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城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7|回复: 0

续5:揭开盲区---真详细,虽也有数据错误,但基本是第一

[复制链接]

497

主题

4764

帖子

50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1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3-2-20 10: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9】


  史迪威又是一个嘴巴很损的人,他把蒋介石叫做“花生米”,“花生米”的意思就是说,蒋介石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个子。如果史迪威这样称呼蒋介石,还让人感觉不到什么的话,那么,他称呼罗斯福的外号就非常恶毒了。史迪威把罗斯福叫做“软脚蟹”,这就属于人身攻击。谁都知道,罗斯福腿脚不好,依靠轮椅生活,而这样说一个残疾人,而且是带领全国人民英勇抗战的总统,就实在大不敬了。


  关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计划,蒋介石和史迪威之间存在严重的分歧,蒋介石惹认为中国远征军应该坚守距离中国后方较近的缅甸首都曼德勒,待日军深入后,予以痛击,再行反攻。而且,蒋介石实在放心不下自己的精锐部队,他一再叮咛史迪威,不要让中国远征军吃败仗。

  他的殷殷之情,可见一斑。

  而史迪威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此前并没有与日军作战的经验,他想当然地拟定计划,准备推动中国军队尽快南下,收复缅甸南方的海港城市仰光。而对蒋介石的态度,他在日记中指责蒋介石是一个“固执的家伙”。并说,他不能保证让中国军队打胜仗,“另外找一个合适的人来,因为我不能保证这一点。”


  随后,美国发布消息,声称中国远征军第5军、第6军归史迪威指挥,入缅作战。蒋介石听闻这个消息,异常气愤,他认为这是一种泄密行为,他在日记中写道:“美国又发表我入缅军之番号,无异详报于敌军,其可虑可危,未有如此事之甚者。故寝为之不安。”

  从这件事情上,就能看到当年的美国是何等之弱智。美国已经很多年没有打仗了,他们不知道情报工作对于战争来说,会有多么重要。

  第五军当年是中国最精锐的部队,早在广西昆仑关,就击败了日本有“钢军”之称的第五师团。第五军的番号公布出去,日军岂能不以重兵对付?

  然而,即使这样,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十万中国远征军,浩浩荡荡,杀出国门。


  很多年后,李文才还能够记得当年的情景。

  听到新38师要去远征,军营里一片欢呼声。有人对着天空鸣枪,有人把帽子抛在空中。练兵经年,就是为了杀敌建功,而现在,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而且还是走出国门,扬威异域。

  于是,早春的一天,新38师出发了,他们从贵州都匀,一路走到了云南安宁。这一路上,山高水长,道路险阻,可是,新38师的战士们一路都唱着歌声,因为,他们就要上战场了,就要痛击日军了。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2-10】
新38师所在的66军,属于最后开往缅甸的远征军。
  而在此前,中国远征军的第五军和第六军,已经深入缅甸,先锋200师,在缅甸南部一个叫做同古的小城外,与日军两个联队杀得难解难分。
  在云南安宁,李文才听到了前方的消息。新38师的弟兄们跃跃欲试,准备开赴缅甸,与日军大杀一场。
  200师师长是戴安澜,这是一员抗日虎将。中学历史课本上记载有他的名字。
  200师是当时中国装备最好的部队,它在昆仑关大战中,歼灭了日军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而此人正是日军的将领楷模,和八路军在太行山上歼灭的“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一样,都属于日军将领中的佼佼者。
  200师虽然是当时国军中装备最好的部队,可是当初出发的时候,因为缅甸形势危急,迎战仓促,将士们只带着轻武器出发了,当他们与日军激战的时候,一些重型坦克还在开往缅甸的路上。
  重装部队先锋200师,变成了一支长途奔袭的轻骑兵。
  200师一路南下,英军一路北逃,当时缅甸的道路上出现了奇怪的景象,道路的一边是丢盔撂甲狼狈不堪的英军,另一边是雄姿勃发战意猎猎的中国军队。
  在同古城外围,200师与追赶英军的日军55师团遭遇了,两支杀气腾腾的军队,像两股钢铁洪流一样,一碰撞就飞溅出漫天火花。
  这是近代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出兵异域,第一次在异国的土地上作战。
  出征前,作为先锋的戴安澜就立下誓言,一定要奋勇杀敌,扬我国威。
  而当他们与日军接战的时候,后续部队还在遥远的中缅边境线上,重型武器还没有运至,他们孤军深入,被优势的日军包围。
  此时,距离他们最近的军队,是被日军击溃的英军。如果英军能够组织有效的反击,和200师并肩作战,则可以扭转战局,可是,当时的英军已经彻底丧失了斗志,很多人几乎连枪支都扔掉了,皮靴也脱掉了,只为了逃跑的时候更利索点。
  大英帝国的军队,早就不是传说中的那样骁勇善战。他们此时已经从殖民扩张时的一流军队,沦落为三流武装。
  明知道被优势的日军包围,但是200师仍旧踊跃接战。
  因为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二次在异域作战。第一次,还是和日本交战,那时候还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作战地域是朝鲜。
  400年后,中日双方,再次在异域交锋。
  孤军奋战,援兵无继,人地两生,敌情不明,戴安澜知道这次作战,极为凶险。
  他们一与日军遭遇,戴安澜立即命令各团营进入阵地,准备战斗,并立下了遗嘱: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
  东瓜,就是同古。
  戴安澜率领200师在同古与日军激战12日,日军几次增兵,后来,围攻戴安澜的日军达到三个师团的番号,33师团、55师团、56师团各一部,想要将中国最精锐的200师围歼,可是200师像一头浑身滴血的猛兽一样,边舔着身上的血迹,边拼死搏杀。
  曾经有一天晚上,日军派出一支特种部队,偷袭师部。戴安澜带着师部人员奋勇阻击,他亲手操起一挺机枪,与日军面对面厮杀。后来,子弹打光了,所有人喊着号子,与涌上来的日军展开白刃战。
  日军从师部人员的着装上,判断出这是指挥部,呼叫增援。日军乘着卡车,骑着摩托车,一路狂奔。幸亏当时有一个营的中国战士,及时赶到,将日军击退了。
  那12天里,险象环生。它的危险程度,超过了当初在昆仑关的战斗。

