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朱令铊中毒 |
                 --某网友 |
作者:乐忧阁2006-01-22 06:16分类:默认分类标签:
纷繁芜杂的事实和谣言背后,真正的凶手其实已经一目了然:请耐心读完这篇长文。
乐忧阁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leyouge.blogchina.com
多年之后朱令案一定会写入互联网的历史,在11年的跨度上,互联网至少两次在这个案子中起到转折性的关键作用:
1、1995年朱令同学把朱令症状发上互联网,向全世界求救。这使得这一个只关系到几个人的小范围事件转变为全国甚至全球关注的大事。如果没有网络在其中 所起到的作用,朱令很可能莫名其妙病死协和医院;或者不会引起大范围的关注和讨论,每年全国各种各样谋杀中毒诬陷包庇多的不计其数,朱令案也许就此就消逝 在公众的视线中。凶手本来希望借助神秘的铊盐,神不知鬼不觉的除去朱令,让她死得不明不白;可惜事与凶手愿违——互联网的介入却让此事一下子被置于在全世 界的关注焦点上。
2、2006年初朱令案在间隔11年后再一次在互联网上引发大讨论。显示出大家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消逝而忘记这笔葫芦案,也显示出互联网所代表的公众的声音 和正义的力量在维护社会公平上的强大作用。11年虽不算沧海桑田,但对于当事人来说,也是相当长的人生岁月了。如果没有互联网进一步的讨论,在被公众第一 次关注11年之后,也许也会慢慢的被人们淡忘;从而真凶的目标终于实现:把水搅混,然后施展“拖”字诀,最终让此事不了了之。可惜,互联网又一次让凶手的 计划落空——拖了11年后,区区几篇帖子就再一次重新召集了公众的注意力。
互联网正在而且将要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网络,可以想见朱令案不会掀起对真相和公平的全民追问。互联网在大多数情况下代表了大众的声音和正义的立 场,是真正代表着时代趋势的正确舆论导向。任何对网络的封杀围堵,都是绝天下之口,对背后的真凶等少数人有利——朱令案也顺便雄辩的证明了这一网络时代的 真理。
案情的细节先不做讨论(详见下面的部分),网上的讨论已经浩如烟海,对各种情节、证据和猜测都众说纷纭,真相和事实都被搅和在一起,假做真时真亦假,现在 仅凭互联网讨论,也顶多引起公众的再一次关注,进而可能找出公认的最大嫌疑人——不能最终对此案盖棺定论。然而最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是,为什么在这样一 个国家,一个全国关注的恶性谋杀案,公安机关可以11年不作出最后结论?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公安部门已经“奉命”停止了对此案的调查——真是天大的笑话 和丑闻:这样一个全国上下普遍关注的大案,所谓的“人民”公安居然可以抗住10多亿人的口水压力,抗住全国上下对真相和正义的质问,对此案停止调查!尤其 是在此案的扑朔迷离引起全国大讨论的时候,在众多网民都在热烈讨论案情经过和事实真相的时候,拿着纳税人的钱,正应该义不容辞的调查此案的公安部门却可以 安然的置身事外装作不知!下次如果有在戴警徽的人在你面前板着面孔拿那一套所谓“公民义务、人民公安为人民和国家赋予的神圣职权”出来招摇撞骗的时候,大 伙大可以站出来拿这个案例出去问问他!
