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城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3|回复: 0

续1:揭开盲区---真详细,虽也有数据错误,但基本是第一

[复制链接]

497

主题

4764

帖子

50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1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3-2-20 00: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7】


  税警总团尽管是一个私企,但是因为靠山是财政部长宋子文,所以得天独厚,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宋子文是一个受过西方教育的人,他和当时中国本土的旧军阀完全不一样,所以,当旧军阀依靠坑蒙拐骗和拳头棍棒来维持军队的稳定时,税警总团却按照美国财税武装组织的体系来管理这个私企,让这个私企极富市场竞争力。
  这个私企的组织结构和装备训练,完全是按照美国陆军作战手册在进行。所以,这支尽管出生在中国,但是喝着美国洋奶粉长大的孩子,和喝着三聚氰胺奶粉长大的孩子,有着天差地别。
  当时,欧美在华银行为了讨好财政部长宋子文,以便让自己的银行能够在华得到稳定的投资环境,所以,对税警总团大力拨款和扶持。税警总团的装备和武器的精良程度,超过了国军的200师。而200师,是国军第一个机械化师,第一任师长是杜聿明,第二任师长是戴安澜,都大名鼎鼎。
  孙立人之所以从美国回来后,选择这家私营企业,是因为他看上了税警总团全新的美式装备,和税警总团开放而严酷的管理方法。


  税警总团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支有着传奇色彩的武装,他诞生于1930年10月,首任总团长是王骞,下设三个团,第一团团长是赵君迈,第二团团长是古鼎华,第三团团长是张远南。
  和中国那时候的所有军队都不一样,税警总团的机构很庞大,不但有野炮营、通讯营。辎重营。野战医院、修械所,还有8名金发碧眼的德国军事顾问,而当时的中国,师一级配备德国军事顾问的,仅有天之骄子,蒋介石最看重的德械师,而德械师仅有三个。
  那时候的中国,和德国关系密切。德国把最杰出的军事人才输送给中国。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签付的《凡尔赛条约》把欧洲最大的军事强国德国打入了深渊,条约规定德国只能保存十万名陆军,不得拥有海军和空军。他们幻想着这样,就能够永远遏制德国的强大。可是,他们低估了德国人的意志和凝聚力,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异常坚韧的民族,他们在短短的20年后,就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德国一战结束后,还有四五十万精锐部队,而现在只让保存十万人,剩下的人怎么办?这可都是百炼成钢的职业军人,他们除了训练和打仗,再什么都干不了。于是,欧洲呆不住了,有人就去遥远的东方淘金,寻找用武之地,而刚好蒋介石也想一统中国,打败各路军阀,急需把自己的军队锻炼成一支具有战斗力的武装。双方一拍即合,德国最优秀的将官们,就源源不断地来到中国当教头,比如,德国最有名的炮兵专家马克斯鲍尔,打开了德国优秀军事人才进入中国的通道;德国军事奇才塞克特,他的建军计划让蒋介石统一了各路军阀,也加快了中国迎战日本的步伐;德国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魏采尔,他帮助蒋介石进行淞沪抗战……据说当年来到中国帮助训练军队的就有130多位德国名将,而那时候还有一位德国人也想来,却没有被挑选上,因为他那时候资历太浅,他感到异常失落。这个德国人在后来的二战时期,在非洲建立了让全世界震惊的功劳,他的名字叫隆美尔,人们叫他沙漠之狐。
  孙立人后来有一个外号,叫“东方隆美尔”。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国军和红军在江西大打了一场,双方的军事顾问都是德国人,国军这边是德国的“国防军之父”塞克特,红军那边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德国人李德。结果,国军打败了红军,红军被迫进行艰苦卓绝的长征。
  塞克特货真价实,而李德徒有虚名。
  塞克特是德国著名教头贝肯鲍尔,李德是废话连篇的国足教练施拉普纳。


1-8】


  九一八事变前,日军剑拔弩张,威胁东北。当时驻扎在东北的仅有一个不完全的第二师团,兵力仅有1.04万人,缺少重型武器,而张学良的东北军拥有重兵20万,还有飞机坦克大炮。中日双方兵力对比为20:1。
  可是,占据了绝对优势兵力的张学良不思抵抗,日军步步紧逼,他却步步退让。当时,日军最有名的军事家石原莞尔也在东北,他放言:“我用竹刀就能吓退张学良。”后来事实证明确实是这样。在日军的威胁面前,花花公子张学良吓破了胆。
  有“民国第一外交家”之称的顾维钧曾经回忆道:九一八后,国民政府力主张学良就地抵抗,宋子文曾找到张学良,愿意将税警总团借给张学良,反击日军。可是,张学良没有答应,他缺乏抵抗日军的决心。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攻北大营,势如破竹,张学良躲在关内,日军一路狂奔,迅速占领了东北。
  长期以来,我们总以为张学良奉了蒋介石不抵抗的命令,日军占领了东北,我们那时候中学的历史课本是这样写的。张学良临死前,才说了实话,他说放弃东北是自己下的命令,和蒋介石无关。不知道现在的历史课本是如何写这段历史的。
  太多的资料记载了当年的张学良是如何放弃东北,拱手让给日本人的。用不了多久,这段历史终会重新评价,张学良肯定会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九一八事变前夕的税警总团拥有三个团,6000人,装备好于日军,战斗力也好于日军,如果张学良答应带着税警总团反攻东北,历史可能会改写。


