-12 11: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楼主(meil2000) 的帖子

引用第41楼游客于2013-05-12 09:26发表的 回 楼主(meil2000) 的帖子 :
诗的妙处在于它可以咏唱。如果你还没有仔细地唃诵读原诗,请你读五遍,并对它的抑扬顿挫留意好。再仔细诵读郭老的译文,同样注意断句停顿,当你在念中译文時,耳朵里响起英文诗,反之亦然,你就会体会到为什么我一直坚持他的译文最佳。这就是髙手的高处所在。至于𠆤别选词,相较之下,所占份量要轻得多。举一例,"摇曳"= ceaselessly, 并不是加词,是对仗需要。可见译得妙。前无古人,后来者需下苦功。

见解独到,一定是译著的高人!欢迎加入石头山诗社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3-5-12 17:30:58

Re:回 楼主(meil2000) 的帖子

引用第41楼游客于2013-05-12 09:26发表的 回 楼主(meil2000) 的帖子 :
诗的妙处在于它可以咏唱。如果你还没有仔细地唃诵读原诗,请你读五遍,并对它的抑扬顿挫留意好。再仔细诵读郭老的译文,同样注意断句停顿,当你在念中译文時,耳朵里响起英文诗,反之亦然,你就会体会到为什么我一直坚持他的译文最佳。这就是髙手的高处所在。至于𠆤别选词,相较之下,所占份量要轻得多。举一例,"摇曳"= ceaselessly, 并不是加词,是对仗需要。可见译得妙。前无古人,后来者需下苦功。
没懂"摇曳"和ceaselessly的等号关系;也没懂你说的对仗需要;什么跟什么对仗?烦请楼主解释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45

主题

311

帖子

678

积分

圣骑士

落日映天红

积分
678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3-5-12 20: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理解,摇曳和cesselessly没有关系,也不是为了对仗加上去的。这里的“摇曳”是翻译前面的“bending"。而ceaselessly一词在郭老的句子中已经出现了,是”不断地“这个词。

原文的第一句话有两层并列的意思,一是在海边的洼地中弯曲,一是在劲风中吟唱。如果不考虑修饰动词的状语,这句话是说”像大麦那样弯曲和吟唱“。吟唱的前面加了修饰词”在海边的洼地“,吟唱的前面加了修饰词”在劲风中“。但后面还有一个修诗词”不断地“,到底是修饰吟唱这个动作,还是修饰弯曲和吟唱,不是很清楚。根据诗的意思,应该是修饰两个动作。因此这句话应该翻译成”像大麦那样,不停地在海边的洼地中弯曲,在劲风中吟唱“。如果中文把”不断地“放在前面,也可以有歧义,既可以理解成修饰后面的两个动词的,也可以理解成指修饰后面紧跟的那个动词的。

郭老采取了另外一种含糊的办法,他把两个动词并列起来,而把两个动词前面的修饰词放在一起共同修饰两个动词。从意思上说这也没有错。因为原文虽然说在海边的洼地弯曲,在劲风中吟唱,但吟唱也是在海边的洼地,弯曲也是在劲风中进行的。所以说,就这句话来说郭老虽然没有完全忠实于原著,但基本意思是对的,而且也没加没减任何内容。

至于把弯曲翻译成摇曳,我觉得这也是可以的,因为弯曲之后又起来,起来之后又弯曲,如此不断重复,就是摇曳的意思了。
随便说说别认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3-5-12 20:52:42

回 楼主(meil2000) 的帖子

以下是我替郭老划的断句, 如有不当之处, 愿聆听指教。
Like Barley | Bending In low fields by the sea | Singing in hard wind |Ceaselessly
象大麦那样  | 在海滨的低地,| 在强劲的风中 不断地低吟,| 摇曳。
Like Barley | Bending And rising again| So would I,| unbroken | Rise from pain
象大麦那样 | 吹倒又起来,| 我也要 | 不屈不挠地 | 把苦痛抛开。
So would I softly| Day long,night long | Change my sorrow |Into a song
我也要柔韧地,|不问昼夜多长,| 要把我的悲哀 | 变成为歌唱。
回复

使用道具

3

主题

13

帖子

32

积分

会员

积分
32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3-5-12 21: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回 楼主(meil2000) 的帖子

引用第43楼游客于2013-05-12 17:30发表的 Re:回 楼主(meil2000) 的帖子 :

