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城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63|回复: 18

中医的天人合一观(2)

[复制链接]

25

主题

26

帖子

113

积分

侠客

积分
113
发表于 2011-3-16 22: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阴阳的依存与转化

阴阳之间不仅相互排斥,相互制约,还相互依存,相互为根。阴阳所具有的属性和特点,如寒与热,静与动,迟与数,地与天等,都是以自己的对立面作为存在的条件,离开了对方,自身就不能存在。
内经中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1)
又水胜则火灭,火胜则水灭。就是说阴阳的对立和排斥。
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1)
“阴在内,阳之守也”,阴是藏于内的,阴主内阳主外,阴于内为阳之守。由于阴的内守才可使阳不浮越于外,不耗散于外,换句话说,阳气之所以不散失,可以正常的固护,就像在外的将士打仗一样,镇兵在外,固守边疆是因为有内守的牢靠,安稳的家园做为心中的支柱。
阳在外相对而言,阴阳是相互依存的,阳在外发挥作用,守护着阴,阴气就不会滑脱,没有外,内就不能藏于内,反之阴津不藏不守,阳气外泄、散失,会更导致里外不平静。
种子的萌生有赖与阳和之气,(阳)而幼苗的长成需雨露的滋润。(阴)
阴阳在人体脏腑的体现:   
阴阳体现在人体之中则表现为:
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
在人的脏腑则表现为脏为阴,腑为阳,心、肝、脾、肺、肾五藏为阴,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腑为阳。
背为阳,又是阳中之阳,心也;故心是阳中之阳器官,心主神;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2)
在人体的脏腑关系中,又体现出阳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阴,阴中有阳的特点。
阳能化生力量,阴能构成形体。
而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寒到极点会生热,热到极点又会生寒;清阳之气居下而不升,就会发生泄泻之病。
浊阴之气居上而不降,就会发生胀满之病。

这就是阴阳的正常和反常变化,因此疾病也就有逆证和顺证的分别。
无论是生长发育,还是敛藏死亡,都是在阴阳双方作用的结果。
独阳不生,孤阴不长。
在阴阳这两个对立又统一包涵的关系上,确立了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并可以这样一层一层的反复下去的原则。
参考文献:

1.《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第五篇
2.《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五)关于五行的概念

《黄帝内经》关于五行的概念--五行学说关于五行学说:
在春秋以前,中国古人就已经认识到五行是构成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基础。这里的万事万物不仅包括我们人的肉眼能看到的物质,也包括人的眼睛看不到的物质,如:季节、时辰、方位、声音等等许许多多的物质及抽象的概念,这所有的一切都与五行有了一个自然的相互对应的关系。
在道德伦理上也有与五行相对应的,如孔子讲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其中“仁”属木,取其生发之意;“义”属金,取其刚断;“礼”属水,取其谦下;“智”属火,取其明达;“信”属土,取其厚重。
在《内经》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和《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将天之五方、五季、五气、五星、地之五行;五畜、五谷、五色、五味、五臭;人之五脏、九窍、五体、五声、五志、五变和病位,按功能行为的相同或相似归为木、火、土、金、水五类。
以五行学说来阐明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活动有关的周围事物,按其属性進归类,通过归类,即运用五行的特性来阐明五脏的功能,又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来论证五脏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规律。古人认为五行还具有确定五脏功能,测知疾病发生及其愈后的功能。
第一节  五行的来源
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构成了我们宇宙中万事万物。五行的来源,《易传•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以河图、洛书解释《周易》八卦和《尚书》五行的来源,这就承认八卦和五行的隐秘之术是黄河龙马、洛水神龟禀承了天上神灵的意旨传入人间的。