  日军占领了东北后,迅速向中国增兵,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反抗,阻击日军,当时最精锐的中国军队第五军,从南京飞兵直下,增援上海。我们历史课本上在说到这段历史时,只记载了十九路军,而忘记了第五军,第五军军长是张治中,下辖87师和88师,87师师长宋希濂,88师师长俞济时。对抗战历史了解的人,都会知道这三个人的名字。其中俞济时是首任74军军长,他的继任者是王耀武,再继任者是张灵甫。宋希濂在滇西会战中担任第11集团军总司令,打通了滇缅公路中国段。张治中和共产党来往密切,和周恩来是好朋友。
  这就是中国人都知道的一二八淞沪抗战。
  第五军有当年中国最精锐的两个德械师。
  税警总团也参战了,因为没有军队番号,就对外宣称88师独立旅。
  税警总团在淞沪抗战中表现优秀,不但多次击败了日军进攻,还俘获了日军佐官一名。抗战初期,要能够抓住一名日军俘虏是非常困难的。林彪率部在平型关痛击日军,想抓一名俘虏,而没有抓到。
  税警总团的牺牲也是巨大的,仅仅第二团,牺牲的排长以上军官就有16名。


  税警总团在上海打得风生水起时,总团长王骞却失踪了。
  王骞和孙立人一样,也是文武全才,王骞当年是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文学学位后,报考西点军校学习军事。在西点军校表现很突出,毕业时是以全级第12名的成绩毕业的,而这一年级有来自全世界各国的佼佼者137名。
  王骞从美国回来后,担任军阀孙传芳的炮兵司令。孙传芳覆灭后,王骞就来到宋子文新成立的税警总团,担任总团长,相当于师长。
  因为文武全才,又有留洋经历,王骞自然会受到很多女孩子的青睐。后来,王骞娶了一个名叫陆小曼的女人为妻。两人生活了五年后,就离婚了。
  是的,这个陆小曼,就是徐志摩的妻子陆小曼。陆小曼和王骞离婚后的第二年,就嫁给了至今还是中国最有名的诗人徐志摩。
  陆小曼和林徽因,都是民国名媛,也是民国时代最有故事的女人。


  王骞在上海被日军俘虏,有过多种版本,但是最靠谱的版本是这一种:
  有一天,王骞在战斗空闲,穿着便装,去往一个叫做查理饭店的地方,看到饭店门口站着几个士兵。王骞没有在意,径直向前走,到了跟前才发现是日本兵。王骞眼睛高度近视,他也不知道查理饭店已经被日军占领了。
  突然遭遇日本兵,王骞也还冷静,他干脆继续向前走,走进饭店,想从侧门逃走,没想到他的异常举动引起日军怀疑,就将他抓走了。
  王骞是怎么逃脱的,也不知道,只知道他回来后,有人告他泄密,被判了两年徒刑。出狱后,全身心投入抗战的后勤供应工作,1942年死于开罗。
  王骞可能是冤枉的。


  孙立人来到税警总团的时候,税警总团已经扩充为四个团,他担任第四团团长,而第四团的前身是税警总团特种兵团。特种兵,直到今天都是拥有强悍战力的一个称呼。
  孙立人的第四团编制庞大,战斗人员5000余名,相当于当时的一个师。下辖三个营,每个营有四个连,还有一个重机枪连,一个直属炮排;每个连有三个排,每个排有六个班,每个班有14人,这14人中,除了配置最新式的步枪外,还配置有机枪、冲锋枪。
  而税警总团除了四个团外,还有十个直属步兵营,总兵力高达三万人。
  这样的装备和这样的人员架构,战斗力能不强吗?


  1936年,当时的中国人都知道中日终有一战,逃到关内的东北军要打回老家去,一路长征的红军也打出了“北上抗日”的旗帜,国军中的很多高级将领也在制作对日作战纲要,蒋介石也知道全面抗战就要来临,他加紧进攻红军,提出了“攮外必先安内”的主张。
  税警总团在这种氛围中,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当时的中央军事委员会也看到了税警总团这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便提出改编,在1933年长城抗战中表现优异的第二师师长黄杰,担任税警总团团长。这样,税警总团就完成了从地方武装到军事力量的过渡。
  黄杰在离开第二师,去税警总团上任的时候,向老上级顾祝同告别,顾祝同惋惜地说,第二师是一支正规部队,税警总团算个什么呀,实在不应该去。
  那时候,尽管税警总团已经成立了六年,而且在淞沪抗战中表现突出,但是,在陆军上将的眼中,仍然是一支不入眼的部队。陆军上将都是这样,更何况别人。
  然而,黄杰很快就发现这是一支让人瞪目结舌的部队。


  黄杰一上任,就进行改革,将总团下属的十个步兵营改编为两个团,这样,税警总团就拥有了六个庞大的团,而税警总团的总人数,超过了当时一个军的人数。
  黄杰现在担任的不是师长了,而是军长。
  税警总团的兵力超过了黄杰的预料,而税警总团的战力,更超过黄杰的预料。
  1936年9月,国民政府的各支精锐部队,在江西南昌举行军事演习,当时参加演习比赛的有120个团,孙立人带着税警总团第四团也参加了。比赛结束,孙立人的第四团以绝对性的压倒优势,获得了第一名。而在个人单项成绩中,前十名士兵,就有七名是孙立人的部下。
  举座哗然。
  孙立人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属于孙立人的历史来临了。


-------------------------------
“我们历史课本上在说到这段历史时,只记载了十九路军,而忘记了第五军,第五军军长是张治中,下辖87师和88师,87师师长宋希濂,88师师长俞济时。对抗战历史了解的人,都会知道这三个人的名字。其中俞济时是首任74军军长,他的继任者是王耀武,再继任者是张灵甫。”




这里王耀武之后应该是漏掉了施中诚,之后才是张灵甫。


另:税警总团的第一任团长“王骞”应该是“王庚”之误。
1920年17岁的陆小曼经母亲安排与25岁军官王赓成婚。婚前陆小曼经常被人簇拥、关注参加各种活动,婚后陆小曼期待王赓依然能经常伴她出游、交际;王赓六天致力于工作和读书,星期天才休闲,无法满足陆小曼之期望。双方个性不合,感情便出现危机。王赓有时请朋友徐志摩陪陆小曼参与各种活,导致双方产生恋情。陆小曼与徐志摩相恋之后提出的离婚要求,王赓慨然应允并于1926年离婚。徐志摩、陆小曼结婚时给王赓发了请帖,他也赠送一份礼物,同年10月3日由徐志摩老师梁启超证婚,与诗人徐志摩成婚。 【最严苛的证婚】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请梁启超出席证婚,梁反对他们“第三者”的恋情,但碍于胡适情面最终出席。婚礼上梁启超说:“徐志摩你性情浮躁,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你俩都是过来人,以后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满堂宾客瞠目结舌。。。