没懂"摇曳"和ceaselessly的等号关系;也没懂你说的对仗需要;什么跟什么对仗?烦请楼主解释一下。


“摇曳=ceaselessly”以及“对仗”是IP103网友的说法。楼主试着解释一下。如解释得不到位,请IP103及各位网友指正。

IP103网友的“对仗”,是说译诗的语句长短和抑扬顿挫的时间位置与原诗匹配。设想在一部以Sara Teasdale为主角的电影中,她在一个咖啡馆里给众人诵读她的作品,配音是郭老的译词。Sara张口,配音也张口;Sara闭口,配音正好一句读完。Sara表情凄婉时,配音恰逢阴平;Sara神情激越时,配音正是去仄。这是多么协调完美的音响和画面啊!我们不妨把这一艺术特质称为“音频同步”或“音律对仗”。在信达雅之外,引进第四个概念“律”。

再说“摇曳=ceaselessly”。原诗Singing in hard wind, Ceaselessly。郭译“在强劲的风中 不断地低吟,摇曳”。前面两句“在强劲的风中 不断地低吟”已经把原文所有的意思都译出来了。“摇曳”是原诗在这句中没有的意思,为了满足“律”的需求,郭老添加上的,而IP103网友认为不违背“信”的准则。

信达雅,自严复于1897年在《天演论》中提出,历经一百余年,已成为大众普遍接受的鉴别翻译作品的三大准则。若要对严复的理论加以丰富补充,还需教育大众,说服大众,并假以时日,方可为大众普遍接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3-5-12 21:48:22

Re:Re:Re:回 楼主(meil2000) 的帖子

引用第46楼meil2000于2013-05-12 21:34发表的 Re:Re:回 楼主(meil2000) 的帖子 :


“摇曳=ceaselessly”以及“对仗”是IP103网友的说法。楼主试着解释一下。如解释得不到位,请IP103及各位网友指正。

 IP103网友的“对仗”,是说译诗的语句长短和抑扬顿挫的时间位置与原诗匹配。设想在一部以Sara Teasdale为主角的电影中,她在一个咖啡馆里给众人诵读她的作品,配音是郭老的译词。Sara张口,配音也张口;Sara闭口,配音正好一句读完。Sara表情凄婉时,配音恰逢阴平;Sara神情激越时,配音正是去仄。这是多么协调完美的音响和画面啊!我们不妨把这一艺术特质称为“音频同步”或“音律对仗”。在信达雅之外,引进第四个概念“律”。
.......

WOW, 你讲得太对了。 我给你满分。不亏为楼主, 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回复

使用道具

45

主题

311

帖子

678

积分

圣骑士

落日映天红

积分
678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3-5-12 23: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译法不同的地方是“singing”这个词。原作者使用了一个很中性的词,既没有说大声唱,也没有说小声唱。郭的译文是低吟,第一是强调低声唱,第二他用了吟这个更广义的词。吟在中文中既可以指唱歌,也可以指朗诵,还有第三种意思,是呻吟的意思。这个呻吟也有疼的忍受不了,但又尽量克制的小声叫唤的意思。

朱的译文翻译成放歌。从声音的力度来讲,和郭的译法正相反,是大声唱的意思。而且特别说明了是放歌,不是放声喊,也不是疼的受不了,大声叫唤。

美翼和青禾的译法都是吟,没有说大声,也没有说小声。没有说是吟诵还是吟唱。但从上下文来看,不象是呻吟的意思。

老刘的译法是歌咏。也没有给出音量的大小。这个咏字和吟的意思差不多,既可以指歌唱,也可以指朗诵。但和歌放在一起,就说明了是有音乐的成份包含在里面的。

有人认为郭的译文把sing翻译成低声吟唱是读懂了作者的心,说出了作者想说而没有说的话。因而认为朱的译法是不好的。老刘跟作者不熟,也不了解作者当时的想法。但既然作者没有给出音量,译者没有给音量就是对的。但给出音量的大小,也不能说是错。翻译是一种再创作,译文中多多少少会把译者的主观想法借原作者之口说出来。
随便说说别认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3-5-12 23:46:51
李敖《一个预备军官的日记(上册)》(收入《李敖大全集》卷32·《李敖私房书》四),友谊出版公司,2010年7月)1960年4月8日记事之六:
“夜读英诗,晚点名前后译成《大麦诗》:
大麦诗
麦穗曲身偃,
滨海低田瘠,
疾风动地来,
高歌何能已。
麦穗曲身偃,
既偃又复起,
颠扑不为折,
昂然疮痛里。
我生亦柔弱,
日夜逝如彼,
强把万斛愁,
化作临风曲。”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Atlanta168.com

GMT-5, 2024-5-3 12:32 , Processed in 0.09298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