2-11】
  那时候,日军不断地从缅甸南方港口仰光增兵。中国200师的境况极为危机。
  33师团来了,55师团来了,56师团来了,日军的“丛林战之王”18师团也来了。
  而与日军接战的,只有中国的一个师,这就是戴安澜的200师。
  当时的情况有多危急,从戴安澜发给杜聿明的一封电报中就能看到:
  “杜军长副司令长官台鉴:
  敌与我接触战自19日,激战至28日,几十余日后,我已濒弹绝粮尽之境,官兵两日无以果腹,仍固守同古以东铁路阵地,……自交战之初,敌势之猛,前所未有,尤以24日至今,敌机更不断轰炸,掩护其战车纵横,且炮兵使用大量毒气弹,昼夜轮番向我阵地进攻援兵不至,我虽欲与同古共存亡,然难遏倭寇之凶焰……何益之有?……更有甚者,29日,自私自利的英国人终于抛弃了,他们在未通知友军的情况下仓皇撤退,把同古侧翼暴露给敌人,更是雪上加霜,幸新22师即时赶至接应200师从同古突围跳出包围圈向彬文那既设阵地撤退。”
  情况万分危急,距离200师最近的是200师救援了的英军,中国其余的部队,还在缅北狭窄而蜿蜒的林中小道上。
  蒋介石从重庆飞到了缅甸,与英军总司令魏菲儿协商,请求英军能够出手,然而,没有效果。
  英军已经彻底吓破了胆,他们想让200师做他们的挡箭牌,为他们赢得时间,他们像丧家之犬一样向着后方一路飞奔。
  200师全力苦战,等待着后续部队增援。
  同古昼夜激战,成为焦土。
  3月24日夜晚,日军偷袭,这一天,日军敢死队百余人摸入一个叫做最杯的阵地,排长马立成身中六弹死战不退,后来被日军劈杀,尸体屹立数日不倒。26日,屋墩阵地两度失守,597团3营与日军反复肉搏,最后全部壮烈殉国……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远征军中另一支异常凶猛的军队新22师出现了。
  新22师前来搭救200师。
  新22师和200师都属于第五军。新22师师长廖耀湘,西方军事学家称他“中国虎”。
  新22师从日军五万人的包围圈中,生生撕开一个口子,从南阳车站背面杀出一条血路,接应200师转移。同古之战后,200师伤亡过半,而日军更是付出了5000人的代价。
  200师突出重围后,日军56师团没有在后追击,而是采用迂回战术,一天一夜狂进100公里,向北占领了密支那。56师团是日军的加强师团,人数高达三万余人,也是机械化程度非常高的师团,它不但拥有汽车摩托、坦克大炮,还拥有一个飞机大队。
  同古在仰光之北,曼德勒在同古之北,密支那更在曼德勒之北,这几所城市都是由一条铁路线连接起来,也就是滇缅路在缅甸的路段。
  日军占领密支那后,中国远征军回国的后路就被截断。异域作战,没有给养,英军远遁,当地人又不与远征军合作,现在,远征军腹背受敌,举步维艰,形势万分危急。

