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城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46|回复: 52

砒霜呀毒性更大,朱砂算个啥

[复制链接]

107

主题

295

帖子

865

积分

圣骑士

素夷狄行乎夷狄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1-10-17 21: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滴血 一腔爱 一辈子
——记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
http://www.stdaily.com 2011年01月13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操秀英
“我最近像是发财了,‘王振义’这只股票开盘时不咋地,最近大涨。”在看完介绍自己成就的专题片、听完无数人的道贺后,王振义幽默地说。
眼前这位耄耋老人,即使是淡淡的笑,眼睛也眯得一条缝似的。和他说话时,他就那么眯着眼微笑着看你,语调不紧不慢。
其实熟悉他的人知道,作为我国血栓与止血专业研究领域的开拓者,王振义这只股票自打“上市”以来,可以说一路飘红。
500万元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显然不是这只股票的终极价值。对于这个有些意外的“利好消息”,他很淡定,只是更加想念老伴儿:“她在天堂知道,一定会高兴的。”
科学家王振义:“我有勇气,因为我尊重科学”
一个生命垂危的女孩儿,让他下定决心冒险尝试新的治疗方法,他成功了。
尽管小静(化名)已生命垂危,大夫们依然不敢让他尝试王振义的方案。
20世纪80年代,一部风靡一时的偶像剧《血疑》让人唏嘘于那段不渝的爱情的同时,也记住了一个医学名词——白血病。这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类型繁多,凶险无比,死亡率极高,素有“血癌”之称。由于一直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和死神角力的过程中,失败的,总是医生和患者。
小静遭遇的,就是白血病中的一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相比其他类型的白血病,它发病急,恶化速度惊人。很多病人从诊断到死亡不过一个礼拜,根本不给医生留一点机会。
1985年,小静的家人带着她从浙江辗转来到上海儿童医院,在经过一个星期的化疗之后,感染出血,生命垂危,悲痛欲绝的家人甚至买好了回家的船票。
“我的夫人晚上回家告诉我儿童医院有这么个病人,我就提出想用全反式维甲酸来治疗。”25年后的一个冬日午后,面对一群记者,王振义回忆说。
但是这种此前只用于治疗皮肤病的药能治疗白血病吗?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沈志祥记得,“当时的确存在很大阻力,因为这个药大家不知道,而且这个疾病的风险很大,用这种新药治疗一个风险很大的病人,医生面临的风险很大很大。”
“王老师生气了,他说如果出了事,由他一个人承担。他都这么说了,我们就开始使用。”
王振义的坚持改变了白血病死亡游戏的结果。在使用全反式维甲酸一个星期后,小静的体温下降,白细胞成倍增长。死神松开了魔爪。
    王振义由此开创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分化治疗的先河。
    “我尊重科学。”王振义解释他的勇气何来时说,“因为我已经搞清楚全反式维甲酸的毒理,而且体外实验也证明它可以让癌细胞分化成健康细胞。”
    其实早在1959年,时任广慈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前身)主治医师的王振义就被安排主攻白血病治疗的研究,被期望于短期内攻克这种可怕的疾病。
然而,第一次交锋,热情高涨的他铩羽而归。
“短短半年内,由我负责的60个病人,”王振义顿了顿说,“一个都没救过来。”尽管这不是他的错,但这些逝去的生命是王振义心头永远的伤疤,无论何时提及,他都会觉得痛。
血的教训告诉他,热情不能代替科学,也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出“战胜”白血病的方法。
可是,由于历史原因,一纸调令让他离开了临床工作。直到1978年,他再次重返临床,继续与白血病的斗争。
当时,治疗白血病有两条研究途径可循。一是化疗,杀死白血病细胞,这种方法会杀死大量的健康细胞;另一途径是诱导分化,将恶性的白血病细胞转变为良性细胞。   
他在文献中查阅到,以色列科学家证明白血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逆转,分化成熟为正常细胞,同时,国外学者也曾用一种维甲酸的分化诱导剂来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两种火花碰撞,王振义确立了自己用力的方向。
当时,国际上使用的是维甲酸的一种同分异构体13顺式维甲酸,但仅仅在个别病人身上应用有效,此后一直未获突破,很多人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几乎要失去信心。