(六):五行的属性

第2节  五行的属性    在《尚书》中,五行二字最早出现的文字记载就具有天人感应的神秘性,商大师箕子说:“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的属性,及其滋味古人完全把它看作是上帝的意志和规定。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这是五行的特性。“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是指五行的滋味。故水向下渗透,火向上燃烧,弯曲伸展的木味酸,熔铸的金味辛,化生百谷的土味甘。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 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第3节  五行的相生与相克
    所谓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其有促進、助长和滋生作用。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五行的相生如木,可以取火,木能生火,木头燃烧之后变成灰土、灰烬、尘土,故火生土,金、银、铜、铁从土中来,地下的金属矿产,所以土生金,金被熔化后是水样液体,山洞里在有矿石的岩洞里边渗着水,故金生水,而树木又离不开水而生长,故水生木。
    五行分别与五方,四时相配,按四时节序流变,明确的体现出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相生关系。
五行相克,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木能吸取土中的养分,过多的木能破坏泥土的平衡。
所以说木克土,土能挡水,水来土掩. 土克水,水火不容,水能灭火,所以说水克火。
火能熔化金属,故火克金。 金克木,刀、斧砍树、锯木。即“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言,不可胜竭。”
伐、灭、缺、绝都是限制、制约的意思。
第4节  五行的相侮与相乘
    在五行生克的关系中,每一行都与其它四行发生联系,从而具有相生方面的“生我”、“我生”,相克方面的“克我”、“我克”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的相生关系又称母子关系。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所以五行的相克关系又称“所胜”,“所不胜”的关系。
    五行中各行是联系的,不是孤立的,是相互间密切关联的,不可分开的。五行除了生克关系外,还有乘侮关系。“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足,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乘,即乘虚侵袭,侮,即恃强凌弱。相乘,就是相克太过,超出正常的制约程度。
    例如,木气太过,则乘虚乘土,并恃强反侮金;木气不及,则金乘虚乘,土恃强反侮木。五行之间的乘侮,是事物失去在正常协调关系的一种现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违反规律的一种表现。

作者:治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1148

帖子

40

积分

版主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3-17 07: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岐黄之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流传下来的瑰宝,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3-17 12:25:36
感谢楼主的好心,但不赞成这种从理论到理论的阐述方法。最好能结合实际,结合大家关心的事,用黄帝内经的理论来讲述,这样更能为普通人所接受。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1-3-17 13:03:13
引用第1楼BlueSky于2011-03-17 07:34发表的  :
岐黄之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流传下来的瑰宝,顶!

瑰宝还包括人血馒头和烧纸灰,看看以下转载。如果说中医粉丝号称有5千年的医学,那到了李时珍那至少传了4千多年,难道这么伟大的医学居然4千年都修正不过来这”烧纸灰“的作用?那现代人如何知道你们所说的是糟粕还是瑰宝?


纸的发明者,据说是东汉蔡伦,造纸的原材料因地而异:“蜀人以麻,闽人
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以麦、稻秆,吴人以茧,楚人以
楮”,不管材料如何,李时珍的医学结论是“诸纸:甘,平,无毒”。在中医古
籍中有无数这样的结论,不知道中医史研究者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这种结论是
如何得出的?是古人“尝百草”尝出的,还是今日中医粉丝所谓“几千年的人体
试验”试出的,还是纯粹臆想出来?当然,中医粉丝不可能有这样的疑问,我们
也不必追究。不同的纸,其主治如何?“楮纸:烧灰,止吐血、衄血、血崩,金
疮出血。时珍。竹纸:包犬毛烧末,酒服,止疟。《圣惠》。藤纸:烧灰,傅破
伤出血,及大人小儿内热,衄血不止,用故藤纸瓶中烧存性二钱,入麝香少许,
酒服。仍以纸捻包麝香,烧烟熏鼻。时珍。草纸:作捻,纴痈疽,最拔脓。蘸油
燃灯,照诸恶疮浸淫湿烂者,出黄水,数次取效。时珍。麻纸:止诸失血,烧灰
用。时珍。纸钱:主痈疽将溃,以筒烧之,乘热吸患处。其灰止血。其烟久嗅,
损人肺气。时珍。”附方又有:“吐血不止白薄纸五张烧灰,水服。效不可言。
《普济方》。衄血不止屏风上故纸烧灰,酒服一钱,即止。《普济方》。皮肤血
溅出者,以煮酒坛上纸,扯碎如杨花,摊在出血处,按之即止。王璆《百一选
方》。血痢不止白纸三张,裹盐一匙,烧赤研末。分三服,米饮下。《圣惠方》。
月经不绝来无时者。案纸三十张烧灰,清酒半升和服,顿定。冬月用暖酒服之。
刘禹锡《传信方》。产后血运上方服之立验。(理论荒唐并不要紧,问题是“效
不可言、即止、顿定、立验”等等疗效断言是如何来的?难道居然是“几千年的
人体试验”试出的?还是李时珍没有脑子见方就录,抑或纯粹李时珍胡说八道?
吐血不止、衄血不止、月经不绝来无时等临床问题今日依然广泛存在,烧烧纸吃
点灰就“效不可言”的话,医院都可以关门了。)已毙经一日者,去板齿灌之,
亦活(见过牛的,没见过这么牛的!)。诸虫入耳以纸塞耳鼻,留虫入之耳不塞,
闭口勿言,少顷虫当出也。《集玄方》。老小尿床白纸一张铺席下,待遗于上,
取纸晒烧,酒服。《集简方》。”几种特殊的纸:“青纸【主治】妒精疮,以唾
粘帖,数日即愈,且护痛也。弥久者良。上有青黛,杀虫解毒。时珍。印纸《拾
遗》【主治】妇人断产无子,剪有印处烧灰,水服一钱匕效。藏器。桐油伞纸
【主治】蛀干阴疮。烧灰,出火毒一夜,傅之,便结痂。”大抵来说,用法比较
简单,主要是烧灰,或口服,或涂覆伤口;功效主要是止血,涂覆伤口止血不足
为奇(任一种粉末都可以),口服居然也能止血,而且止各种出血(皮肤出血、
衄血、血崩等),几乎比云南白药还要神奇;治老小尿床可笑性相当高。
回复