【2-12】
  新38师是1942年3月27日早晨离开云南安宁的。那时候,同古保卫战激战正酣。就在这一天夜晚,戴安澜手持机枪,与冲到师部的日军特种部队殊死激战。
  新38师从贵州都匀来到云南安宁,逗留了半个月时间。当时缅甸军情十万火急,而新38师却没有出境,停滞不前。唯一能够解释的原因是,中国远征军的运输能力欠缺,车辆和船只无法在较短的时间里,将十万远征军尽快运送到缅甸战场上。
  滇西缅北,河汊众多,远征军只能依靠简陋的木船和狭窄的浮桥,一支军队接着一支军队向前输送。
  而反观日军,满载战斗人员的军舰,可以从太平洋沿岸的中国任何一个城市,或者日本本土出发,经过马六甲海峡,驶入印度洋,来到孟加拉湾,他们登陆后的第一个大城市,就是缅甸的仰光。他们还可以坐着汽车,从毗邻的泰国出发,沿着海岸线,一边浏览风景,一边做好在缅甸作战的准备。那时候,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已经被日本占领。
  所以,当日军一下子在缅甸战场上涌现了四个师团的时候,中国远征军却只能一个师一个师地向前线进发,先锋200师已经接战,而殿后的新38师还在云南境内焦急等待。
  这天,云南安宁县的公路边摆满了美国出产的道奇卡车,车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纸条和布条,上面写着“欢迎新38师出国远征”、“扬威异域”之类的标语。道路两边,站满了欢送战士出境杀敌的当地百姓,他们敲锣打鼓,鸣放鞭炮,有的还举着果盘水壶,那一刻,李文才想起了诸葛亮《隆中对》中的一句话:箪食壶浆。
  当时,李文才想着,等到赶走了缅甸的日本鬼子,他们很快就能够回来了。他没有想到,这一去,等到再回国,已经到了三年后。而他再回到当年出发地的云南安宁,已经到了60年后。
  新38师逶迤开往缅甸的时候,4月5日,蒋介石第二次来到了缅甸。那时候,缅甸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了。
  前方将士浴血奋战,新22师掩护亲兄弟200师且战且走,新38师急急增援,日军精锐的加强师团56师团开动所有的交通工具,向远征军的后方纵深猛插,准备将刚刚来到缅甸,情况不明的中国远征军聚而歼之。而高层却在争吵不休,拿不出一个完整的方案来。
  就在200师与日军厮杀的时候,全权负责中国远征军的美国人史迪威,命令副手杜聿明,全力向日军发起进攻,而杜聿明则认为兵力不足,反对进攻,两人吵得脸红脖子粗,最终翻脸。
  杜聿明虽然是史迪威的副手,但是黄埔军校毕业的他,只听命于蒋介石,而且对蒋介石的命令绝对服从,致使有了后来的兵败野人山,让四万中国将士,含冤离去。
  尽管有了野人山的惨败,但是并没有影响到杜聿明的仕途。后来,解放战争开始,杜聿明被任命为东北剿匪总司令,成为了大权在握的一方诸侯,挤走了军事能力远在他之上的孙立人。
  东北战役失败后,杜聿明居然又被蒋介石任命为淮海战役的总指挥。战场上接连失败,不但没有追究责任,反而连连高升,这实在是咄咄怪事。
  而杜聿明和孙立人的矛盾,根源在于这次缅甸战役。
  史迪威无法指挥动杜聿明,恼羞成怒,又无可奈何,他在日记中大骂杜聿明和廖耀湘是“卑怯的杂种”和“十足的懦夫”,他在日记中还写道:“由于愚蠢、恐惧和态度消极,我们失去了一次在东瓜打退敌人的绝好机会,根本原因在于蒋介石的插手。”
  东瓜,就是同古。
  史迪威在1942年4月1日的日记中还写道:
  “他身处距前线1600英里的地方,写下一道接一道的指令,要我们去做这做那,其根据是零散不全的情报和一种荒谬的战术观念。他自认为懂得心理,事实上,他自认为懂得一切,他反复无常,随着行动中的每一个微小变化而不断改变主意……其结果是使我本来就很小的权威消失得无影无踪,我没有军队,没有警卫,没有枪毙任何人的权力。”
  这个他,毫无疑问就是蒋介石。
  史迪威分析蒋介石的性格,有一定的道理,远征军第一次打败,尤其是走入野人山,和蒋介石的指挥失当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远征军是蒋介石手中最精锐的部队,他对这支部队看得非常重要。蒋介石在1942年4月4日的日记中也写道:“对缅战事,思虑异甚。既忧部下在国外过于牺牲,补充为难;又忧失败时丧失国威与军誉。”
  平心而论,史迪威指责蒋介石也不是全部占理。
  把自己最精锐的一支军队,交给一个没有多少作战经验的外国人指挥,蒋介石当然不放心。但是,蒋介石又不能不交给史迪威,因为蒋介石想通过史迪威从美国那里拿到更多的军事援助。
  史迪威责怪蒋介石越过他直接指挥远征军的将军们,这也是没有道理的。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不是也一封又一封电报发给东北的林彪和中原的刘伯承吗?
  史迪威让杜聿明全力进攻同古的日军,也是没有道理的。史迪威没有和日军打过仗,没有同日军作战的经验,只有满腔的热情和战胜一切的意志,而杜聿明和廖耀湘清楚地知道日军的战斗力,在远征军兵力不整,后续部队还没有赶到的情况下,与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日军交锋,只会落败。但是,200师遭受围困,又不能不救,所以,蒋介石和杜聿明派出新22师救援,一旦救出200师,就马上收缩兵力后撤。
  史迪威热情有余,技术不足,他就像多年后的中国足球教练施拉普纳一样,只会说一些“如果你不知道球往哪里踢,那就向球门里踢”这样的废话。