*********新1军新38师114团1营1连连长张聿栻(现名张义栻)---------感谢师长孙立人将军


    后来形式发生了变化,日军加强了驻缅兵力,日军师团从东线侧翼千里突袭缅北重镇腊戍,抄了我们的后路,导致远征军第一阶段作战全线崩溃。师长孙立人率领我们新38师安全撤退到印度,而其他的部队则在杜聿明, [时任第1路副司令长官]的带领之下,走入有“绝地”之称的野人山。野人山里古木参天,不见天日,河流交错,雨季泛滥,水势汹涌。作为交通道路的河沟小渠,皆洪水汹涌,既不能徒涉,也无法架桥摆渡。工兵扎制的木筏皆被洪水冲走,有的连人也冲没。原始森林内非常潮湿,蚂蝗、蚊虫以及千奇百怪的小虫到处皆是。蚂蝗叮咬,破伤风病随之而来,疟疾、回归热及其他传染病也大为流行。一个发高热的人一经昏迷不醒,加上蚂蝗吸血,蚂蚁侵蚀,大雨冲洗,数小时内就变为白骨。官兵死亡累累,前后相继,沿途尸骨遍野,惨绝人寰。


我们114团1营随军事参谋团坐汽车撤回云南,回国后又乘飞机前往印度归建。


    第一次入缅作战遭遇惨败,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10万将士只剩下5万人生还。在这里感谢师长孙立人拒绝服从杜聿明[时任第1路副司令长官]的将令!由于师长孙立人的英明决策,我们新38师安全撤退到印度,避免了野人山的惨烈后果,否则我们新38师将士就会长眠于野人山,也不会有天下第一军新1军了,在这里向师长孙立人致敬!


    你是民族英雄!历史不会忘记你!人民不会忘记你! 


【1-9】


  1936年12月12日,不敢与日本人交战,又打不过红军的张学良,在陕西临潼华清池突然抓捕前来督战的蒋介石,漆黑夜色中,蒋介石深一脚浅一脚地逃往华清池旁的骊山上,结果还是被找到。当年蒋介石藏身的那个地方,先叫捉蒋亭,后叫兵谏亭。其实张学良根本就不敢与日本人交战,何来的兵谏?
  听闻蒋介石被捉,全国军事委员会有273名将领联名通电张学良:……万一执迷不悟,使委座稍有差池,……势必不顾一切,决不与执事及执事有关的任何个人,共戴天日与世,海枯石烂,此志不渝。
  张学良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中。现在,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就靠东北军那么一点点实力,既不敢向日本人开战,也不敢向黄埔系开战,只敢向人数处于绝对劣势的红军开战,结果却被打得丢盔撂甲。张学良处于人生中最惶恐不安的时刻,甚至比听到日本人炸死了他爹还惶恐不安。
  其实纵观张学良的一生,这是一个能力平平,为所欲为,依靠父亲攀上高位的官二代。


  西安事变后的第二天,国军46军兵发潼关,将驻守潼关的东北军全部缴械。
  第三日,第二师,也就是现任税警总团团长黄杰担任过师长的那个师,在徐州包围了东北军一个团,这个团的团长赶紧命令全团徒手集合,向第二师缴械。
  东北军有敢于宣战的气势,却没有敢于交战的勇气,这种人,和那些只敢叫嚣的狗一样。
  也是在同一日,税警总团乘上火车,向潼关急进。来到潼关后,封锁所有交通要道,炮口对准西安,驻守在咫尺之遥大荔县的冯钦哉师赶紧投降,张学良更加进退两难。
  自古就有“潼关在,西安在;潼关失,西安失”的说法,潼关是西安的门户。东北军把西安拱手让给了黄埔系,西安就指日可下。
  张学良惶惶不可终日。
  关键时刻,是英勇的不计前嫌的红军挽救了张学良。要不是红军,张学良的性命可能就要在那一年的年终戛然而止。


  1937年3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陕西风平浪静,税警总团从陕西撤回。
  不久,日军为全面侵华做准备,派遣了一个大队的海军陆战队进驻青岛,而作为二鬼子的韩国流氓也啸聚而来,和日本浪人在青岛横行无法,寻讯滋事,欺压中国百姓。当时,中日尚未开战,而时任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榘和张学良是一路货色,见到日本人就小腿抽筋,只会下跪,鉴于这种情况,日军中国军队开进青岛,则会授人以柄,如果税警总团以缉私的名义驻扎青岛,则名正言顺。于是,1937年4月,税警总团的两个团进入青岛,防范日军。
  当年,日本的《朝日新闻》在山东有发行,税警总团一来到,这份报纸立即大肆污蔑,说税警总团纪律恶劣,滥杀无辜,烧杀奸淫,无恶不作。
  没想到这一宣传歪打正着,日本的报纸既然这样宣传,税警总团干脆就这样做,他们上街的时候,每个人身后都背着一把明光闪闪的大砍刀,见到日本人和韩国人就故意比划比划。而且,他们还故意在日本侨民的居住地附近,演练刀法,引来围观。
  日本侨民和韩国二鬼子,看到这群“亡命之徒”,惊惧万分,退避三舍,青岛治安,空前良好。 


1-10】


  日本领事看到税警总团如此“横行无法”,就多次与青岛市市长沈鸿烈严正交涉,要求严惩税警总团,而沈鸿烈说,税警总团背后有靠山,是财政部的部长宋子文,而宋子文又是蒋委员长的小舅子,他一个小小的市长怎么得罪得起。他劝日本人好好忍耐,不要惹这群“亡命之徒”。
  日本海军陆战队战斗力很强,但是他们也不敢和税警总团正面冲突,他们担心一旦事发,这群“狂徒”会“滥杀无辜”,向日本侨民开刀。
  1937年7月7日,中日全面战争爆发。
  1937年7月下旬,为了保证日本侨民的安全,日本政府让日本侨民速速乘船返回日本。青岛市长沈鸿烈密令将日侨所有财产全部焚毁,税警总团和地方武装这才真正开始了“烧杀抢掠”,在青岛辛辛苦苦经营了几十年的日侨,一夜之间变成了贫民。


