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城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77|回复: 0

续20:揭开盲区---真详细,虽也有数据错误,但基本是第一

[复制链接]

497

主题

4764

帖子

50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1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3-2-24 19: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38】


  巧家之战很快就结束了,只有极少一部分日军借着密林掩护,南逃到了太柏家。
  太柏家,是胡康河谷从北往南数的第二个大据点。日军在这里同样布有重兵。
  太柏家,也是当年杜聿明率领的第五军和廖耀湘率领的新22师的撤退路线,在这里,中国军队死伤惨重。李文才每走一段路,都能看到路边的累累白骨,有的七八具白骨围在一起,有的十几具围坐在一起,显然,当时的中国军人饥渴难耐,疲惫不堪,围坐在一起休息,想等到天亮后再起身行走,没想到,再也没有站起来。
  这一路上,李文才都看到了这样的尸骨,他和战士们都感到很痛苦。
  这种痛苦转嫁给日军,就是刻骨的仇恨。
  很多人在分析新一军的战斗力为什么这样强的时候,分析了美军的武器支援,分析了新一军回家心切,但就是没有人分析新一军每个士兵心中的刻骨仇恨。
  仇恨会让懦夫变成勇士。


  为了攻打太柏家,孙立人令113团为左翼攻击队,114团为右翼攻击队,在于邦之战中,被日军围困了长达一个多月的112团,担任预备队。
  每逢交战,必定留有一支预备队,是孙立人作战的特点。


  李文才所在的113团向南急发,目标直指太柏家;而张义栻所在的114团,则一直插到了太柏家之南的孟洋河。从这两团人马的攻击目标就能够看出来,孙立人的战术和上面介绍的新22师65团团长傅宗良的战术一模一样。高手下棋看三步,而庸手下棋只看一步。如何攻打太柏家?庸手肯定会倾尽全师之力,或猛攻,或分击,驱赶蚂蚁一样的士兵,鼓噪而上,血流成河,夺取太柏家。而高手则不会这样安排,高手不但计算如何夺取太柏家,还要考虑如何全歼敌人,让敌人无一漏网,更要考虑如何能够轻而易举地夺取下一个目标。
  战争是一门艺术,仅有勇敢是远远不够的。


  李文才跟随着尖刀班,沿着河岸,向南行军。李文才记得那晚的月亮很小,像一个烤熟了的蛋糕。身边的河水叮咚作响,在暗夜听起来异常清脆。李文才说他不由得想起了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句子: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他们走到夜半的时候,突然听到前方传来了响亮的划水声,不是水流声,水流声节奏紧密,没有起伏,哗哗哗哗。而划水声节奏缓慢,一顿一顿,哗——哗——哗——哗——
  班长挥舞着手臂,所有人都爬在了地上,他们望向前方,可是,前方什么都没有,只有密密的树丛。
  班长派人去侦察,其余的战士静悄悄地埋伏在河边。


  过了十几分钟,侦察的人回来了,报告说,前方转弯,再前行几十米,有一个渡口,日军正在渡河。日军密密麻麻,看不清楚有多少,估计有上百人,分乘四个大竹筏,正在向河流这边划来。
  班长让李文才飞步回去告诉连长,请求连长增援。然后,班长让全班战士猫着腰向前飞跑,占领渡口,阻止日军渡河。
  李文才提着枪,飞快地向来路跑去。后面,就是113团的尖刀连,但是,他不知道尖刀连现在行军到了哪里,距离他们有多远。
  李文才跑出了二三百米后,就听见后面的枪声响了,哒哒哒,哒哒哒,那是美式机枪的声音。
  战斗打响了。


  从这场不期而遇的战斗中,可以看出中国军队的胆量和战斗力,一个尖刀班,就敢向上百名日军挑战。上百个人,那是日军的一个中队,相当于中国军队的一个连啊。一个班就敢阻击一个连的人马,可见这些中国军队有多强悍。
  听作家韩少功说,当年几个日本兵抬着机枪,一个县城的人到吓跑了。现在,风水轮流转,一个班的驻印军战士,抬着机枪拦截一个中队的日军。


