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城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00|回复: 0

美国的逻辑(为什么美国的未来如此堪忧)

[复制链接]

107

主题

295

帖子

865

积分

圣骑士

素夷狄行乎夷狄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1-5-13 11: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


内容提要
《美国的逻辑(为什么美国的未来如此堪忧)》极具特色的观点:
    如果中国的经济继续以当前的速度增长,并且由此带来的利益惠及13亿中国消费者的话,中国将会成为史上最大的消费市场。
    美国面临的核心挑战不是重新平衡全球经济,使美国储蓄更多的财富,减少向其他国家的借款,而是重新平衡美国经济,使人们创造的社会财富能够像几十年前一样在美国得到广泛的共享。
    华尔街就像是一座大型赌场,在这个赌场里,高风险的赌注被放在有限的赌桌上,华尔街作为这个赌场的主人按照一定比例对赢得的赌金进行抽成,却把损失转嫁给别人,其中就包括纳税人。
    美国经济经历了一段快速增长的时期,占美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产阶层期望从迅速积累的社会财富中分得一杯羹。但事与愿违,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使财富流向了上层人士的口袋。这是美国当前经济困境的核心,除非将其解决,否则持续的经济复苏只能是痴人说梦。与此同时,这也成了美国的社会和政治困境,如吴得不到妥善的处理,政治上将会面临动乱的危险。
    《美国的逻辑(为什么美国的未来如此堪忧)》由罗伯特·赖克编著。

作者简介
罗伯特·赖克,著名的政治经济学者,被誉为“美国三位在商业及经济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之一”,曾任美国克林顿政府劳工部长,奥巴马竞选委员会顾问,现任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公共政策学院教授。赖克以经济与社会思想创见闻名,曾在2003年获颁哈维尔基金会奖,其论述多见于《纽约客》、《大西洋月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各大媒体。同时,他还是《美国展望》杂志的共同创办人暨编辑、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知名节目“市场”的每周评论员,经常出现于电视评论节目中。本书是他的第十一本著作,已出版《国家的职责:迎接21世纪资本大潮》、《美国新视野》、《成功的未来》、《困在内阁》等。

目录
序言 历史就像一个钟摆
第1部分 破碎的协议:美国陷入了泥潭
  1 危机是如何产生的:伊寇斯的高见
  2 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就像玩扑克牌一样
  3 福特汽车老板的生意经:每个社会都拥有一个基本的经济协议
  4 巴菲特,请你把钱拿出来:富人们是如何摧残经济的
  5 决策者们为什么如此害怕金融危机
  6 “大繁荣”:1947~1975年
  7 美国为什么又陷入了泥潭
  8 消费至上:美国人的消费习惯说明了什么
  9 美国的未来在哪里
  10 中国成不了美国的救星
  11 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第2部分 一堆麻烦事
  12 2020年大选:你实在难以想象
  13 2010~2020年美国将会发生什么大事
  14 美国为什么不能安贫乐道
  15 当经济萧条来临……
  16 雪上加霜:收入不平等造成的社会恶果
  17 受伤的是谁:政界和商界相互勾结的背后
  18 “杀了那头牛”:当财富严重不均时
第3部分 美国接下来……
  19 中产阶级的新协议
  20 奥巴马应该怎么做
致谢
译后记