  8月中旬,淞沪会战开始。
  中日双方都把最精锐的部队向上海集结,要在这座东方最繁华的国际都市打一场决战,中国的海岸线很漫长,沿线城市多达几十个,而日本之所以把上海作为攻击点,可能有这两方面的考虑,一个原因是上海为中国工业重心,占领上海,中国工业将陷入瘫痪;另一个原因是上海距离首都南京很近,占领上海,南京指日可下,就可以摧毁中国人的抵抗决心和信心。日本人的心,够狠够黑。
  中国最好的军队奔赴上海,驻扎在浙江的税警总团当然也不例外。
  当时,上海这座东方最繁华的城市变成了一座巨大的绞肉机,中国军队伤亡巨大,几乎每天都要消耗一个师。又由于交通堵塞,运输欠缺,占据了空中优势的日军飞机轰炸,中国军队也只能将兵力渐次投入上海战场,三万人的税警总团,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留守,两部分奔往上海,而一到上海,因为战事紧急,就被投向不同的战场。
  税警总团本来是一个拳头,现在却只能作为三根手指使用。


  最先,淞沪会战上的国军是以两个德械师为主力,这两个德械师是87师和88师,指挥官是张治中将军;日军是陆军和海军组成的联合军队。
  两个德械师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仅仅87师,伤亡就达到一半以上,而日军的第九师团也被打成残废,阵地交付赶来增援的第三师团。
  日本在增兵,从日本本土通往中国的海面上,昼夜疾驶着满载日军士兵和坦克大炮的舰船;中国也在增兵,从全国各地通往上海的大道小径上,奔跑着身背步枪的中国士兵。沿途的百姓,箪食壶浆,犒劳自己的子弟兵。
  中国自有历史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感人的场景;也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大规模勤王的情景。


  从日本本土开往中国上海,舰船仅需要五到十天;而从中国遥远的西南到上海,则最少需要两个月时间。
  现代战争打的是国力和军力,日本当时已经是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它的军力仅次于德国,至于美国,那时候还没有全国动员起来,他们的兵力无法与日本抗衡;至于苏联,经过了几年的肃反,斯大林让苏联元气大伤。而中国,连年的军阀混战和与红军的作战,让这个本来就积弱积贫的国家,无法壮大。
  所以,战争对中国极为不利。


  上海变成了屠场,硝烟弥漫,战后纷飞,每一寸土地都在燃烧,每一寸土地都被烧烤。
  为了鼓舞士气,蒋介石四度来到上海前线,把中央军校的教导总队都派到了上海战场,教导总队本来是培训军官的,现在把他们当成了士兵使用。宋美龄也驱车赶往上海慰问,途中遭到日军飞机扫射,车毁人伤。古今中外的所有国家所有朝代中,第一夫人亲临战争一线,这是第一次。


  税警总团是最先赶到上海的第一批增援部队。他们刚刚赶到,顾不得休息,就投入了战场。
  税警总团在蕴藻滨与日军交战。在这里,第四团团长孙立人负了重伤。


1-11】


  蕴藻滨是一条河流,它全长仅有30公里,宽不过二三十米。这样的一条普通的小河流,之所以能够被人们关注,是因为淞沪会战。在这场会战中,蕴藻滨是战况最激烈的战场之一。
  参加过淞沪会战的老兵,都会反复提到蕴藻滨。


  当时,蒋介石已经把他所有的家底都掏出来了,连中央军校教导总队都能派上去,就可见蒋介石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这就像红军当年的湘江之战一样,中央军、桂军和湘军在前阻击,在后追击,红军进退无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红军总指挥周恩来把最后一点家底干部团都押上去了。湘江之战的时候,毛泽东已经被边缘化,没有指挥权。
  即使蒋介石在上海把手中能够使用的所有兵力都投出去了,兵力还是远远不够用。
  因为前方伤亡太大。
  伤亡太大的原因是,兵力过于集中,成为日军重武器的靶子。
  可是,如果不集中兵力,更容易让日军突破。
  所以,当时占据了绝对弱势的中国军队,只能选择人海战术,用巨大的牺牲来阻挡日军的进攻。
  税警总团来到上海的时候,日军的第三师团又被打残了。


  可是,日本的军队在被打残后,能够很快得到补充,战斗力丝毫也不会下降;而中国军队被打残后,尽管照样得到补充,但是战斗力大大下降。
  这是为什么?
  因为日军每一个师团都来自同一个地方。比如,第三师团来自名古屋,第四师团来自大阪,第五师团来自广岛。因为来自同一个地方,语言饮食和风俗习惯都是一样的,在战场上相互配合相互交流也很得力。如果第三师团被中国军队打残了,阵地就先交给第九师团,第三师团赶快去补充。从哪里补充,还是从第三师团的根据地名古屋补充,补充的都是些什么人?补充的都是从第三师团退役后的老兵。这些老兵回到当初的部队,官兵都很熟悉,武器也是曾经用过的,再次走上战场,自然战斗力丝毫也不会下降。第三师团补充完毕了,立即接替又被打残了的第九师团,而第九师团也依法炮制,继续进行补充。
  再反观中国军队,德械师87师被打残后,只能从别的部队去补充,而德械师全是徳式装备,补充的战士连怎么使用都不会。既然不会用徳式装备,那就用自己的汉阳造吧,可是德国武器和中国武器在一起混杂使用,战斗力又怎么能够发挥出来?还有,老兵和新兵来自不同的地方,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交流都会发生困难,又如何能够进行战术指导?所以,最后只能是长官怎么做,士兵们就跟着照做。所以,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下级军官,伤亡非常大,尤其是连排一级军官,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打仗的时候,他们冲在最前面。
  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的差距,不仅仅表现在武器上,而是表现在方方面面。
  懂得了日军的兵役法,就不会对中国军队求全责备了。这些年,我经常听到有人说,中国军队打了八年,为什么没有成建制地消灭日军一个师团?这实在是冤枉中国军队。
  仅以孙立人的新一军为例,在缅北战场,号称“丛林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是新一军最主要的对手,据统计,18师团在与新一军的交战中,至少进行了五次大的补充。尽管18师团的番号还在,但是打到最后,几乎全是补充进来的新兵了。按照日本兵役法来计算,新一军最少消灭了18师团五次。


