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病夫(Sick man of East Asia)一词为清朝末年中国知识分子自铸、自称、自辱的贬抑词,从“东方病夫”或“亚洲病夫”演变过来。“亚洲病夫”(Sick man of Asia)本为清末时期外国对当时已衰落的满清政府的形容,与“欧洲病夫”(Sick man of Europe,通常指当时同样已衰落的奥斯曼帝国)相对应,后来经梁启超等人的宣传与曲解,诞生“东亚病夫”,成了在华人自我想像里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贬称,与激发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用词
由来
“东亚病夫”一词最早出现为“东方病夫”,出自当时上海英国人办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1896年10月17日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英国人,批评官僚腐败、风气恶劣的晚清政府。西方人用“Sick Man of ××××”批评很多政府,如19世纪中的土耳其、波斯,就连强国德国也曾经被批评是欧洲病夫。晚清西方世界将中国称作“病夫”,非但与中国人的身体素质毫无关系,而且不存在所谓的“讥讽”、“嘲笑”的意味。
另一篇同样刊于1896年的《万国公报》上的文章〈探本穷源论〉,作者是外国传教士李佳白,将中国比喻成病人,作者则自居为医师,替中国开了不少药方──文章分别以“论弊病之情形”、“论弊病之源流”、“论除弊病之外感”、“论除弊病之根”等为主题,系统讲述作者对改革清政府的吏治、财政、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意见。
实际上,欧洲人认为中国人卫生习惯不好,批评脏乱与医学落后,他们却很少说中国人体质孱弱。相反地,不少外国医师认为,中国人在如此恶劣环境还能生活,表现出强大的免疫力,身体勇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