使用道具

40

主题

1148

帖子

40

积分

版主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3-17 15: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游客于2011-03-17 13:03发表的  :


瑰宝还包括人血馒头和烧纸灰,看看以下转载。如果说中医粉丝号称有5千年的医学,那到了李时珍那至少传了4千多年,难道这么伟大的医学居然4千年都修正不过来这”烧纸灰“的作用?那现代人如何知道你们所说的是糟粕还是瑰宝?


.......

您的几个疑问解释一下:

1. 人血馒头在中医典籍里没有记载,是以讹传讹。呵呵,您应该先查一下正式的典籍,而不是依据鉴湖女侠的悲剧故事或鲁迅同学的小说。人血馒头自然不是瑰宝,而是糟粕。

鉴别哪些是瑰宝,哪些是糟粕的工作从古到今都有啊。一个巨著里有少许错误,是很难避免的呀。

2. 烧纸灰早已弃用,您可以随便找一本中医方剂学的书看就知道了啊。但是呢,以前用是因为很多地方缺医少药,民间总结就地取材的土办法。而且以前的纸和现在纸的材质不一样哦,像毛边纸和宣纸,化学东西少,植物成分多哦。云南白药当然比这个好得多啦,呵呵。不过云南白药也是药,是药都不能滥用。

因为弃用了,所以现代药理没研究。但和它有相似功效的血余炭,有现代药理研究,其凝血机制与降低血小板内环核苷酸(cAMP)含量有关,可能是抑制了血小板致密微管系统,促使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增加,血小板被激活而聚集;另有研究表明与凝血因子IIX有关。血余炭是将人发煅烧(注:不是直接拿火一点,而是放入密闭的炉子里,炮制比较麻烦,是中药炮制学的范畴了)。它也可以外用哦,可以降低血管通透性。近年来发现内、外凝血途径彼此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在凝血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

3. 中医讲究配伍,即利用药物的协同作用等,组合为复方。中药学讲的是每味药的作用,但是每条都会注明与其它药的配伍作用。这就像打仗,一个士兵肯定不行,一个兵种效果也不好,需要集团军作战一个道理。

4. 当然,现代医疗条件好了,受伤要尽快求医。但在紧急外伤,医疗人员还没有到场时,可先自救止血。然后再求医,意外的风险就大大减小了。

5. 任何科学体系都有不合理的东西,中医有,西医有。比如西医以前认为扁桃腺一发炎就该切除,后来发现这是"bad practice",就比较谨慎了,但有些西医医生的知识没有及时更新,我孩子班里的一位小朋友就给切掉了。西医因为发展时间相对短,总在更新知识,推翻以前错误的东西,难道就说西医都是糟粕吗?当然不能,否则就以偏概全了,是吧。

6. 上次一位朋友给我介绍了NIH的临床实验查询网站,中医、针灸与西医结合的相关研究呈上升趋势,我放了几个Key Word进去,调出的结果与您分享一下:http://www.clinicaltrial.gov/ct2 ... cupuncture+OR+Herbs

还有美国国家卫生院(NIH)的一个网页,也跟您交流交流:http://www.cancer.gov/cancertopi ... hprofessional/page5

为什么西医界,尤其是欧美西医界对中医越来越重视呢?是因为它充满糊弄人的糟粕吗?呵呵。

7. 我不想改变您的观点,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些信息。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3-17 16:31:08
一直以来国内都说中医或其他非西医疗法在美国越来越大受欢迎,搞得很多中国孩子去学中医。这其实是一个大忽悠。看一看这篇研究报告就知道了。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5712765

文章的结论:The prevalence of CAM use has remained stable from 1997 to 2002. Over one in three respondents used CAM in the past year, representing about 72 million US adults.