导语
提起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国(以及受此影响较大的国家)都还心有余悸。在《美国的逻辑(为什么美国的未来如此堪忧)》中,罗伯特·赖克将此次金融危机与1929年的大萧条作了相关比较,其严重性可见一斑。次贷危机也许是引发这次危机的直接原因,但在罗伯特·赖克看来,引发这次灾难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的中产阶级没有足够的购买力。作者的另外一个观点就是美国政商之间的金钱联系暧昧不明,这种联系直接或间接地操纵着美国的经济活动,使财富分配的不公平性愈加扩大,增大了对现行体系改革和修补的难度。其实,用国内流行的话来说,要解决美国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就要扩大内需和促进公平。 
    本书通过丰富的例子和翔实的数据真实地呈现了美国经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前言
历史就像一个钟摆
    2009年9月,就在世界上最大的20个经济体即将召开峰会的前夕,美国财政部长蒂姆·盖特纳在总结大萧条爆发前几年美国人的所作所为时,重复了那个传统的观点:“长久以来,美国人花得太多、存得太少……这种做法无论对我们还是对世界上的其他人来说,都不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现在的美国,我们已经能够看到有更多的美国人愿意把钱存起来,而不是从其他国家无止境地借入财富,这种迹象表明一个重大转变正在悄然展开。”他呼吁尽快建立一个“二次平衡”的全球经济,在该经济体系中,美国人将会减少消费,而中国人将增加消费。
    盖纳特关于这个转变的认识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大萧条只是一个表象,在这个表象背后所隐藏的真正问题,他却未能正确表述。问题不在于美国人过度消费,而是他们的财富不足以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强大的经济所能提供的一切。美国经济经历了一段快速增长的时期,占美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产阶层期望从迅速积累的社会财富中分得一杯羹——这一点无可厚非,但事与愿违,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使财富流向了上层人士的口袋。
    这才是美国当前经济困境的核心,除非将其解决,否则持续的经济复苏只能是痴人说梦。与此同时,这也成了美国的社会和政治困境,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处理,政治上将会面临动乱的危险。核心的挑战不是重新平衡全球经济,使美国储蓄更多的财富,减少向其他国家的借款,而是重新平衡美国经济,使人们创造的社会财富能够像几十年前一样在美国得到广泛的共享。在这个转变实现之前,美国经济的虚假复苏和投机泡沫还将持续,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拖延不断恶化。
    美国以前就曾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历史就像一个钟摆,有时候经济变革所产生的利益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有时候国家的繁荣被中产阶级广泛共享,经济的增长惠及众多人群;有时候我们觉得大家“有福同享”;有时候却发现要“自力更生”。粗略算来,在现代美国资本主义的第一阶段(1870~1929年),收入和财富不断地积累和集中;第二阶段(1947~1975年),繁荣得到了广泛共享;第三阶段(1980~2010年),财富又开始日渐集中。所以,现在开始进入第四阶段,即让广泛共享的繁荣再次成为经济发展的信条对美国来说至关重要。
    美国的历史也并非完全如钟摆一样,因为它从未摆回到跟过去一模一样的位置上。它其实更像是一个螺旋,每次都在不同的高度和角度达到类似的水平。然而,每一次当我们站在螺旋的转折点上时,都会对经济的本质和目的产生类似的疑问。多大限度的不平等是可以容忍的?当投机失败和经济暴跌的时候,谁将会得到帮助并摆脱困境,而谁又会被遗忘、自生自灭?当大多数人认为对经济的不正当操控导致了他们的劣势时,经济是否已经从政治上危及到了自身?最根本的问题是:一个经济最终是为了什么,为了谁?