  那么日军呢?
  缅甸战场的日军和中国军队比起来,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比如,新22师65团在攻击大洛的时候,也遭遇了和这伙日军一样的险情。
  那天晚上,新22师65团在代理团长罗英的率领下,从山谷中砍伐树木,逼近大洛老巢。当时,65团团长傅宗良已经去往新平洋接受处分。
  65团伐木取道的声音,惊动了山顶上的日军,日军没有像今天晚上李文才的班长那样,派遣侦察兵去侦察,而是对着声音响起的地方,轰击了几发炮弹。炮弹爆炸后,再没有了丁丁的伐木声。日军想当然地认为,这是缅甸当地人偷砍树木,就没有留意,回去睡觉了。
  缅北的森林覆盖率是全球最高的,到处都是树木,生长了几千年几百年的树木,将天空地面全部遮没了,要从树林中通过,只能砍伐树木,开辟道路。美国好莱坞拍摄过好些以热带丛林为背景的电影,比如《狂蟒之灾》、《人猿泰山》、《食人族》等等,缅北丛林就和那些电影中的背景一样。
  日军一觉睡到了天亮。天亮后,他们看到中国军队从天而降,雨点般的子弹落在他们的营房里,他们连反抗的机会也没有,要么被打死,要么被俘虏。
  所以,日军不但武器跟不上中国军队,战术素养也跟不上中国军队。
【4-39】


  李文才跑出了三四里地,才看到尖刀连。连长一听到李文才的话,立即带着全连冲了上去。
  李文才来到渡口后,大惊失色,他看到全班只剩下了副班长和一名战士,副班长爬上地上,拿着机枪扫射。增援部队上来后,副班长扭头看了李文才一眼,月光下,李文才只看到他的眼仁是白色的,脸上全是鲜血,像蒙着一层红布。
  刚才离开的时候,班长和那么多战友还都好好的;而现在回来后,却看不到班长和战友们了。李文才大哭起来。副班长厉声呵斥:“哭什么?赶快打狗日的!”


  偷渡的是日军一个中队,大多数日军被打死在河中,仅有的活着的,是在黑暗中又游了回去,才捡了一条命。
  尖刀连在夜色中继续前发,直指太柏家。
  太柏家的日军阵地,和缅北所有的日军阵地一样,隐藏在密密的丛林中,即使走到跟前,如果不留意,也是不会发现这些工事的。
  这种工事,是结合了缅北丛林的特点。日军在防守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可是,战争和足球是一个道理,足球场上有一句名言,叫做“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如果一味防守,终究会被对方攻破球门。战场上更是这样,仅仅依靠被动防守,而不主动出击,终究会被闷死在工事里,尤其是对于失去了制空权的日军来说,更是这样。
  新38师炮兵第一营营长王及人曾经总结过在缅北的作战生活:在原始森林中作战是一种特殊的战斗,看不到人烟村落,茫茫林海中寸步难行,全靠每人一把砍刀开路,靠特制的指北针修正方向,一天走不到15公里。如果遇不到林空,一个星期见不到太阳是常事。
  王及人又总结日军的工事特点:敌人的防御阵地,都设在要道两侧的密林里,既不扫清射界,也无需设副防御。阵地构筑成一个圆圈形,内中交通壕四通八达。在古老大树上,还用沙包筑成一些小碉堡。这样的防御阵地时很难攻击的。
  那么针对这种很难攻击的防御阵地,中国军队怎么办?王及人还总结了中国军队的作战特点:这些阵地由于树木遮挡,连坦克也无法开进去,但是,每次攻击的时候,我方先凭借优势的火力,用各种火炮进行广泛射击,把敌人阵地周围的树木炸得枝叶尽秃,只剩下一根根枯焦的木桩,如同大火烧过一样,使敌人阵地完全暴露出来。在炮击的同时,步兵掘壕前进,围绕敌阵构筑包围工事。将敌阵围住后,然后用迫击炮、火箭筒、喷火枪、机枪和手榴弹等,一齐向敌阵猛烈发射。这种打法,才能彻底消灭敌人,取得攻击的胜利。
  王及人所说的喷火枪,就是火焰喷射器。这种武器当时在中国战场还没有出现。
  这种战法连美国人都感到折服,他们认为这是丛林战的创举。