这个怪异现象本身也非常容易引起人们联想——谁能够有如此实力,能够让庞大强悍的国家安全机构停止运转?!中国的公安,只要铁了心要把某个案子查出来,那 不管这个案子有多复杂,总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问题只在于动用多高级别的手段,花多少经费和时间。如果实在找不到真凶,照他们在佘祥林等案中的表现看, 也至少会找个替罪羊,神不知鬼不觉的搪塞上级和公众的破案压力。
可见,此案归根到底,其症结不在于到底谁能接触铊,谁和朱令有仇,嫌疑人孙维人品如何,朱令班级内人际关系如何……这些所有的都是细枝末节的问题,网友讨 论几年也不会有定论!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神通广大公安机关在面对一个(极有可能是学生而不是专业杀手)的嫌犯的时候,竟然10余年束手无策——是不 能,不愿,还是不敢?网友争论吵破了天,当事人也一一出场发文自辩——但是,真正应该查案子的主,公安部门,有发过言么?!掌握强悍的国家机器,肩负“神 圣职权”的安全部门都不动,大家吵来吵去会有结果么?!——所以,大家不要浪费时间了吧。也许,把讨论的焦点转到公安局,或许可以逼出一些真正权威的、有 价值的东西来……
事实复杂纷纭,真相和谣言都是满天飞。但是至少,最近贝志城和孙维分别发表的声明都应该是本人三思之后负责任的发言。那么本人将只从这两篇声明出发,来论证作者对凶手的猜测。——事实上,从这两篇声明看,凶手是谁,已经没有多大悬疑了——只不过我们需要等权威部门最后证实而已。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攻辩双方各自陈述了一些事实,并不是每个点都被双方提到,并且用来支持自己论点的。我们可以看到,攻方贝志城提到了很多值得注意的可靠 证据,孙维的声明中都没有涉及。为什么这些最能给孙维带来嫌疑的证据,孙维本人在沉默十年之后公开发文,却明显的在试图回避?如果能把这些疑点说清楚的 话,那无疑能最大程度的洗清自己的嫌疑,那么孙维为什么不干脆说清楚?!下面两点列举贝志城提到的,而孙维在声明中回避的重大疑点;
1、朱令喝水用的杯子被警察在孙维的箱子找出来。——如果如孙维所说,自己完全清白,而且和朱令“关系不错”,那么为什么要藏匿这个至关重要的物证(铊盐是从朱令的饮食中进入身体的,那么喝水的杯子上是否能够找到残留物质?)孙维在声明中为什么不公开说明?
2、清华一度有传言,说朱令的父亲走私铊盐,朱令不小心沾染,所以中毒。后来警方证实此谣言的制造者是孙维。如果孙同学无辜,而且据她称“和朱令关系没有 什么不好”,那么为什么要制造这种居心叵测的谣言?如果孙维是清白的,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主动的卷入此案,制造混乱,为潜在的嫌疑人开脱?如此明显的嫌 疑,孙维在自己长篇大论的自辩声明中为什么不予以澄清?
我们再看孙维的自辩,其中有不少破绽可抓:(楷体字是原文引自孙维的声明)
3、 去年网上甚至指名道姓 地说我是凶手,我当时很想站出来解释,但又考虑毕竟案子没破,朱令如何中毒仍然是个迷。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如果有人认定我是凶手,任何解释都会激发出新 的怀疑,引来更激烈的讨论和更多的谣言,这是被冤屈者的共同悲哀!于是我决定继续沉默。一些了解情况的朋友气愤地想帮我反驳时,我和家人都劝阻了。
这是在混淆视听:排除嫌疑的最有效方式就是 公开的站出来为自己辩解。真理越辩越明,大家都不是傻子,双方把话都说清楚,谁是谁不是,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孙维却反过来说沉默是为了排除自己的嫌疑—— 这是明显没有逻辑的。反过来让大家觉得孙维的十年沉默非常,非常可疑——如果自己的清白可以说得清楚,为什么不早说,要等背了10年黑锅后,大家再一次热烈的关注此事的时候,孙维被周围很多人询问的时候,才不得已站出来辩解?清者自清,如果你问心无愧,就应该能够无所畏惧的在任何时候面对事实真相,为自己公开辩解! 4、关于所谓孙维的爷爷向高层领导求情的传说,孙维辩解: 网上盛传我爷爷去世前最高领导去探望,爷爷“拉着最高领导的手”请求“放了我的孙女”。而“公安局长大发雷霆,说放他妈什么放,打死了装麻袋里放出来”,云云。如此绘声绘色,好象作者就在现场。如此恶毒而居心叵测的编造令人发指。
事实是,公安机关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讯问我是在1997年4月2日。而我爷爷1995年12月9日已经去世,如果这位“作家”所说属实,岂不是阴阳两界真能对话了?!而且我一天也没有被关过,根本谈不上“放出来”。
97年4月2日那天,公安问到我的家庭成员,我只说了父、母、哥哥,再问其他人时,我只说爷爷奶奶已经去世,连名字都没提。