    从技术的角度讲,大萧条业已结束,而大萧条的余震才刚刚开始。经济总是从衰退中,甚至从最黑暗的低迷深渊中反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预测商业周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当库存不足时,商家势必会向厂家重新订购;当汽车和家用电器用到无法再修理时,用户势必会更换它们;现代政府为了刺激就业增长,总是倾其所有进行采购,并想方设法使借贷环境保持宽松。一个更大也更有趣的问题在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如果“基本要素”各守其位——如果消费者能够保证持续的消费和储蓄,如果商人总是谨慎地进行投资,如果政府在公共需求和财政紧缩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如果全球经济有效地配置全世界的储蓄,如果现有环境能得以维持——那么,我们对健康和稳定的增长就可以存有希冀。但是,如果这些条件都不能满足的话,经济和社会都将势如累卯。 
    在此我将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现实生活中的这些基本要素是极度错位的,当前的金融危机正是不断扭曲的收入分配所导致的最新也是最大的副产品,我们不得不在不断加剧的不满(以及肮脏至极的政治)和基本的社会和经济改革中作出选择。我相信我们的选择必将是后者。 
    当然,未来是不确定的,但是有迹象表明,所谓的复苏将会疲软乏力。很大比例的美国人将继续保持失业状态,其他美国人的薪水不但不会提升,反而会继续下降。美国的消费者没有能力保持旺盛的消费来促使经济持续复苏。没有足够的客户,企业将不能进行足够的投资来为持续的增长提供动力。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将不会购买足量的美国出口产品来填补美国国内的销售回落,因为这些国家也要顾及本国的失业问题,把刺激本国的经济放在首位。美国政府无法继续保持大额、长期的贸易逆差,也无法在足够长的时间里保持足够低的利率水平以弥合逆差。 
    其结果是,美国经济将会变得比2001~2007年间的虚假复苏更加疲软,而在此期间,消费者的储蓄已经消耗殆尽,他们之所以还能保持消费,是因为他们以自己价格不断上涨的房子作为抵押向银行借钱——有时候是很不理性的,正如房地产泡沫破灭时所表现的那样。在此之前所谓的经济复苏,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这比当时很多人预想的更加脆弱。当失业人数越来越多、互联网泡沫不可避免地破灭时,这个所谓的经济复苏也就结束了。那次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影响直到今天还阴魂不散。 
    1980年前后,美国的中产阶级开始遭遇全球竞争和劳动力替代(自动化)技术的双重打击,根本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但是,美国并没有加强安全网、授予工会权利、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就业培训以及采取其他措施来提高美国劳动力的适应能力,而是朝着相反的方向驶去。政治领袖们非但没有实施新措施帮助中产阶级在新的环境下发展和成长,反而崇尚放松管制和私有化,抨击工会并削减其规模,减少对富裕阶层的税收,将社会保障体系推向破碎边缘——这一切都反映出了全能、全知的自由市场信仰的盛行。由此引发的一个显著后果就是大多数美国人的工资停滞不前、就业保障系数下降和不平等的继续扩大。经济增长带来的益处向越来越小的群体倾斜。 