王振义却坚定了这个研究方向。但由于上海的药厂只能合成出另一种同分异构体全反式维甲酸,王振义只好 “将错就错”,用它来做体外实验。
没想到歪打正着却带来惊喜。小静如今健康快乐地生活着,那个在她曾经脆弱的生命中犹如天使般出现的王医生,是她一生感激的人。
以后,这种疗法开始在临床上全面使用,首批治疗的24例病人中,完全缓解率达到九成多。目前,联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砷剂及化疗,APL患者的5年存活率已高达95%,成为第一种可以治愈的急性白血病。
医者王振义:“我这一生中,病人是第一位,其他都是次要的”
因为发现不少口腔病患者小手术后出血不止,一般止血疗法无效,他开始止血与凝血研究,并由此开拓了我国血栓与止血专业研究领域
    看着介绍自己成就的专题片,老人的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像是在听别人的故事,甚至有一度,我以为他睡着了。但是在介绍小静时,他露出了一丝浅浅的笑。
    他曾经说,登上美国国会图书馆气势恢宏的凯特林癌症研究大奖领奖台,以及国内诸如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科技功臣等奖项的领奖台时,每次都十分感慨和激动。“但说句心里话,比起小静康复时的惊喜,这些实在差了好大一截呢。”
确实,对于一个医生来说,没有什么勋章能比病人的康复更令他荣耀。
“对于我自己,只有一点我敢说,我这一生中,病人是第一位,其他都是次要的。”王振义说。
因为发现不少口腔病患者小手术后出血不止,一般止血疗法无效,他开始止血与凝血研究,并由此开拓了我国血栓与止血专业研究领域,在国内首先确立血友病的检测和诊断方法;提纯出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并制成抗血清,应用于临床,推动了我国血管性血友病等方面的研究。
他说:“医生是最能体现‘仁爱’的一个职业,你付出爱,就会得到爱。”
    30多年前,一个9岁的男孩昏迷在医院,似中风症状,却不明其因。王振义没有放弃,他在急诊室思考许久,终于在男孩脚上不起眼处,发现了出血引起的并发症,迅即抢救。长大了的男孩在袜厂工作,几年前,辗转找到王振义的男孩父母给他带来几双袜子。普普通通的袜子,王老至今不舍得穿。
   1996年,他因荣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得到100万元人民币的可观奖金。有人建议他用奖金建立“王振义基金会”,他回答:“我还是坚持两年前获得凯特林医学奖后的做法,不要叫‘王振义基金会’。我只是想以我绵薄的力量,培养更多医学事业的接班人,为白血病患者和癌肿病人造福。”
“其实,我这一辈子就是在和另一个‘自己’斗争,我也爱钱、虚荣,但我始终想,只要我做的工作对病人有帮助,在什么位置、留下什么名字也就不重要了。”老人说,“人要同自己的欲望和功利斗争,这就是教育的功能。”
“我从小到大上的都是教会学校,宗教思想就是要博爱和平,要仁爱,这些思想影响了我一辈子。”他说。
师者王振义:“我不能误人子弟”
10年前,一件小事的触动,让他辞去了博导的职务。他说,很多新东西我完全不懂,不能再去教别人了。
“我们医院血液科的成长发展,是他一手撑起来的,如果没有王振义,及他的学生陈竺陈赛娟等,血液科到不了今天。”瑞金医院原院长李宏为说。
1978年,“文革”阴霾散去,我国医学研究工作全面展开,而白血病临床研究领域也急需广纳贤良。这一年,陈竺及后来成为其妻子的陈赛娟成为王振义的研究生。
他们没有辜负王振义的赏识。在赴法国圣·路易医院血液研究所进修后,夫妻俩于1987年双双回到瑞金医院血液研究所(以下简称“血研所”),随后,他们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明了APL的发病原理和运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分子机理,并提出砒霜可以降低病人使用全反式维甲酸的复发率及抗药性,由此开创了联合应用维甲酸和氧化砷治疗APL的“上海方案”。
一心想做侦探的陈国强因听了王振义的一次讲座而改变志向,立志要做他的学生。1985年7月,他如愿以偿成为王振义的硕士研究生。
他还记得,被王振义“捉”去修改论文的那些夜晚。时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的王振义白天工作繁忙,只能利用晚上时间修改学生论文。师生俩一放下碗筷就“扎进”论文里。在没有电脑的年代,老师改一遍,学生就得重抄一遍,就这样,陈国强将近两万字的论文抄写了十遍。现在,他已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
但在学生们的印象里,一起撰写的论文,王振义总坚持将他们列为第一作者,而把自己的名字放在最后。
如果说坚持是他科研的一种品格,那么“让”则是他作为导师的品德。正当追随者如影之时,72岁的王振义却主动让贤,让年仅42岁的陈竺接替他担任血研所所长。此时,他当选院士刚刚两年,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何此时让位。
“大家都说我品质高,其实我只是有自知之明。说实话,我自己的思想也斗争过,毕竟在这个位置上可以发号施令,我要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是血研所要获得更大发展,必须有个人来带,陈竺聪明、勤奋、敢创新、有爱心,是个合适人选。”面对记者,他坦言,“当时我的有些研究生由他们带,我感觉他们的水平已经远远超过我了。”