爷爷是我最敬爱的人,他一生爱国、敬业、正直、廉洁,最痛恨腐败。生前多次留下遗言:遗体做医学解剖,捐献有用的组织和器官,其余作肥料,绿化祖国,丧事简办,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捐献。他的骨灰撒在树下,没做任何标记,积蓄全部捐献给家乡的学校。
对于这样一位已经去世的老人,在他身上编造这样的虚假故事是十分可耻的! 孙维的爷爷是前民革副主席孙越崎,1995年12月去世——此事既然已经被牵扯到,不放拿到台面上来说个清楚,遮遮掩掩的反而不好。关于对这一点的质疑,引用一个网友的论证: “在这里,孙维并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详尽的解释,她只是用两句话巧妙地打了一个时间差,让读者自己读出自己的意思就OK了,这与之前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简直判若两人。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孙维不明确地说明爷爷从来没有介入过这件事。 我可以理解为,即使以后有了类似于求情之类的铁证,孙维仍然可以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游刃有余,因为当初她就没有说得很明确,这与通篇文章的严谨文风极 为吻合。之后,再细读,问题就更加出来了,众所周知,朱令中毒时间发生在94年底,95年4月份被确诊为铊中毒,95年5月份公安立案侦查,这段时间,朱令的同学朋友被大量排查,而这时,通过各种细节及朱令的指证(朱当时尚未痴呆),孙维做为最大嫌疑人已经浮出水面,朱令家人、贝志诚以及公安对孙维的怀疑 是从这个时候就开始的,而绝不是两年后的97年2月。请注意时间,从95年5月到95年12月,孙的爷爷仍然健在,这段时间是足以发生很多事情的。然而,在这里,孙维又采用了选择性失忆,她只提到97年的第一次被讯问——立案之后在孙维身上发生了什么呢?她只是用只言片语来代过,孙维在这里将自己说成了一个在案发两年时间里根本没有被怀疑的人,这与贝志诚及很多渠道得来的消息不符,贝很明确地说过, 警方在立案几个月后就已将孙维列为重大嫌疑对象,并且数次对其进行讯问。所以说,两方面必定有一个人在撒谎,究竟是谁在撒谎,其实只要翻阅当年的案宗,不难查出正确的答案。” 如果孙维在95年年中已被警方列为重点怀疑对象,那么为什么1995年年底才逝世的孙维爷爷不可能替自己孙女求情? 孙维在辩解中声称自己在1997年才被公安询问(说得好像1997年之前孙维没有被怀疑过一样,事实上1995年她就已经是重大嫌疑人了!),所以1995年逝世的爷爷不可能替自己求情,这是明显的在混淆事实。 所谓“放出来”的问题。孙维这里显然使用了 一词多义再一次试图混淆视听:爷爷求领导“放了”孙维,“放”字的解释可以是“从公安局放出来”,也可能,而且更可能是“放过,不在追究”的意思;公安局 长怒斥“打死了装麻袋放出来”的“放”,的确是“从公安局放出来”的意思,但是,大家要想到,作为公安局长,面对一个重点嫌疑人,是随时都可以“抓进去” 的,所以公安局长在孙维尚未被关押的时候声称不可能“放”人,是完全符合逻辑的——因为他随时都可以抓你,易如反掌! 孙维同时提到自己的爷爷是正直、廉洁的好官 员,罗列爷爷逝世后对遗体、骨灰和遗产的处理方式等等;以此证明自己的爷爷不可能徇私枉法。但是,大家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中国的高官在逝世后几乎都是按 上例处理遗体和遗产的,这是惯例,不能仅以此就证明自己的爷爷就有多么大公无私!事实上,高官为自己后代求情要求“网开一面”的案例在中国政坛可谓层出不 穷,稍微了解内情的人都应该能认识到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孙维本人当然应该更清楚。所以她利用这种明显不严密的逻辑来试图为自己家人开脱,明显更有混淆视 听误导大众的嫌疑!——更何况,孙家的高层背景不止这一个,还有一个被大家忽略的任政协副主席的孙孚凌呢?! 所以,孙维关于“高层求情”方面的自我辩解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5、关于公安的态度。 前面已经说了,公安在此案中的态度暧昧,这个已经为大家公认。但是孙维在辩词中多次以“公安撤销了对我的嫌疑”、“公安部门认为没有必要对我测慌”等为论据证明自己的清白。这个案子中涉及到的公安部门是靠不住的,不让这个案子不会讨论了11年还没有结果!真是笑话!——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当事人孙维怎么会不明白?!