2-13】
  为了调节史迪威和杜聿明之间的矛盾,蒋介石把罗卓英派往缅甸,担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直接听命于史迪威。
  罗卓英也是一名沙场名将,依靠战功从下级军官步步晋升,先后担任国军中的11师师长和18军军长,19集团军司令。他最为人称道的是组织了上高会战,带领包括74军在内的第19集团军,几乎全歼了日军34师团,逼得34师团师团长大贺茂自杀未遂。
  罗卓英老成持重,应该能够和史迪威合得来。可是,史迪威还是和他有矛盾,并称罗卓英为“蠢猪”。
  史迪威那张嘴确实有点臭,逮着谁就给谁起外号,而且个性突出,和每个中国将领都合不来。
  作为士兵,史迪威绝对是一名好士兵,吃苦耐劳,富有进取心,但是,作为一名高级军官,史迪威确实有点欠缺。
  蒋介石和史迪威矛盾重重,但是又不能不虚与委蛇,表面上对史迪威非常尊重,在日记中痛骂史迪威。
  史迪威后面是罗斯福,罗斯福又是美国的总统,蒋介石得罪不起,因为蒋介石需要从罗斯福那里得到更多的援助。
  这就是政治。
  已经在中国最高舞台上长袖善舞了20多年的蒋介石,无疑是一个政治高手;而美国佬史迪威则不懂中国的政治,他当面与蒋介石争吵,和中国的将官们争吵,还在日记里大骂蒋介石和这些将官。他很意气用事,所以他在中国远征军里威望一落千丈。
  所以,在中国远征军中,史迪威是非常不受欢迎的一个人。
  然而,再不受欢迎,也要留着他。用中国的古话来说,叫做不看僧面看佛面。
  李文才所在的新38师一路向南挺进,沿着滇缅公路,一直向南挺进。那时候,中国与缅甸唯一的联系,就是这条滇缅公路。中国与外界唯一的一条输血管。
  而此时,滇缅公路最南端,已经被日军占领。美援物资堆放在仰光港口,堆积如山,无法运入中国境内,无法运入中国的抗战前线。
  现在,这些美援物资成为了日军的战略物资。
  新38师于4月2日来到了缅北城市腊戍,有的资料把这个地方翻译为腊戌,它的英文名Lashio,我倾向于前一种译法。
  腊戍还没有日军,日军的先头部队还没有来到这里,这里只有断垣残壁和烈火焦土,那是日军飞机轰炸后留下的。
  腊戍有一座小型机场,机场没有英军的守卫。英军早在日军飞机的第一波轰炸来临时,就逃之夭夭,这些英国贵族们,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
  新38师警卫飞机场。
  三天后,新38师的后卫部队来到了腊戍,除留下一个营的兵力守卫腊戍外,其余人马全部开往缅甸中部最大的城市曼德勒。
  李文才眼中的曼德勒同样残破不堪,日军将这座缅甸的古都炸成了满街的瓦砾和废墟,那种惨状和在中国地面上经常看到的空袭是一样的。
  当时,李文才一直想不通,为什么日军把缅甸轰炸成了这样,而缅甸却有那么多的人甘愿充当缅奸,为日本人卖命?
  后来,李文才才知道了,这是日军宣传洗脑的结果。日军说,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不是欧洲人的亚洲。他们来到缅甸,是为了把缅甸人从英国人的残暴统治下解救出来,是为了把缅甸人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让缅甸人过上幸福生活。而中国人来到缅甸,则是想让英国人继续在缅甸统治下去,是为了屠杀缅甸人。愚蠢的缅甸人就相信了,就甘愿替日本人卖命,甘愿给日本人充当帮凶。
  在后来的战斗中,缅甸人为日军当向导,送情报,送粮草,甚至直接参与战斗。
  洗脑的结果很可怕。