    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1%最富裕的人口占有的财富不到国民总收入的9%。从那以后,财富就积聚到越来越少的人手中。到2007年,最富裕的1%的人口已经占有23.5%的国民总收入。上一次财富聚集达到相似的程度还要追溯到1928年,而这绝非一个“巧合”,我并不是暗示社会精英阶层惊人的财富聚集就一定会引起经济的急剧衰退,它们之间的联系其实更为微妙。经济增长时,处干社会中层的大多数人自然想生活得更好,他们知道这是很有可能实现的,因为他们看到上层或接近上层的人们享受着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住更大的房子、买更先进的汽车、购置更时新的家用电器以及其他所有能用钱买到的东西。然而,如果绝大部分人的工资水平基本上没有上涨,那么他们生活得更好的愿望就只能通过借贷来实现,而这又将他们进一步推入负债的深渊。因此,他们进行的消费能够暂时刺激经济,并创造就业机会,但这并不能持久。由于缺乏足够的购买力,中产阶级无法使经济保持增长,而且借贷也是有限制的,到了某一时刻——1929年和2008年就是很好的例子——到期还款的那一天终究是要来的。 
    作为政府,将这些事件理解为暂时性的金融危机要轻松得多。政府往往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将原因归结为过度负债,并且试图通过大量向金融机构注资来保证它们的偿还能力,以防止银行发生挤兑。但是正如下文即将讲到的,高额负债只是表象,而不是引发此类危机的原因。由于政客们的首要利益是在选举中取得连任,因此他们会选择一些短期的解决办法,尤其是在竞选经费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影响他们的资金来源——掌握大量社会财富的富人。对于富人来说,由于他们认为自己的才能和重要性异于常人,因此他们会竭尽全力地捍卫他们高得离谱的财富水平。 
    2008年的经济危机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探美国经济根本缺陷的窗户。只需要一点额外的努力——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利率降至接近于零,使得借贷更为容易,而美国国会和白宫则对华尔街进行救市、减税,并拨出数千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失业救济。跟80年前一样,美国经济又一次在崩溃的边缘刹住了车,这些举措足以消除要求进行根本性改革的压力。和金融危机刚刚爆发时相比,除了通过立法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以外,美国政府在解决不断扩大的不平等以及处于经济衰退核心的不安全因素方面的努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些金融家和资本家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宣布经济衰退已经结束,整个体系又开始了正常运转,并且紧接着展开游说攻势,阻止重大改革的发生——根本问题还是未能得到解决。政客们在竞选来临之际会迫不及待地宣称经济已经恢复常态,短期内,过度乐观的经济预测会给当政的政客和投资银行家们带来高额回报,而民众则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为此付出代价。 
    可以确定的是,不平等程度比美国低的国家同样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坏账在危机到来之前就已经分摊到了世界各地。还有一个原因在于,许多国家非常依赖对美出口,而金融危机大大削减了其出口规模。特别要指出的是,另外一些不平等程度较高的富裕国家如英国,受冲击的程度也比其他国家要严重。 
    除非美国解决了经济内部更深层次的缺陷问题,否则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将会继续存在。没有足够的购买力,中产阶级将不能维持强劲的经济复苏。从长远来看,经济将继续保持滞胀状态,由此带来的高失业率以及低水平工资将会引发改革的呼声。政治将成为改革者和煽动者之间的竞赛,走在螺旋曲线之前是明智的选择,要在最坏的结果发生之前采取行动。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将会为读者指明在未来几年里我们所要面对的核心选择,以及我们应当如何作出反应。