【1-12】


  当年淞沪战场上的战况有多惨烈,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日军先后向上海投入了20万兵力,中国投入了50万兵力,双方70万兵力投放在一座城市里,那时候的上海远远不如今天的上海这么大,兵力的密集情况,完全能够想到。
  日军攻打了十几天,每天只能推进几百米,而每一米都变成了焦土,地面上遍布着弹片和弹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打得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
  那时候的上海还没有摩天大楼,房屋的结构也不是钢筋水泥,这些低矮的砖瓦结构的房子,在日军一颗炮弹的轰炸下,就会轰然倒塌,将藏在其中抵抗的中国军人掩埋。在淞沪会战中,不知道日军共消耗了多少发炮弹,但是,仅仅日军出动的飞机,每天都在500架次。每天500架次的飞机,盘旋在一座城市的上空,反复轰炸,这座城市还有多少值得轰炸的东西?更何况,还有比飞机炸弹多得多的舰船炮弹和各种山炮野炮小钢炮的炮弹。为了这次淞沪会战,日军除了20万陆军和海军共同参与外,还派遣了一支炮兵旅团和三支炮兵联队。日军的一个旅团,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师;一个联队,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团。除此而外,日军的各种炮装备到了每一个中队和小队里。现在算算,日军共有多少门炮?
  日军除了每天500架次的飞机轰炸,比飞机炸弹更多的舰船炮弹的轰击,还有一个炮兵师、三个炮兵团的炮弹飞泻,这座砖木结构的城市,还能支撑多久?
  恐怕翻遍历史,也找不到哪一座城市曾经遭受过这么多炮弹的蹂躏?
  而中国军人,在这么密集的炮弹轰击下,居然没有死,居然还在反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日军除了炮弹外,还有坦克,坦克装备到了每一次冲锋中。而中国那时候的坦克,稀罕得不得了,除了200师有少部分坦克外,其余的军队连坦克是木头做的,还是泥巴糊的,都不知道。
  所以,每次日军展开攻击,坦克打头,步兵紧跟其后,向着中国军队的阵地慢悠悠地开过来,中国军人没有见过这个像乌龟壳一样的玩意,就拿起枪瞄准射击,子弹打在坦克上当当作响,连一条印痕都没有留下。坦克开到了跟前,将至死不退的中国军人压在了履带下,跟在坦克后面的日军将躲在一边的中国军人射杀,然后继续向前进击。
  中国军人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后,才明白这个铁乌龟不能用子弹打,只能炸,可是怎么炸呢?中国军队没有反坦克炮,没有火力凶猛的野炮,中国少量军队装备的平射炮,对坦克就根本构不成威胁,而且,这些威力弱小的平射炮在日军第一轮轰击下,丧失殆尽。
  万般无奈下,中国军队只能使用自己的最基本武器,用手榴弹炸。
  我和这个帖子同步写的那个帖子《我们的故事》中,目前写到了参加淞沪会战的桂军老兵梁天恩。他说,在淞沪战场上,每个士兵能够领到两枚手榴弹。只发给每个士兵两枚手榴弹,可见当时的中国军队有多穷,这还是作为主力使用的,冲在最前面的桂军,而另外的军队,估计连手榴弹也没有,只发给几发子弹。中国军人们就拿着这几发子弹,和拥有坦克飞机舰炮的日军,在上海这个有限的空间作战。
  每次写到当年抗战的艰苦,我就心如刀割。


  用手榴弹炸坦克,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手榴弹又如何才能炸坦克呢?只能用人体炸弹。把很多枚手榴弹绑在身上,爬向坦克,接近了坦克后,拉响手榴弹,自己和坦克同归于尽。
  坦克里有日军,日军能够在潜望镜里看到前面的动向;坦克后面是日军,日军能够看清左右和后面的动向,在四面都被日军密切注视的情况下,要接近坦克,谈何容易!一个战士上去了,还没有拉响手榴弹,就牺牲了,另一个战士冲上去,又牺牲了。往往为了炸掉一辆坦克,要牺牲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战士的性命。
  参加过淞沪会战的老兵回忆说,为了炸掉一辆日军的坦克,常常要牺牲一个排的战士。


  防守蕴藻滨北岸的除了税警总团,还有第11师62团。62团几乎全军覆没。其中,第一连在守卫阵地时,一天就换了三个连长,打到最后,只剩下了6名战士,日军冲上上来,六名战士与日军展开白刃战,一刀砍死了日军的宿田信义中队长,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参加过淞沪会战的老兵说,当时,只要还能动的,就爬在地上射击,谁也不愿意下战场。大家都知道,要是日本人占了上海,首都就会丢失,中国就会灭亡。
  作家巍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我说,这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上海久攻不下。
  而淞沪会战开始前,日军大本营就曾经夸口说:只需三天,就能够拿下上海。而现在几十个三天都过去了,为什么日军还不能占领上海?
  大本营很生气,就派情报科科长西村敏行去上海,当面责问总指挥松井石根大将为什么进展如此缓慢。西村敏行怒气冲冲地来到上海,看到满天飞舞的炮弹和遍地燃烧的战火,看到上海变成了一架告诉运转的绞肉机,西村敏行一句问罪的话也没有说,就回到日本大本营复命去了。
  西村敏行回到大本营,第一句话就说:速速向上海增兵。


