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城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99|回复: 0

ZT 宗喀巴大師:出 離 心

[复制链接]

8

主题

9

帖子

37

积分

会员

积分
37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3-2-20 14: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 離 心
宗喀巴大師

需要發出離心之理由   能生出離心之方便法  生出離心之量

需發出離心之理由
無出離心無息滅,希求有海樂方法,
由欲有樂縛眾生,故先尋求出離心。

  凡學佛者,倘若無有出離心,則彼人亦就無有息滅希求三有輪回大海中安樂之方法,因此無法解脫三界輪回的束縛。以彼諸眾生由於無始以來之無明習氣所感,而貪著希求三界輪回中暫時安樂,若不具足出離心,則於三界輪回的根本無法斷除,因此永遠沉溺于生死大海中不得解脫,是故出離心非常重要。

  不論是受比丘戒或沙彌戒或居士戒等何者律門,首先都必須要具足出離心,否則不可能獲得戒體。是故學佛不可缺少的根本基礎就是出離心。如釋迦光和功德光藏印二地所傳下來的戒本中亦雲:"不論受何等別解脫之戒律,必須要具足的意樂條件,即是出離心。"何為出離心?所謂出離心者,非僅厭離人道,且於三界六道都生起強烈的厭煩心,發願超出三界輪回大苦海,方謂出離心。有者認為人道很苦,厭離人生,然欲享天樂,如是非真實出離心,乃相似出離心。因為凡於三界六道輪回中不論生於何道,皆具苦性,即使生於天界,亦有臨死變壞墮落等苦。

   彌勤菩薩云:"不淨房中無香味,三界輪回無少樂。"是故應將三界輪回看成火宅,如羅刹國、寶劍林等無少許安樂,整個輪回皆充滿痛苦的本性,因此心裏生起強烈的厭離心,願超出三界輪回。因為彼諸眾生都是由於無始以來的貪著,而希欲三有輪回中暫時之安樂,是故已被深重無明煩惱等習氣束縛之一切眾生,於生死輪回苦海中不得解脫之機會,以至感受無量難忍的痛苦。故凡欲獲得超出苦海之究竟安樂者,首先應當要尋求殊勝穩固的出離心,是極為重要也。

  昔有世尊之弟難陀,貪戀其妻不欲出家行道,世尊將其方便引入正法之門,彼雖出家,然不學所學之行,起心欲遁,世尊以神通力引其至雪山,此處住一老盲雌猴,示彼問曰:此猴與汝妻芬陀日迦孰美?答曰:百千之分亦不及一,我妻為美。世尊又將其引至天界,世尊退坐一邊,告言,汝自往觀,彼見一切天子各住自宮,眾多天女圍繞娛戲,享受不可思議安樂受用而住。獨有一宮,住多天女,然無天子,以因問女,答曰:於人境中有世尊之弟難陀,於世守戒,從彼處死後,當生天界,此即其宮。難陀聽完喜樂往返,至世尊前,世尊問曰:諸天女與汝妻孰美?答曰:諸天女較我妻為美,其差別如同前面老盲猴與我妻芬陀日迦之別。難陀回人境後,為欲將來享受天樂,故真實持戒而住。世尊遂告諸比丘言:難陀乃為欲生天界而出家,汝等乃以涅盤之意樂而出家,所趣異道,是故汝等與難陀勿得議事相處,來勿與語,勿坐一座,諸比丘眾皆如教奉行。時彼難陀極生苦惱,作如是念,諸比丘雖皆舍我,然阿難陀乃我之弟,或當湣我,乃至阿難陀前,彼亦離座而去。遂問其因,告以世尊所說諸事,難陀於此憂苦煎迫。爾時世尊複來問言,難陀汝欲往見地獄否?答曰:欲見。乃以神通力引其至地獄處,告言,汝自往觀,難陀往見一切地獄處所,皆有無量眾生在受各種無量痛苦,唯有一處有一空鑊,其中火焰熊熊熾燃,眾多獄卒圍繞而住,遂問其因,何故鑊中無餘有情?答曰:人境中有世尊之弟難陀希求天樂守護戒律,當生天境享樂,善果即盡當生彼地獄處受無量痛苦。難陀聽後,驚懼而返,從此以後難陀徹底斷除了欲享天樂之貪著心,並發起了強烈的出離心,超離三界輪回而守護戒律修行,據悉難陀變成了持戒第一的清淨比丘。以此公案已明示了出離心的重要性。是故生起真實出離心極為殊勝也。