后记
罗伯特·赖克是著名的政治经济学者,有着“美国三位在商业和经济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之一”的盛誉。本书是他继(《超级资本主义》、《国家的作用》和《内阁困守记》等著述后的又一力作。相信本书也能够如它们一样引起读者的关注,并给我们提供一种新的看待美国经济的视角。
    提起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国(以及受此影响较大的国家)都还心有余悸。本书在开篇写道,我们的世界由于私利的存在而充斥着种种矛盾。矛盾的出现和缓解就如历史的钟摆一样,由中间点向两侧交替摆动。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美国和其他国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也引发了美国国内一些学者对美国经济及其矛盾的深入思考。
    在书中,罗伯特·赖克将此次金融危机与1929年的大萧条作了相关比较,其严重性可见一斑。次贷危机也许是引发这次危机的直接原因,但在罗伯特·赖克看来,引发这次灾难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的中产阶级没有足够的购买力。作者的另外一个观点就是美国政商之间的金钱联系暧昧不明,这种联系直接或间接地操纵着美国的经济活动,使财富分配的不公平性愈加扩大,增大了对现行体系改革和修补的难度。其实,用国内流行的话来说,要解决美国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就要扩大内需和促进公平。
    本书通过丰富的例子和翔实的数据真实地呈现了美国经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而,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由于我知识水平的限制,时常惴惴恐不能表其意,有的地方还妄自添加了译注。因此,拙译如有任何谬误和不当的地方,望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倪颖
    2010年9月于京西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伊寇斯1890年出生在犹他州的洛根。他身材瘦小,白皙的脸上棱角分明,深色的眼睛闪着精光。他的父亲戴维·伊寇斯来自苏格兰的格拉斯哥,是一个贫困的摩门教移民。他移民至犹他州,有两个妻子,后来从商,腰缠万贯。马瑞纳有20个兄弟姐妹,他年轻时是一名传教士,曾在19lO年年初长途跋涉至苏格兰。但是两年后,他又回到了美国,成为一位银行行长。24岁时,他身价百万;40岁时担任铁路公司、酒店和保险公司的董事,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亨;他曾是银行持股公司的掌门人,持有26家银行的股份;此外,他还担任过木材厂、牛奶厂、糖厂和建筑公司的总裁,这些公司遍布落基山和内华达山地区。
    在1929年的经济危机中,由于伊寇斯的生意遍及各个领域,其银行资本也很充足,因而他的事业得以幸存。他预测经济将迅速恢复常态,然而事实证明,他的预测是错误的。他写道:“我所敬重的人告诉我,经济危机只是暂时的。用不了多久,曾经把美国经济拉出不景气泥潭的措施将会再次发挥功效,使经济转危为安。等‘待的过程开始以周计算,后来变成以月计算,再后来就以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段计算。然而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有所加剧。”直到1930年年底,他才慢慢意识到,某些东西——不仅仅是经济本身,而且还包括他对经济的理解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突然惊醒,却发现自己身处坑底,找不到任何攀爬四周陡峭坑壁的方法……我第一次感到自己虽然在金融及金融产品行业摸爬滚打了17年,并颇有心得,然而对其能够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却几乎一无所知。”所有依靠他的人,包括家人、朋友、生意伙伴以及靠他的生意维持生计的人们,都希望他能够找到脱离深坑的路径。“然而,除了绝望,我看不到任何东西。”
    当伊寇斯的银行储户开始焦急地要求取出他们的存款时,他收回贷款并降低信贷额度,以此来保证银行的准备金数量。然而,减’少贷款数额进一步损害了经济,小规模的企业因此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来维持运转。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伊寇斯还是有一些担忧:通过紧缩而非放松信贷,他和其他的银行家们保住了他们的银行,但这是以牺牲大众的利益为代价的——“为了寻求个人的救赎,我们导致了集体的毁灭”。
    经济学家以及商界和华尔街的领袖们都试图说服美国民众,让他们相信市场将会自动调整,而政府的唯一责任就在于平衡联邦预算。金融家伯纳德·巴鲁克、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董事长阿特伯里、美国钢铁公司董事长迈伦·泰勒等都支持这一观点。他们认为,一旦实行低价格水平和低利率,“手里仍然持有资金和信贷的人必然会进行新的投资,他们的行为将会为经济注入活力,进而促成经济的回升”。由于新技术能够引领企业走上繁荣大道,因此企业家们也会将资金投入新技术的开发。然而,伊寇斯却心存忧虑:在经济严重受挫之际,谁还会进行投资?他分析道:“在高度繁荣的时期,大众购买力的提高使他们对更高生活水平的需求增加,并能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购买更多的东西。在这种时候,投资才有可能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数百万美国民众没有购买力来满足他们最基本的需求。在这种时期,技术领域的发展又有什么希望可言呢?”
    一些人认为只能静观其变,他们提出了更为详尽的、据称是“伦理”的论点。持这种观点的商业领袖和经济学家不在少数。他们中的一些人相信:“经济法是上帝赐予而非人为制定的,而经济萧条是经济法运转的结果,因此人们不能对此进行干预。”《圣经》中记载了约瑟与7头母牛的故事:法老梦见7头肥壮的母牛,之后又梦见7头干瘦的母牛,而干瘦的母牛将先前7头肥壮的母牛吃了。约瑟将法老的梦境解释为:7头肥壮的母牛预示着埃及将连获7个丰收年,而后来的7头干瘦的母牛则预示着在连获7年丰收之后,将有7年的饥荒。他们认为,经济萧条与这个故事类似,美国现在正经受着经济上的荒年,而在此之后必然年年兴旺。伊寇斯写道:“他们进一步解释说,我们现在身处荒年,因为在美国兴旺的20世纪20年代,我们已经习惯挥霍无度的生活。我们没有将赚到的钱储蓄起来,而是将它们挥霍殆尽。我们在过去极大地抬高了物价。幸运的是,我们及时清醒过来。也幸亏有一部分人一直以来都比较谨慎和节俭,将他们的钱储蓄起来,在恰当的时候重新投资新产品,这才使经济及时得以自动调整。这样一来,‘荒年’就会随之结束。”P3-5

[/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Atlanta168.com

GMT-5, 2024-11-13 17:47 , Processed in 0.0998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