2000年,一件事触动了王振义,让他辞去最后一个具体职务:博导。他说:“我不能误人子弟。”
他的一个研究生毕业论文中写道,发现一种新的维甲酸对急性白血病有诱导分化作用,并且从分子生物、基因水平角度进行论证。这个结果受到医院的重视,但此后重复实验却得不到文章里的数据。“我认真判断是哪出错了,但都找不出原因。后来,血研所的所长告诉我,是两个基因拼接错了。当时我觉得,分子生物学的东西我完全不懂,我不能再去教别人了。”
老人王振义:“我永远是个学生”
他说,我觉得自己有一种责任,希望有生之年找出一个对其它白血病也有效、更便宜的治疗方法,一把“万能钥匙”
“我只是在某个方面有点专长,别人好的地方我都要学习,我永远是个学生。”关于“权威”的话题,王振义这样回答。
2002年,他指导的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抗白血病药物的水溶性差,实验效果很不理想,实验停滞不前。听说郑州大学的教授在这方面有深入研究,78岁高龄的王振义执意坚持亲自上门请教。郑州大学前来接待的人员却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王振义院士,最后请来与他有一面之交的老师,才算是“验明正身”。
上学时,他加入“七个约翰”学习音乐、英语,以至于在课堂上一直学法语的他现在英文比法语好;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组工作室,他学习生理、生化、病理解剖、免疫学等知识;任职中医科时,他努力学习中医中药;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他向陈竺夫妇请教分子生物学;向秘书、孙子们学习电脑……
现在,他又发明了一种学习的新名堂——“开卷考试”,即由临床医生提出疑难病例,王振义通过查阅资料来会分析诊断。
“只要不出差,每周四上午的考试时间是雷打不动的,这次来北京,他事先会打电话通知病房,让他们不要等他了,这些事情他自己都记得,不用别人提醒。”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他直言“我换了个脑子,那就是电脑”。为了能“pass”,每次“考试”前,王振义都要上网查阅几十篇英文资料,在显微镜下看细胞形态,然后再做出结论,做好PPT。如果遇到同类型的疾病,他的PPT也绝不会相同,因为他用的都是最新治疗技术。
“现在疾病的分类和十年前完全不一样了,各种新疗法也层出不穷,用这种方法逼着自己学习,还能延缓老年痴呆症呢。”他还不忘调侃。
    “他总说,‘院士’就是医院里的战士”,陈国强说,“他根本没有把院士看成一种荣誉或光环,而看成一种责任。”
“我们现在进步非常慢,40年前我们提出3年攻克白学病,但现在我们只攻克一种,还有20多种都没有找到办法。我觉得自己有一种责任,希望有生之年找出一个对其它白血病也有效、更便宜的治疗方法,一把‘万能钥匙’,这个就是我们最有价值的人生。”说到这些,这个可爱的老头依旧是微笑的,但语气严肃而坚定。
采访手记:常人王振义
“王院士您好,早就听说过您” “王老好啊”……这个穿着毛呢西装、被一群人簇拥着走来的笑容可掬的老者,一定就是王振义了。
“要给我压岁钱啊!”老人握着采访组一位工作人员的手“撒娇”。
“您说什么?”
“你应该给我压岁钱呀。”
“您应该给我,我是小辈。”“现在都要给老的。”
这分明就是一个“老小孩”,我之前对于“院士”的畏惧和紧张一下子就消失了。
当王老走来跟我握手时,我也调皮地“依小卖小”:“王爷爷您也要给我压岁钱”。
“好,好,给。”笑起来,老人的眼睛眯成一条缝。
若不是之前看过资料,怎么也无法将眼前这个乐呵呵的老人家和拥有“正癌第一人”的医学“战士”联系起来。
“王爷爷”是一个很好的采访对象。记者抛出一个问题,他能由此说开去,说出很多你想要的东西。
采访中他一再强调,千万不要把陈竺夫妇的成功归功于他。“他们都是特别努力的人,而且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实验室工作过,我只是运气好,碰到这两个好学生,做了他们一个阶段的老师。”
    “刚才讲到的很多成果也不是我一个人的,你们千万别把我‘神化’,我也有很多缺点,比如说,爱贪小便宜。”说到这,他露出孩子般的笑。
因为“贪小便宜”,当年,他选择了以为是最简单的血液科,“感觉在显微镜下看看细胞形态就可以了” 。没想到,血液学成为他一生的事业。
他还有个“爱哭鼻子”的毛病。“难过的时候流泪,高兴的时候也哭,哭可以很好地表达感情,而且我觉得,上帝如果看到你在流泪,知道你还留恋世界,他会说‘回去,回去’。”
他还有个缺点是“不太尽责”。“我太太剖腹产的时候,我都没有去看看她,她很不高兴。说是工作忙,但是真的忙到连去看一眼的时间也没有吗?我没有尽到最基本的责任。”
但是,在老伴患老年痴呆症的十多年里,他尽责了。“每天逗她开心,陪她去公园遛弯,她喜欢小孩子,我们就在公园里给小孩子录像。”
就在上个月,老伴走了。那个最想与他分享喜悦的人,不在了。
老伴谢竞雄教授是上海儿童医院血液科的著名医生。那一年,就是她把小静的事告诉王振义。他们夫妻俩还合译了我国第一本止血凝血专著《出血性疾病》。
对于这份大奖,“她在天堂知道,一定会高兴的。”老人缓缓地说。
(科技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10-18 09:03:26
砒霜算个啥,西医还用刀和锯呢,但那是有必要时。西医不会给一个咳嗽的小孩吃朱砂这种东西。