那么孙维同学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的以公安的公开态度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又是严重的涉嫌误导公众混淆视听。孙维同学在沉默了10余年之后,突然发表精心撰写的辩词公开为自己辩解,但是其间却随处可见这种低级的愚弄大众的逻辑——孙维,你以为你和朱令在北大清华的同学,都是一群傻瓜么? 大家看,这个案子其实是很清楚的,不是么?! 附: 网友反驳孙维的帖子 孙维声明发出后,得到一些人的声援,但更多的还是网民的质疑。以下仅选两篇: 反驳1: 看完孙维的声明,我先是怀疑自己原先认为孙维是凶手的判断是网上的误导,可经过仔细的分析与推理,反而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孙的怀疑. 第一点:咖啡杯事件的失语。 从 这篇声明中可以看出,孙维是一个思维逻辑非常严密的人,从这篇文章中,我没有看到太多情绪的大起大伏,不太像出自一个沉冤十载、受尽冤屈的人的手笔,因为 这篇文章的理性太强了,太无懈可击了,它几乎没有漏洞,但正是因为如此,反而暴露出了一个最大的漏洞。孙维的反击共分为十二点,其中针对怀疑她的凶手的证 据的反击有两点,一是孙维是清华惟一能接触到铊源的学生,一是关于民乐团的竞争问题,对于这两点,孙维的反击都极为详尽和彻底,几乎无懈可击,可是,这么 多年来,关于认定她的凶手的证据绝不止这两条,还有被广泛引用的关于咖啡杯的问题,即孙维曾多次煮咖啡给朱令喝,并且曾将朱令的咖啡杯清洗后藏在自己的箱 子里,这个证据也多次被贝志诚提起,相信也是朱令父母的心头大恨。为什么,这样重要的一个证据孙维会选择性失明了,在这篇长篇大论中,它一个字未被提及, 是孙维忘记了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十年来,想必孙维也无数次辗转难眠地清理过这一事件,任何一个再小的细节都不可能被漏掉,更何况是这样一个天大的证 据,而且这篇文章是孙维十年来第一次为自己公开辩护,逻辑之严密、用词之谨慎、思维之完善几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何会忘记对这一重大事件进行解释和辩 解?没有理由可以解释,我只能说,孙维是故意避开这一事件的,因为她不能像对民乐团和接触铊源事件一样,进行天衣无缝的解释,所以她只有选择故意逃避。也 许有人会说,也许是因为咖啡杯事件是子虚乌有的。很好,假如根本就没有咖啡杯这么回事的话,孙维更应该光明正大地告诉大家,从来就没有见过,也没听过咖啡 杯这回事(而且,为其辩护的舍友还间接承认了确有咖啡杯这样一回事),可惜得很,她也没有说。惟一的解释就是,咖啡杯事件确实存在,而且她无法自圆其说, 所以她选择在咖啡杯事件上失语。 第二点:关于孙维爷爷的求情事件 很奇怪,当我第一次看到孙维声明的文章,仔细看了前半部分对 孙维的怀疑已越来越小的前提下,在读到孙维关于爷爷的这段论证却陡然使我有一种莫名的不舒服感觉,总觉得孙维有意在这个问题上轻轻带过,她有意在隐瞒着什 么。后来,我想明白了。为什么,为什么孙维在前面关于铊盐的接触人群和民乐团竞争等方面进行着洋洋洒洒的千言解释,可为何到了这个广泛被网友质疑的问题上 却突然变成了惜字如金。这是什么原因?在这里我贴出孙维的原话:网上盛传我爷爷去世前最高领导去探望,爷爷“拉着最高领导的手”请求“放了我的孙女”。而 “公安局长大发雷霆,说放他妈什么放,打死了装麻袋里放出来”,云云。如此绘声绘色,好象作者就在现场。如此恶毒而居心叵测的编造令人发指。 事实是公安机关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讯问我是在1997年4月2日。而我爷爷1995年12月9日已经去世,如果这位“作家”所说属实,岂不是阴阳两界真能对话了?!而且我一天也没有被关过,根本谈不上“放出来”。 在这里,孙维并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详尽的解释,她只是用两句话巧妙地打了一个时间差,让读者自己读出自己的意思就OK了,这与之前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简直判若两人。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孙维不明确地说明爷爷从来没有介入过这件事。 我 可以理解为,即使以后有了类似于求情之类的铁证,孙维仍然可以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游刃有余,因为当初她就没有说得很明确,这与通篇文章的严谨文风极 为吻合。