【1-13】


  在没有孙立人的新一军横空出世以前,胡宗南任军长的第一军被称为“天下第一军”。
  第一军绝对是中央军嫡系中的嫡系,蒋介石、何应钦都在第一军当过军长,抗战开始前的1936年,胡宗南才担任第一军军长。
  第一军本来是当时中国军队战斗力很强的一支军队,可是后来很少有人再提起它,因为它在淞沪会战中被彻底打残了,在后来的抗战中,再鲜有突出战绩。
  胡宗南的第一军从抗战舞台隐去了,王耀武的74军开始闪亮登场,再然后,新一军在缅甸成立,夺去了“天下第一军”的称号。


  第一军也是首期赶到上海前线的王牌军队,军长胡宗南日日夜夜都在前线指挥,从未离开一步。淞沪警备司令部作战参谋刘劲持受命来到第一军了解情况,第一军参谋处长傅维潘介绍说,他刚刚从第一师回来,第一师共有两个旅长,两个旅长都已受伤;四个团长,两个牺牲,两个受伤;第一师所有的连长中,除过通讯连连长外,其余的全都死亡或者重伤,现任的所有连长都是战场上重新任命的。
  所有的长官非死即伤,仗打到了这个份上,已经不仅仅用惨烈能够形容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陶峙岳,在抗战之初任第八师师长,他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而当时他就是和税警总团并肩作战,在蕴藻滨阻击日军。陶峙岳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
  我们必须与阵地共存亡。无论官兵,思想上只有国家民族,个人安危均已置之度外。因此,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在蕴藻浜与敌人周旋了21个日日夜夜,阵地安如磐石。部队每天处在战火硝烟之中,休息和进餐只有在战斗的间隙里进行。战斗之频繁激烈为前所未见。我们由于缺乏空军和重武器,除偶然夜袭外,主要是防御,以免消耗实力。后来有人问我,在当时那种艰苦的条件下,怎么能坚守21个日夜的?我说,就是两个字:死守。


1-14】


  参加淞沪会战的税警总团分成了两个支队,从江苏赶往上海,因为一路有日军轰炸,公路铁路毁坏严重,他们赶到上海的时候,已经到了九月底。
  税警总团在作战中,因为两个支队长指挥无方,先后都被免职。第一支队支队长是何绍周,他是何应钦的侄儿,是一个依靠关系而爬上高位的官二代。但是,尽管何绍周不会打仗,但是有一个长处,就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会打仗,就放手把军队交给有能力的下属。何绍周在1944年的滇西会战中,任第八军军长,而副军长是李弥。我曾采访过当年的第八军少校参谋刘华,刘华说,在攻打松山的战役中,何绍周把第八军完全交给了李弥指挥,而自己只做后勤工作。
  第二支队的支队长叫王公亮,王公亮在1944年也官居78军副军长。解放军进入四川后,王公亮在成都宣布起义,后告老还乡。
  淞沪战场上,王公亮被免职后,孙立人接任第二支队支队长,兼第四团团长。


  第二支队下辖第四、五、六团,在税警总团刚刚来到淞沪战场的最初几天里,第六团伤亡巨大,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孙立人就将该团拆散,分别编入第四团和第五团里。
  10月18日,为了减少牺牲,税警总团第二支队奉命退到了苏州河南岸。
  中日两方的军队隔河攻击。这种隔河战一直打了两周。而在这两周的每天黄昏,孙立人都会带着参谋和两名警卫,来到苏州河边,观察对岸的情况。
  淞沪战场,这是孙立人指挥的第一次作战。孙立人在第一次作战中,就懂得了战争中的双方,不是拼蛮力,而是拼头脑。谁头脑灵活,谁战术得力,谁就能够取得胜利。
  而要头脑灵活,要战术得力,需要建立在敌情明晰的基础上。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孙立人是一个将中西方军事思想完美结合的将帅,他既通晓中国古代的兵法,有深得现代大兵团作战的精髓,这样的旷世人才,在中国现代军事史上,我觉得只有两个,孙立人算一个,另一个就是林彪。
  让人感兴趣的是,孙立人和林彪的绰号,都与狐狸有关。
  孙立人,人称“东方隆美尔”;而德国最有名的战将隆美尔,他的外号叫“沙漠之狐”。
  林彪有一个外号叫“灵狐”。
  狐狸的特性是,善于隐藏,突然袭击,攻敌于不备,杀敌于无形。
  孙立人和林彪都是这样。


【1-15】


  10月27日凌晨,天降大雾。
  日军四五十名敢死队员,在雾霭的掩护下,乘着橡皮艇,偷渡过了苏州河,登上了税警总团二支队防守的河对岸。河边有堤坝,堤坝高约三米,日军要翻越堤坝,势必会暴露在二支队的火力下。所以,日军敢死队不敢爬上堤坝。堤坝下有储煤洞,这是为了运输煤炭的方便,而挖掘的土洞。日军敢死队就藏身在藏煤洞里,等待天亮。天亮后,能见度提高,日军的飞机就会蝗虫一样飞临税警总团二支队的上空,藏在堤坝下的敢死队一跃而出,抢占制高点,压制中国军队的火力,后续的日军就会源源不断地渡过苏州河,占据中国军队的阵地。
  孙立人得知日军敢死队已经来到阵地前时,悄悄命令第四团两个班的战士,抬着四块厚钢板,携带大量手榴弹,来到了河边。这一切,河对岸的日军不知道,藏在堤坝下的日军敢死队也不知道。
  两个班的战士来到了河边后,将厚钢板竖起来,然后藏身在钢板下,把手榴弹噼里啪啦地投掷向日军的橡皮艇。橡皮艇被炸穿后,日军就无法逃走。现在,藏身在河这边的日军敢死队成为了瓮中之鳖。
  对岸的日军听到这边响起了爆豆一样的手榴弹爆炸声,看到橡皮艇被炸成碎片,随波逐流,立即架起机关枪和小钢炮,对着这两班战士扫射轰炸,可是,子弹弹片打在厚钢板上,当当作响,而躲藏在厚钢板后的中国军人,毫发无损。
  藏煤洞里的日军敢死队,一看行踪败露,就发疯一般爬上堤坝,向前猛扑。可是,晨曦初露,天色渐亮,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像金家王朝的主题思想一样普照大地,日军敢死队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严阵以待的中国军队的视线里。中国军队的轻重机枪一起奏响,日军敢死队吓得要死,赶紧像乌龟一样缩了回去。
  日军的飞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了,航空母舰停泊在距离上海不远的洋面上。为了占领上海,日军也动了血本,大小舰艇多达上百艘,仅仅航空母舰,就有三艘。
  中国的舰船在哪里?
  中国有限而落后的舰船,根本就无法与日本抗衡。这些超期服役的舰船,此刻把守着长江口,防范日军舰船顺着长江进入中国腹地。如果长江口有失,日军就可以溯江而上,直捣南京、九江、武汉、宜昌、重庆等所有长江沿岸的城市,甚至可以沿着长江的支流湘江进入湖南,沿着长江的另一条支流汉江进入陕西。