【2-14】
  1942年4月5日的这一天,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以前在南京的时候,每逢清明节,蒋介石都会率领文武要员,来到南京郊外的中山陵,祭拜国父孙中山先生,可是,现在,南京城已经成为了沦陷区,成为汪伪政权的所在地和日军的指挥部。
  1942年的清明节,蒋介石来到了缅甸的眉苗,也有的资料翻译成美苗,英文名为Maymyo,这个城市在曼德勒东部,相距曼德勒大约100公里。
  蒋介石在这里主要做了这样几件事情:
  第一件,蒋介石与东南亚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协商,想让亚历山大与中国军队协防日军。当时,进入缅甸的日军已经有了四个师团:18师团、33师团、55师团、56师团,按照中日军队编制对比,日军一个师团相当于中国一个军,四个师团就是四个军。而当时中国军队只有三个军:第五军、第六军、第66军。日军不但兵力占据优势,其中56师团是一个加强师团,人数多达38000人,而且日军的武器也占据优势,中国远征军因为道路险阻,浮桥众多,重武器没有运输到缅甸;而日军坐着大船来到缅甸,不但有重武器,还有几百架飞机。
  当时缅甸有四万名英军,四万名英军在最先登陆的33师团1.8万名日军追击下,狼奔豸突,一败涂地,是中国远征军及时赶到,搭救了这四万名英军的性命。
  如果中英军队联合起来,可以在人数上稍占优势。这场战役或许还有胜算。
  可是,当时的英军已经得到了丘吉尔放弃缅甸的密令,但是,他们严密地防守着这个至关重要的秘密,不让任何一名中国人知道。英军要从缅甸,经过英帕尔高原,撤入印度,英军的战略意图是“弃缅保印,保存实力。”
  英军的目的是,让中国军队独立作战,做他们的挡箭牌,掩护英军撤退到印度。
  可是,当时,在与蒋介石的谈判中,东南亚英军司令亚历山大却满口答应,准备组织一场曼德勒会战,将日军消灭在缅甸中部。
  而这么重要的消息,作为盟国英国的最高首脑丘吉尔也没有告诉蒋介石。
  当年的缅甸境内已经集结了日军四个师团,尤其是56师团,是一个人数众多,海陆空武器全都具备的加强师团,可是,中国远征军得到的情报是,日军只有三个师团,这三个师团里没有56师团的番号。
  大战在即,连对方的番号都没有搞清楚,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不知道对方的番号,就不清楚对方兵力的调动情况;不知道对方兵力的调动情况,就陷入了被动;陷入了被动,肯定就会打败仗。
  从以后一些远征军将领的回忆资料来看,远征军刚刚来到人生地不熟的缅甸,他们的情报来源于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殖民了一百年的,人也熟悉地也熟悉的英军,可是,英军居然连56师团参战的情报,都没有侦悉到,这实在太差劲了。也可能英军侦悉到了,但是没有告诉中国远征军。
  英军的目的,是让中国远征军给他们挡炮弹,如果中国远征军知悉面前的日军达到了四个师团,中国远征军还会信心满棚地参加这场阻击战吗?
  所以,很有可能是英军隐瞒了日军56师团参战的消息。
  而后来,恰恰是这个38000人的加强师团,迂回包抄,切断了中国远征军的退路。