之后,再细读,问题就更加出来了,众所周知,朱令中毒时间发生在94年底,95年4月份被确诊为铊中毒,95年5月份公安立案侦查,这段时间,朱 令的同学朋友被大量排查,而这时,通过各种细节及朱令的指证(朱当时尚未痴呆),孙维做为最大嫌疑人已经浮出水面,朱令家人、贝志诚以及公安对孙维的怀疑 是从这个时候就开始的,而绝不是两年后的97年2月。请注意时间,从95年5月到95年12月,孙的爷爷仍然健在,这段时间是足以发生很多事情的。一起震 惊中外的著名学府毒杀案发生后,最混乱发生事件最多的一定是在它被立案之后的这段时间,而不可能是案发两年之后,两年的时间,除了受害人家属,我相信,在 很多人脑海中,再恶劣的事件都足以淡忘。然而,在这里,孙维又采用了选择性失忆,她只提到97年的第一次被讯问,立案之后在孙维身上发生了什么呢?她只是 用只言片语来代过,原话这样说“随后学校保卫处和派出所开始了解情况,我和同宿舍、班里、系里以及文艺社团的很多人都被问询过,都是一些了解基本情况的问 题,之后两年公安再没找过我。”孙维在这里将自己说成了一个在案发两年时间里根本没有被怀疑的人,这与贝志诚及很多渠道得来的消息不符,贝很明确地说过, 警方在立案几个月后就已将孙维列为重大嫌疑对象,并且数次对其进行讯问。所以说,两方面必定有一个人在撒谎,究竟是谁在撒谎,其实只要翻阅当年的案宗,不 难查出正确的答案。如果孙维在95年已属重点怀疑对象,那么关于爷爷去世时间的说法已不攻自破。 虽然疑问仍有很多,但是由于整个事件得到的 有效信息实在有限,更多的来自于贝志诚的说法,朱令同学的说法,网上流传的信息,如果完全采信,必定引来众多质疑,只有孙维为自己进行辩解的贴子,是可以 完全采信的,由于这篇贴子充满了理性与严谨,我相信是几易其稿的作品,能看出的问题着实不多。而且通过这篇贴子,我看到的是一个理性、要强、自尊、甚至有 些冷酷的孙维,通篇细读下来,这两个疑点是最无法解释的。其实,我明白,如果朱令的案子涉及了一定的政治色彩,那它注定是不可能被翻案或重查的,这是中国 的政治特色,诚然,我不可能有比朱令父母和贝志诚更多的证据或者说是线索,但是,种种迹象表明,这起凶案的始作蛹者的最大指向仍然是──孙维。
反驳2: 他们以为北京市公安局的那帮人都是吃干饭的?当真不知道谁是凶手?可以说,当了多年警察的人,都是人精里面的人精。象这种环境背景简单,对手都是学生的案 件,在他们眼里都是小菜。通过交叉拷问,心理战术,突击审问,疲劳战术,决不可能放过凶手。看看普渡杀人案警方的处理就知道了。孙维的同学以为犯罪嫌疑人 是那么好当的?没有大量的外围突破,重大的犯罪嫌疑,警察会随随便便发出犯罪嫌疑人的传讯?你们也太小瞧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了。 可是为什么 警方仅仅讯问了八个小时就放人了?难道通过八个小时就能排除犯罪嫌疑?随随便便就发了犯罪嫌疑人通知书仅仅为了讯问八个小时就放人?为什么要家里人领走而 不是直接放出来?很明显警方的目的就是要说明,我们没有对孙维采取非常规的刑侦手段,现在完好无损的把你们的女儿交还给你们。恐怕当时还有签字什么的。这 就反证了孙维家在当时肯定施加了大量的压力。就算是没有办法证明孙维是凶手,在没有新的线索,新的嫌疑人之前,孙维仍然是唯一犯罪嫌疑人。象这种杀人未遂 的重大刑事案件,最后能让唯一一个犯罪嫌疑人顺利出国,如果是一般家庭,让他们来试试看。首先护照这一关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根本就不会批。 许多人不相信孙维家的高干背景。依我看来,孙维家最坚硬的盾牌不是她爷爷,而是孙孚凌。
许 多人不知道政协副主席的背景。中国有所谓“四副”,即政协,人大,国家,总理的四种副职享有同等待遇。更何况孙家还有两个“四副”,孙孚凌又是政协里面排 名很靠前的副主席,相当于执行委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公安直到97年孙维的爷爷去世以后仍然不敢把她怎样。对这样的家庭,别说是北京市公安局当时的局长张 良基,就是北京市的政法委书记要想进孙维家的门,也只能提前和秘书预约,进门称“登门拜访”。可以想象,公安局预审科的人恐怕连给人家提鞋都不配。可以想 象,这边孙维被当作犯罪嫌疑人签名传讯,那边有人就可以直接通过中央政治局的常委直接给北京市公安局打电话要求放人。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市的小警察怎么可 能对抗的了我们党中央的“肝胆相照,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 所以,孙维拿那个窃听器说事,我觉得根本不可能。一般的刑事警察哪敢对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一家窃听?这可能吗?如果窃听泄漏了国家机密,谁负的起这个责任?而警察对孙维说得没有必要,是指这个案子已经被封,没有必要动用测谎窃听等手段了。 再其次,倘若孙维真是冤枉的,这么多年来背着这个黑锅,就算是换作平常人家,能答应吗?