  日军敢死队进入了藏身洞里,中国军队打不着;两个班的战士藏身厚钢板下,日本军队也打不着了。
  可是,日军的飞机起飞了。
  形势对中国军队极为不利。
  两个班的战士采用第二种方案,他们把浸满煤油的棉花包点燃了,然后推到了堤坝下,烈焰熊熊,光芒万丈,和初生的太阳交映生辉,藏煤洞里的日军敢死队无处躲避,被全部烧死了。
  赶在日军飞机轰炸前,两个班的战士胜利返回阵地,毫发无损。


  第二支队支队长兼第四团团长孙立人的指挥所距离最前线只有200米,第二支队下辖第四团和第五团,第五团团长邱之纪的指挥部距离前线只有100米。
  指挥官距离前线越近,士兵们越有斗志和信心。
  就近指挥,成为了孙立人以后战争艺术的一部分。
  孙立人爱兵如子,他不会放弃手下每一个士兵的生命。他不但和战士们一起承受枪林弹雨,他的指挥所里能够听到最前线的喊杀声和刀枪的碰撞声,而且,有时候他还亲自带队冲在最前面,亲自带队解救被围困的士兵。
  在缅甸战场上,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
  遇到这样的长官,士兵们能不拼命吗?


  战国时期,中国有一支冠绝七国的军队,叫做魏武卒。
  魏武卒的长官叫吴起,这是和孙膑齐名的战国军事家。吴起是魏国的名将,魏国因为有了吴起,而能够位列战国七雄。
  而魏武卒,则是魏国最精锐的武装,它大小经历64战,获得64胜。从它诞生之日起,它就没有吃过败仗,它是为了胜利而诞生的。魏武卒与号称战国最强悍的秦军交战,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击败了十倍之敌,夺取秦国土地五百里,将秦军赶到了华山以西。
  魏武卒为什么能够战无不胜?
  司马迁给出了答案:因为首领吴起能够和最下等的士兵同甘共苦,他和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食,睡一样的床铺,行军不乘车,而和士兵背一样的行李。
  遇到这样的首领,士兵们能不卖命吗?


【1-16】


  11月3日拂晓,日军趁着大雾,集中优势兵力和重型武器,突破了孙立人阵地的左翼,而左翼是由税警总团第一支队防守。
  第一支队的防线被突破后,并没有后撤,而是与日军展开了绞杀,双方的阵地犬牙交错,双方的士兵你来我往,日军的重武器和飞机失去了效果。
  第二支队的正面,日军用橡皮艇搭起浮桥,向孙立人防守的南岸强渡。双方很快就陷入了短兵相接的混战中。
  早晨六时许,一轮被鲜血染红了的太阳,从东面慢慢升起,战场上的喊杀声还在继续。蒋介石亲自给税警总团总团长黄杰打来电话,严令黄杰速速将侵入苏州河南岸的日军全部肃清。
  黄杰一放下电话,就带着中校参谋李则尧来到了第二支队的司令部,亲自督战,第二支队的司令部距离苏州河边仅有200米;孙立人看到黄杰来到,自己则赶到了最前方的第五团团部,第五团团部距离苏州河边仅有100米。而日军此时正在源源不断地涌上河岸。
  第五团团长邱之纪看到孙立人来到,一言不发,就手持一杆步枪冲了上去,在河岸边和日军展开了白刃战。
  11月3日这一天,税警总团的所有人都没有吃饭,也没有喝水,他们在苏州河边与日军拼杀。日军倒下了一批,又上来一批,日军像蚂蚁一样,密密麻麻地,不屈不挠地涌上来。
  河岸边,死尸枕籍,河水染成红色。
  下午六时,日军终于被税警总团第二支队压过了苏州河北岸,战士们终于能够喘一口气了。
  然而,清点人数,第五团伤亡惨重,第五团团长邱之纪也壮烈殉国。


  黄昏时分,第十七军团军团长兼第一军军长胡宗南传来命令,命伤亡极大的第二支队撤出阵地,阵地交给36师接防。
  36师,是当时中国仅有的三个德械师中的一个,另外两个是87师和88师。当年的三个德械师,享誉全国;就像抗战后期的新一军享誉全国一样。
  另外,国军中得到了德械装备的,还有一个,这就是桂永清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因为教导总队是培养干部的地方,就像今天的组织部一样。所以,人们没有把教导总队列入战斗单位,说起德械师,一般也不会说到教导总队。
  税警总团到底伤亡多少?为什么要被换防?


