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城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离沙

买什么车好啊?

[复制链接]

497

主题

4765

帖子

50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1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3-12-30 14: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55楼(老夫) 的帖子

引用第56楼游客于2013-12-30 13:59发表的 回 55楼(老夫) 的帖子 :
你49楼是想当然。知足已经用数字告诉你了。

我也查了几个数字,Leaf比其他同样大小的车重500-600磅。而它的电池重量是660磅。说明它除去电池,保护乘客所用的钢铁重量与其他车相似,不是你想象的都放在地盘上了。

老人都喜欢说年轻时如何如何,但你几十年前开车的经历不能代替科学和事实。



呵呵,当然喜欢年轻啦,谁愿意倚老卖老呀?我说那陈年旧事就想告诉您:我对车还是被逼着学习,研究过的,所以自认为在其结构与原理上同年轻人比还是比较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3-12-30 15:02:42

Re:Re:回 55楼(老夫) 的帖子

引用第60楼老夫于2013-12-30 14:47发表的 Re:回 55楼(老夫) 的帖子 :




呵呵,当然喜欢年轻啦,谁愿意倚老卖老呀?我说那陈年旧事就想告诉您:我对车还是被逼着学习,研究过的,所以自认为在其结构与原理上同年轻人比还是比较熟的。
.......
不是贬低你的经历。你开车应该比很多年轻人强,至少很多年轻人不会手排挡。但你那时学的是开车,不是汽车设计。而且那时汽车设计里保护司机不是核心要求,也不象现在标准高(那时没那么多车也没那么多事故)。那时的技术水平也差远了,没有气袋,没有ABS。那时有crumple zone的概念吗?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3-12-30 15:10:40

Re:Re:Re:回 55楼(老夫) 的帖子

引用第61楼游客于2013-12-30 15:02发表的 Re:Re:回 55楼(老夫) 的帖子 :

那时的技术水平也差远了,没有气袋,没有ABS。那时有crumple zone的概念吗
Crumple Zone 的概念在1950年代由奔驰公司的Bela Barenyi 提出,专利在1952年授予奔驰公司,专利号是854157.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3-12-30 15:28:25

Re:Re:Re:Re:回 55楼(老夫) 的帖子

引用第62楼游客于2013-12-30 15:10发表的 Re:Re:Re:回 55楼(老夫) 的帖子 :

Crumple Zone 的概念在1950年代由奔驰公司的Bela Barenyi 提出,专利在1952年授予奔驰公司,专利号是854157.
老夫那时的中国,为保护国家财产牺牲个人是社会的榜样。而牺牲汽车保护司机(crumple zone的核心原理)的设计师是要下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3-12-30 22:46:19
坚决抵制日本车!
回复

使用道具

497

主题

4765

帖子

50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1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3-12-31 00: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Re:回 55楼(老夫) 的帖子

引用第59楼游客于2013-12-30 14:42发表的 Re:Re:回 55楼(老夫) 的帖子 :

相对运动,基本上没有不同。

关于钻空子,你又想当然了不是?这些测试都是政府或独立验证机构设计并实施的,他们都傻瓜?

.......

这正是由于“他们不是傻瓜”,才有意避开真实模拟,用条件下的数据把你当“傻瓜”骗。不改话题,主要是原理一样:


撞车与撞墙的区别

  车辆行驶在路上是绝对速度,而两车相撞的瞬间是相对速度。

  汽车碰撞试验做的是绝对速度,即大家的碰撞加速度都视为相同( 都撞静止的墙)。

  而实际上由于车体钢板强度,车体自身重量的原因,在实际碰撞时,两车的加速度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同一个乘坐人员(质 量相同)坐在两种不同的车内的受力不同,F=ma这个公式大家都知道。

  在吸能变形的过程中,钢板强度大质量重的车后变形,充分保证了原车的惯性,可以将质量轻的车当成一个弹簧,重车此时如同撞在弹簧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3-12-31 10:16:18

回 65楼(老夫) 的帖子

我说的相对运动,已经涵盖了你前两段。
44楼第一段,涵盖了你后两段。

所有测试都是模拟,这才能保证标准性,可比性。当然所有模拟都有limitations. 但这是高中物理就能懂的,NHTSA诸多专家能不懂?
你没有考虑的是crumple zone, safety cage. 这两项是44楼第二段所说的结构和材料。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3-12-31 12:27:08
吵什么,各买一辆撞一下就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3-12-31 16:45:02
其实到NHTSA找一些车祸的统计数据就大概知道重量的重要性了。我大概在09年看过类似的报道,大意是大车和小车的事故率大致相同,但致死率和致残率小车(2000磅以下)要远远高于大车(4000磅以上),最极端的例子是18轮大货车的事故率名列前茅,但司机的伤亡率是所以车中最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4-1-17 16:26:29
2014 Mazda 3 - compact
2014 Mazda 6 - mid 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Atlanta168.com

GMT-5, 2024-5-30 11:37 , Processed in 0.09722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