CAM是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的缩写(包括中医)。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1-3-17 18:27:29
非常赞成中医的天人合一观。我非常想信中医。 我主张中西医结合。168
回复

使用道具

40

主题

1148

帖子

40

积分

版主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3-17 20: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游客于2011-03-17 16:31发表的  :
一直以来国内都说中医或其他非西医疗法在美国越来越大受欢迎,搞得很多中国孩子去学中医。这其实是一个大忽悠。看一看这篇研究报告就知道了。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5712765

文章的结论:The prevalence of CAM use has remained stable from 1997 to 2002. Over one in three respondents used CAM in the past year, representing about 72 million US adults.
.......

不好意思:2002年的数据太老了。应当使用能查得到的最新资料啊,呵呵。这里有2007年的数据(2008年公布)。

结果:
Between 2002 and 2007, increased use was also seen for acupuncture, massage therapy, and naturopathy.(p4左上角第3行)
2002年至2007年间,针灸、按摩术和自然疗法的使用也增多了。

In 2007, almost 4 out of 10 adults (38.3%) had used some type of CAM in the past 12 months.
2007年,几乎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4个(38.3%)在过去的12个月中使用过补充与替代医学(CAM)。(注:比2002年的1/3增加了,呵呵)

Consistent with results from the 2002 NHIS, in 2007 CAM use was more prevalent among women, adults aged 30–69, adults with higher levels of education, adults who were not poor, adults living in the West, former smokers, and adul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the last year.
与2002年的NHIS相同的是,2007年CAM在妇女,和30-69岁、受教育程度较高、不贫穷、生活在西部的成年人,过去吸烟人士,以及过去一年中住过院的成年人中流行比例较高。
(注:换句话说,男人、受教育程度较低、生活在美国其它地方、穷人...人群使用CAM的比例低,有点意思哦,呵呵)

For adults younger than 65 years of age, in 2002 and 2007, those with private health insurance were more likely than those with public health insurance or uninsured adults to use biologically based therapies and manipulative and body-based therapies.
从2002年至2007年,在65岁以下的成年人中,加入私人保险的比公共保险的更趋向于使用基于生物、推拿和身体疗法。

讨论:
While the prevalence of many individual therapies was similar between 2002 and 2007, acupuncture, deep breathing exercises, massage therapy, meditation, naturopathy, and yoga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2002至2007年,多种治疗手段具有相似性,同时针灸、深呼吸训练(气功类)、按摩疗法、冥想、自然疗法和瑜伽等的使用有显著上升。

资料来源:http://nccam.nih.gov/news/2008/nhsr12.pdf

国内学中医的孩子不多,为什么呢?因为中医赚钱少。但在2003年后增多,是有原因的,其中一个是SARS期间,中医发挥了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的长处。当时的临床观察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且轻症治疗组单纯使用中医的效果也不错。且能减少西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并减轻激素冲击疗法的副作用(如骨坏死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3-17 22:07:05
唔,用了不到十年时间,从2002年的1/3(33.5%)增加到2007年的38.3%,平均一年增加将近0.9个百分点呢!真是突飞猛进啊,中医在美国大有希望喔!

好像这几年中国移民在美国不止一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吧,要是这样的话,真不知道这中医在美国是猛进了呢,还是。。。唉
回复

使用道具

40

主题

1148

帖子

40

积分

版主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3-17 22: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游客于2011-03-17 22:07发表的  :
唔,用了不到十年时间,从2002年的1/3(33.5%)增加到2007年的38.3%,平均一年增加将近0.9个百分点呢!真是突飞猛进啊,中医在美国大有希望喔!

好像这几年中国移民在美国不止一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吧,要是这样的话,真不知道这中医在美国是猛进了呢,还是。。。唉

呵呵,报告里说了:

American Indian or Alaska Native adults (50.3%) and white adults (43.1%) were more likely to use CAM than Asian adults (39.9%) or black adults (25.5%).
印第安或阿拉斯加原住民:50.3%
白种人:43.1%
亚洲人(亚洲的概念不必解释了):39.9%  
黑人:25.5% (OOPS,拉分了)

唉,真是的。今天我还跟孩子说:阅读要仔细,数学别马虎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Atlanta168.com

GMT-5, 2025-4-3 13:23 , Processed in 0.0945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