2-15】
  蒋介石来到缅甸的第二个任务是,将罗卓英送到了缅甸,任命他为总司令,担任史迪威的执行官,并调和远征军各路将军与史迪威的关系。史迪威的日记中有记载,蒋介石在与杜聿明。戴安澜等中国将领谈话的时候,称史迪威为“老板”,并将提升、惩罚、撤职任何一名中国远征军军官的权力,交给了史迪威。而且,蒋介石还要中国远征军所有将领,无条件服从史迪威的领导。
  然而,中国远征军这些骄兵悍将,哪一个不是从与日军的多年浴血奋战中冲杀出来的,哪一个不是有着极为丰富的作战经验,他们会听从一个纸上谈兵的美国人的指挥吗?
  后来的将帅不和证明了,史迪威根本就指挥不动这些远征军将领。史迪威要他们撤退到印度去,只有受过美国军事教育的孙立人审时度势,带领新38师去往印度,而其余的军队听信于蒋介石的命令,翻越野人山,吃尽了千辛万苦,除过廖耀湘误打误撞地进入了印度,其余的部队都回到了中国。
  蒋介石的第三个任务是,授予孙立人将军为曼德勒城防司令。
  在一些资料中,曼德勒被译为彬文那。
  蒋介石对孙立人说,曼德勒很像南京,城外的小山就像紫金山,城外的伊洛瓦底江就像长江,守卫曼德勒,就是守卫南京。
  当天,蒋介石查看了曼德勒周边的地形后,忧心忡忡地对身边的军长师长们说:“曼德勒不是理想的用兵之地,如果让战事达到曼德勒,那就会陷入日军想在曼德勒同我决战的圈套,其后果将不可设想。所以,你们必须确立独自打胜曼德勒会战的决心,缜密筹划,加紧准备,势必先破敌一路。全中国和全世界都注视你们,我更寄予厚望。”
  蒋介石当时肯定已经明白,依靠英军是靠不住的。因为早在两个月前,英军第17师副参谋长安德森上校,就对中国的联络官王楚英说,英国政界军界都不愿意看到中国军队在缅甸打胜仗,因为打了胜仗的中国军队就会留在缅甸不走,与英国争夺对于缅甸的控制。还有,缅甸战役从开战到现在,英军没有打胜过哪怕是一场局部的小小战斗,中国远征军又怎么能够依靠这样的贵族老爷军?
  蒋介石知道曼德勒对于中国远征军的重要性,这是滇缅公路的一个重要中转站,中国远征军无论是进是退,都要经过曼德勒,所以,有孙立人的新38师把守曼德勒,中国远征军至少会没有后顾之忧。
  这是蒋介石和孙立人第一次见面。在这次见面时,蒋介石还把一份曼德勒地图交给了孙立人,要他与曼德勒共存亡。
  把曼德勒交付给了孙立人后,蒋介石又查看新38师。他看到新38师士气高昂,训练有素,身体健壮,军容整肃,非常高兴。
  据当时随同蒋介石视察的参谋人员记载,在视察新38师时,蒋介石一整天脸上都带着笑容。只有在傍晚离开新38师的驻地时,才显得神情严肃,似有心事。
  这是蒋介石第一次视察孙立人的部队,他一见就喜欢上了这支以后驰骋缅北战场的“天下第一军”。
  可是,那时候的“天下第一军”还不显山不露水,人们都不知道他的成色如何。
  很快地,“天下第一军”就迎来了自己的处子秀,它一出手就震惊世界。
  就像那些剑术高手一样,他们平时静若处子,含而不露,而突然拔出剑来,随着寒光一闪,人们还没有看清所用何招何式,对手就已人头落地。
  蒋介石离开了曼德勒,当晚居住在眉苗一幢普通的房屋里。
  第二天黎明,空中突然出现了大群日本飞机,像一群野狼一样向着眉苗扑来。眉苗的大街小巷被炸成了瓦渣滩,整条街道都被炸平了。
  能够对一座小城市,倾泻这么多的炮弹,说明日军是有备而来。
  其实,从蒋介石来到缅甸的第二天,日军的情报系统就侦悉了蒋介石的行踪。日本大本营命令不惜一切代价,炸死蒋介石。
  当时,蒋介石还没有起床,一颗炸弹落在了他居住的房屋前。
  而这样的一颗重磅炸弹,足以掀翻十间这样的房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Atlanta168.com

GMT-5, 2024-11-24 10:04 , Processed in 0.09298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