能生出離心之方便法
暇滿難得壽無常,修習能除此生欲,
業果不虛輪回苦,思維能除後世欲。

  現在宣說應依何方便法,才能生起真實出離心。在此宗喀巴大師為吾等宣說了一個竅訣,即是共同四加行——"人生難得,壽命無常,因果不虛,輪回皆苦。"此四加行亦是諸法之基礎。無垢光尊者之《大圓滿心性休息三處三善引導文》中已廣為宣說,華智仁波切之《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亦宣說很廣,於彼等廣論中了知則可。總之,若欲生起出離心者,則必須要斷除今生和來世之一切貪欲。依什麼方法才能斷除呢?首先應當思維未墜入無暇和具足十圓滿的人身是非常難得,如盲龜值木,亦喻如於光滑牆壁上灑豆,難留一粒,從它的因緣、比喻、本體等方面而言,如是人身極為難得。


第二思維壽命無常,於內外器情世間,甚至天主大尊等聖眾之壽命均皆無常,我等諸眾生之壽命亦複如是,都是無常的本性。如是思維暇滿難得和壽命無常等修習後,就能生起斷除此生中一切貪欲之功德。

  因為彼諸眾生于世間諸法,總是貪戀不棄,因此要了知諸法無常,人生非常難得可貴而行思維修習,如是則于世間諸法自然能看破而無有興趣,並于世間諸法生起厭煩心,從而捨棄世間法,生大出離心。昔有弟子請問上師阿底峽尊者言,師圓寂後,我當行觀想法耶?上師答曰:觀修雖為善法,然不如修一法善妙;徒覺師答非悅心滿意,又于師問言:則我當行講經耶?所答如前;複于師問:我當行何法為勝?師曰:汝當依止忠登巴善知識而行捨棄世法。

   西藏貢地方,昔有一位行者在轉經繞塔,登巴見彼告言:汝轉經雖有功德,亦很好,然不如修一善法為妙。其念,轉經繞塔可能功德不太大,念經功德可能很大,則趣餘處誦經;尊者又複於彼告言:誦經雖極妙,然不如修一善法好。其念此等功德都不太大,則當坐禪可能極妙,故趣餘處坐禪;尊者又複於彼告言如前;彼行者實感無奈,並請問登巴尊者,我到底當依行何法為勝?答曰:應修捨棄此世事法,乃最勝妙法也。是故于人生難得和壽命無常思維修習後,能斷除三界輪回中之一切貪欲。不僅看破人道,且於此三界輪回悉皆看破而厭棄為要。有人厭棄人生,欲求天界諸樂,此等起根本不究竟,並有過失。故當發究竟出離心為妙。

   複次思維業果不虛者,于《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中有廣說業的分類、業的本體,如何不空等教義,詳細了知則可。但總而言之,應依佛陀之教證為主。因為業果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奧密之事,於凡夫而言,乃不可思議,所以佛陀之經教中,對於業果的宣說較多,如《百業經》中亦有此等廣說。不論是善業或惡業,凡于未受業報之前,乃至多劫亦不會空耗消盡,總有一日諸因緣成熟時,定會感受果報的。如是非一般人之言,乃世尊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也。是故業果方面唯依佛陀的教證來了知,並當深信不疑。倘若深信因果者,則于善惡諸業自然會有取捨之念,從此會以逐漸斷盡黑業之過,增上白業之德,如是極為殊勝。

  複次思維輪回痛苦者:諸輪回苦海如同火宅,無少許安樂。如六道中,較好之人道,亦皆充滿了痛苦之本性。每一眾生都時常被三根本八支分等苦煎熬著,如熱鍋中的螞蟻,瓶中之蜜蜂等一樣,彼諸眾生皆被業惱束縛,而於輪回苦海中感受難忍極大的痛苦,如熱沙中魚,輾轉不息。如是以業果不虛和輪回皆苦等而行思維修習後,則能生起斷除貪求後世三界輪回等諸欲樂之功德。此處引上世尊之弟難陀的公案來說明亦可以,因為難陀亦為貪著後世欲享天界諸樂而行守戒等,於世尊方便引導下,方知三界輪回均充滿了苦性,後乃發起真實出離心,嚴持戒律修行等。總而言之,此處說生出離心時,於三界中不論今生後世,都不能貪著,是極為殊勝。以上講了生起出離心之方便法,即是思維觀修四前行也。

生出離心之量
修已於輪回盛事,不生刹那之希望,
晝夜唯求解脫心,起時是生出離心。

  宣說出離心的界限,依靠上述四加行思維修習已後,則於三界輪回中一切興盛之世間事法,自己心裏不會生起一刹那之希求欲望、貪戀羡慕等,並且晝夜唯有精勤不懈地尋求解脫生死輪回之心,以致真正生起了如是日日夜夜精勤不懈希求解脫生死輪回之心念時,于這種境界方可算是生起了真實無偽的出離心之界限。如呷當派格西朗日唐巴,修行一生未曾笑過一次,彼者時時刻刻不放逸思維人生難得,輪回皆苦等,已至日間不懈,夜間不眠地精勤修持。是故學佛者應當時常觀察自己的心相續是否真正具足出離心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Atlanta168.com

GMT-5, 2024-11-23 03:08 , Processed in 0.09941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