  解放军上讲陶峙岳当年是国军第八师师长,他在多年后回忆当年的血战时说:第八师上淞沪战场的有8000人,而从淞沪战场上退下来仅有700人,而且几乎都带伤。
  和第八师一起并肩作战的税警总团,也几乎打光了。
  税警总团来到淞沪战场上时,拥有六个团,是一直装备精良的生力军。在蕴藻滨北岸,他们遭受了日军第三师团和第九师团的轮番进攻,连日激战,六个团伤亡过半,来了一支增援,编入税警总团,重新编队,税警总团组成了四个团。第一支队下辖第一团和第二团,第二支队下辖第四团和第五团。第三团和第六团的番号取消。
  激战还在继续,短短的几天过后,这四个团因为伤亡惨重,重新改编为两个团,又补充了一个团,变成了三个团。
  淞沪会战打到现在,也就是在苏州河南岸接受换防的时候,税警总团仅有的三个团,又被打剩为两个团,每个团的人员还不足1000人,两个团只有不足2000人。
  而当初奔赴淞沪战场上时,除过后勤部队留守江苏海州,税警总团所有的作战兵力都开来了,共计有两万多人,而现在仅剩下2000人,组成不满员的两个团。
  而在淞沪会战中,税警总团先后补充了两次,补充了两个团,现在又只剩两个团,那么就是说,税警总团已经在淞沪会战中被打光了。
  蕴藻滨,苏州河,每一寸土地都洒满了鲜血,每一滴河水都被鲜血染红,有中国士兵的鲜血,也有日本士兵的鲜血。
  淞沪抗战中,中国军队牺牲的将军多达15位。
  我在采访参加淞沪会战的一名老兵时,老兵说起当年的情景,双手颤抖,他用颤巍巍的声音说:“没有经历过那种情景的人,永远都想象不出来。”


  就在税警总团第二支队与36师交接换防的时候,孙立人负伤了。 


【1-17】


  胡宗南限令,税警总团第二支队的防地,必须于当天夜晚九时以前交接完毕。因为,相隔几十米河流的那面,就是日军,日军即使夜晚不偷袭,天明肯定会发动进攻。这一天,从早晨六时到下午六时,中日双方的军队都杀得昏天黑地,杀得废寝忘食,整整十二个小时的血战过后,双方的军队都需要补充营养,也都需要休息,在六时到九时的这三个小时里,日军无力进攻。
  可是,已经开到了税警总团第二支队驻地的36师,不愿意从第二支队手中接防,因为苏州河南岸已经有了日军,几十名日军攻占了周家桥西段的一幢二层楼房后,负隅顽抗,税警总团第二支队第五团第一营的战士多次攻到了这幢楼房的跟前,都被楼房里的日军击退。
  那时候的上海建筑物,都是钢筋水泥结构,异常坚硬,能够屹立一百年不倒,子弹打上去只能打出一个指甲盖那样的白点。不像现在,豆腐渣工程成为了常态,而且上海还出现过刚刚建成的大楼就倒塌了,网友们亲切地送给它一个昵称:“楼脆脆”。
  税警总团不是有德国大炮吗?为什么不用大炮轰击?
  仗打到这个份上,人都快要死光了,炮弹肯定早就用完了。
  德国大炮的炮弹,都是从德国进口的,中国生产不出来。中国那时候的重工业,冶铁技术根本达不到德国那样的程度,也就制造不出这样的大炮和炮弹。
  德国的机械制造一直领先于世界,即使日本的机械制造,也无法与德国相比。今天,德国制造的汽车,比如宝马、奥迪、奔驰,仍然是全世界最好的,而日本的丰田、本田、三菱,和德国造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至于国产汽车,我不说你也知道。


  36师磨磨唧唧,对苏州河南岸还有几十名日军极为不满,他们嘟嘟囔囔地说,上级只说让他们接防,并没有说阵地上还有日军。他们不愿接防。
  孙立人爽快地说:“好吧,等我把那股日军消灭干净了,再把阵地交给你们。”
  那股日军据坚顽抗,第一营攻打了好多次,都毫无办法,孙立人能有什么办法?
  既然孙立人说他要将那些日军消灭,那些日军的死期就到了。孙立人之所以是孙立人,是因为战场上根本就没有能够难倒他的事情。无论面临什么样的逆境、险境、危境,孙立人总是能够想到解决的办法。
  孙立人是为战争而生的。
  林彪也是为战争而生的。
  孙立人和林彪都是绝对的军事天才,这是上世纪中国仅有的两个军事天才,他们每个人的头脑,都需要50年才能长成。
  我之所以一再写到林彪,因为在以后我还会写到他们在东北黑土地上的鏖战。


  孙立人打电话给后方的参谋,让速速送来20颗地雷。
  可是,第二支队没有地雷,参谋不得已打电话给军部,军部参谋长米致一亲自打电话寻找地雷,战争进行了这么多天,各种武器都极为缺乏。
  第二天凌晨三时,军部终于派人开车,将20颗地雷送到了孙立人面前。
  而此时,日军已经开始了拂晓前的炮击,炮击过后,日军步兵就要冲锋了。
  如何用地雷攻击小楼里的日军?大家都摸不着头脑,但是孙立人既然要地雷,肯定就能够派上大用场。


  孙立人看到地雷送来了,异常高兴,立即走出掩体,打着手电筒查看。
  昨天一整天,孙立人都在激战;昨天一晚上,孙立人都没有入睡。他是一个精力极为旺盛的人。
  孙立人戴着头盔,穿着军装,军装的钮扣没有解开,他一晚上都是这样。
  突然,一颗榴霰弹呼啸而来,在孙立人的头顶上爆炸。孙立人全身负伤13处,背部、臀部、上臂,血流如注。
  万幸的是,当时孙立人戴着头盔,弹片没有穿过。而当时又低着头,头部没有受到损伤。


  身边的人看到孙立人倒下去,急忙将他抬进了掩体里。孙立人身中13块弹片,却神志清醒,面无痛楚,他命人把第四团第二营营长张在平叫到身前,命他代理第四团团长,并负责用地雷将小楼炸毁,将日军消灭。
  交代完这一切后,孙立人才昏迷过去。
  军部听闻孙立人负伤,急忙派车将他送到了野战医院里。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Atlanta168.com

GMT-5, 2024-11-24 09:40 , Processed in 0.0991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