明白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55

主题

2297

帖子

5025

积分

版主

今天最高興的是&#46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25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10-18 09: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振义院士仁愛及謙讓之品德值得學習.謝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10-18 09:21:42
引用第1楼游客于2011-10-18 09:03发表的  :
砒霜算个啥,西医还用刀和锯呢,但那是有必要时。西医不会给一个咳嗽的小孩吃朱砂这种东西。

明白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了吗?
听说咳嗽糖浆里有鸦片,是不是真的?西医不论大人小孩,老给咳嗽糖浆。
回复

使用道具

0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会员

积分
8
发表于 2011-10-18 09: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大小便都能入药(人中黄,人中白),那确实不应把毒药当回事。这年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有什么药都敢吃的,就有什么药都敢开的,反之亦然。大家勇敢吃吧,反正早晚是个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10-18 09:35:52
引用第4楼123于2011-10-18 09:33发表的  :
既然大小便都能入药(人中黄,人中白),那确实不应把毒药当回事。这年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有什么药都敢吃的,就有什么药都敢开的,反之亦然。大家勇敢吃吧,反正早晚是个死。
大快人心事,119有名啦!!!
我在这里发帖就是想看看这个123是不是119,真是呀。干嘛呢,干脆就叫119多好呀。
设计师,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这咳嗽糖浆是不是有鸦片?
回复

使用道具

0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会员

积分
8
发表于 2011-10-18 09: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噢,对了,哪天要是有报道说中医用氰化钾征服了SARS,我也一点不吃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会员

积分
8
发表于 2011-10-18 09: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这中医的粉丝也够没救的,见到个反对派就说是同一个人。我要是bluesky,我都不好意思再出来了,否则用这位IP34的逻辑,段医生没准和本草知无也是一个人,这就麻烦了,你见过上边长胡子,下边空荡荡的中医大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10-18 09:52:22
引用第6楼123于2011-10-18 09:37发表的  :
噢,对了,哪天要是有报道说中医用氰化钾征服了SARS,我也一点不吃惊。
由于中医的特点,中医无所不治。

那位中医自己就一点都不客气:
"由于中医的特点,其它方面的疾病我也涉及,治过的病种包括感染性疾病、妇科、儿科、皮肤科、肿瘤、运动损伤、中医美容、五官科、神经科、心理和精神疾病等。由于中医的特殊性,自古以来好的中医师都有专长,同时又能治疗多种疾病,"

不服不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3

主题

73

帖子

153

积分

侠客

积分
153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10-18 09: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123于2011-10-18 09:50发表的  :
看来这中医的粉丝也够没救的,见到个反对派就说是同一个人。我要是bluesky,我都不好意思再出来了,否则用这位IP34的逻辑,段医生没准和本草知无也是一个人,这就麻烦了,你见过上边长胡子,下边空荡荡的中医大师吗?
哈哈,别着急,咱不懂医学,只能从表面上说说。你说的中医给咳嗽的小孩吃朱砂,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就当是真的吧。但是,西医给咳嗽的大人和小孩吃鸦片,难道西医在全球范围内打鸦片战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Atlanta168.com

GMT-5, 2024-10-31 18:12 , Processed in 0.12568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