看 看那么多上访村的流民,想想可能吗?更何况现在竟然有人跳出来指着孙维的鼻子说你就是凶手,可是孙维竟然躲在国外不疼不痒的发一个于事无补,越描越黑的声 明,换做你,你干吗?再者说了,如果孙维那么无辜,北京市公安何必封案?何不一查到底,洗清孙维的冤情,这样一来凸现自己神勇,二来对受害者,孙维有个交 代,三来向上级表现自己的能力? 可是北京的公安竟然放着这么有好处的事情不做,而是封案,为什么?而且是一封就是十年不准动,直至如今。 中国的这种重大刑事案件如果得不到解决,大多有政治力量的干预。与这个案子类似的还有杨沫的儿子老鬼指控歌唱家刘秉义杀害他的姐姐(当年江青给在拘留所里面的刘秉义送去了一件军大衣,刘就被释放出来了),青海的赵晓民案等。 最 可笑的是到现在清华的团支书还在粉饰团结友爱的班级气氛。大家都知道大学里面丢了个钱包都会被大家疑神疑鬼,而且很快就会被查出来。可是他们班出了投毒杀 人案,每个人都是嫌疑犯,大家都跟没事人似的,可能吗?就算当时不知道是有人投毒,可是后来知道了,而投毒者未伏法,大家还是和以前一样团结友爱?别逗 了! 孙维的申明里面还有一个逻辑缺陷就是,孙维的哥哥证明了清华的有毒化学品管理不严。可是,如果是随便的一个人能够带走有毒的化学药品, 可是为什么他要拿走的是铊,而不是氰化钾之类的更常见的毒品呢?而且如果不是专业人员,有谁知道这个药品的下毒剂量,有苦味需要用某些饮料遮盖?而外来的 对铊属性熟悉的专业人员又怎么可能只对朱令而不是其他人投毒?所以凶手肯定是在他们系里。全班只有孙维用这种药品作实验,除非凶手想要嫁祸于人,否则没人 会想到用铊来投毒,因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想到毒品肯定是和氰化钾之类。所以说来,还是孙维有最大的嫌疑。 本案最为吊诡的地方是孙维远走他乡以求得自由,可是小贝等人坚决不放,整个事件越闹越大,孙维现在有如被判了无期徒刑又被假释,或者是有人身自由的无期徒刑。天下千夫所指,众口铄金。 3:孙维同班同学的匿名留言 首先声明一下,我是孙维同班同学,因为这个事件的敏感性,本人不便公布身份,我本来决定保持沉默。但是看到网上这么多讨论,就忍不住出来说几句。 首先,我对此事了解不多,包括孙维是嫌疑人,也是大学毕业后才慢慢知道的。 其次,我想说的是,我们班同学关系的确很差,很多人毕业后根本不愿意和同班同学联系。有的人干脆不和任何人联系。 再次,我们班的荣誉的确是某些人的个人荣誉。除了少数人之外,我们班绝大多数人不以这个班为荣。 最后,站出来支持孙维的七位同学中,其中有两位是不知情的善良同学,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同学如此。。。其他的我想大概都是知情者。他们应该很明白他们在说什么。只是有一部分人在支持孙维,不要以为我们班都在支持她,要知道我们班有31人,为什么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 总结:以本人对我们班的了解,我认为孙维极有可能是投毒者。而且支持孙维的几个人(不包括其中两人)都是和朱令关系极差,和孙维关系很好的。 恕我大胆猜测:为什么大家没有想到过集体行动的可能呢?为什么有的人立场就那么坚定呢?为什么口气那么一致呢?大家不觉得奇怪吗? 向贝志诚先生致敬。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刻意抹黑这位执著的追凶者。 最后在说两句,以我对孙维的了解,如果没有有力证据的话我不认为她会平白无故接受不发毕业证书,不发护照的待遇。换了任何人都会斗争到底的,更不用说她的特殊背景了,她选择了十年沉默,这又说明了什么? 物化二的同学,如有冒犯,请多见谅,看着事态的发展,忍不住出来说几句良心话,想扔石头就请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