  其实想想,除了这种办法,还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了。在百团大战的关家垴战斗中,八路军上万人围住日军冈崎大队的500人猛攻,因为缺少重武器,无法攻上关家垴,八路军中的智多星刘伯承将军也是采用土攻的方法,一步步接近日军,终于将日军逼退到了半山腰。
  孙立人和刘伯承的想法,如出一辙。
  事实上,新一军是一支和八路军很有感情的队伍。新一军的战士们,最爱唱两首歌曲,一首是《新一军军歌》,一首是《八路军军歌》。因为《八路军军歌》的歌词,太符合他们孤悬海外,艰苦反击的心境了。《八路军军歌》是这样写的:
  铁流两万五千里,
  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 
  苦斗十年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一旦强虏寇边疆, 
  慷慨悲歌上战场
  ………
  新一军全体官兵,从中国到缅甸,从缅甸到印度,又从印度反击回国,这一路上也走过了两万五千里。他们一路向东,直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回家,回家。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住回家的方向。他们这一路上,打得日军18师团补充兵员达到15次之多,第28师团在给缅甸方面军司令所写的文件中,这样写道:“支那军归家心切,锐不可当。”
  说实话,《八路军军歌?的歌词写得不如《新四军军歌》的歌词有气势。看看《新四军军歌》的歌词: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
  血染着我们的姓名;
  孤军奋斗罗霄山上, 
  继承了先烈的殊勋。
  ………
  在我所能找到的中国军队的军歌中,我觉得最有气势的是《钢七军军歌》,看看《钢七军军歌》歌词:
  男儿胆大可包天,
  参加敢死队! 
  沙场血战拼头颅,
  视死也如归!    
  宁玉碎,勿瓦全!
  革命将士大无畏!   
  ……… 
  一上战场就要拼脑袋,就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样的部队,谁能不怕?


  严格意义上来说,新一军不是国民党的队伍。
  军长孙立人不是国民党党员,更不是黄埔系,而且在他的战争生涯中,一直遭受黄埔系的排挤和打击;在他的前半生,他不属于国民党中的任何一个帮派;在他的后半生,他被蒋氏父子关押长达33年。放眼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也难以找到这样的悲情英雄。
  新一军中也没有建立国民党党部,它也不受国民政府领导,国民政府也没有给他提供任何装备援助。新一军中的著名将领,没有一个是黄埔军校毕业的,但是他们都毕业于欧美的著名军校。和当时国民党军队中普遍存在的腐败和军阀作风不同,新一军自上而下廉洁清明,财务公开,官兵一致。孙立人始终和战士们在一起吃饭,剃着光头,手拿冲锋枪,和战士们在一起冲锋,当年的国民党军队中,我不知道谁还能够做到这一点。
  新一军是一支中国人的军队,它不属于任何党派。
  这支不属于任何党派的新一军,在缅北战场上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4-40】


  李文才所在的113团攻打太柏家的时候,张义栻所在的114团已经绕过太柏家,来到了太柏家南面的孟洋河。


  孟洋河是一条长约六十里的河流,它是这些天新38师一直在两岸激战的大奈河的支流。这里河流九曲回环,树林高大稠密,地势陡峭起伏。从这里,向北可以支援太柏家,向南可以防御孟关,它是太柏家的后院,也是孟关的前门。而孟关,则是日军18师团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18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的所在地。
  孟关,在孙立人的心中特别重要。这时候的孙立人长髯飘飘,已经不是照片上的那个长身玉立、气质儒雅的书生模样,他还和那些敢死队员一样,将头皮刮得铮亮,戴着头盔,为了行动方便,打着绑腿。遇到战事胶着的时候,他就绰把冲锋枪,和敢死队一起向前冲击。
  孙立人发誓说:“打不下孟关,永远不剃胡须。”


  这些天里,日军曾经派出了上百名狙击手,躲藏在从于邦到孟关的大树上,准备射杀孙立人,这些狙击手除了带足子弹外,每人身上还装着一张孙立人的照片,照片上的孙立人没有留胡须,脚蹬马靴,肩上将星闪烁,看起来儒雅而威严。
  日军每名狙击手都把孙立人的容貌特点熟记在心,每个狙击手都知道,如果射杀成功,就会立下最大的功劳。在田中新一的眼中,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不可怕,中国驻印军参谋长鲍特纳更不可怕,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被架空了的郑洞国也不可怕,谁是最可怕的呢?最可怕的就是这个书生模样的、新一军副军长兼新38师师长孙立人。
  所以,田中新一在这一路派出了上百名18师团中最优秀的狙击手,专门等候孙立人。
  每个狙击手都想立下盖世奇功。


  就在114团攻打孟洋河的时候,战士们抓住了一个名叫今田宽敏的日本兵。
  今田宽敏交代说,在第一次缅甸战役中,因为孙立人带着新38师解救了被围困的7000名英军,击败了日军两个联队,所以,18师团上上下下几乎都知道孙立人的威名。第二次缅甸战役中,18师团接连被孙立人率领的新38师击败,所以对孙立人又恨又怕。师团部命令下属各部队,牢牢记住孙立人的面容身材,多派狙击手,不惜一切代价,射杀孙立人。能够射杀孙立人,就是奇功一件。
  可是,日军狙击手找了这么多天,居然没有看到孙立人。
  这可真奇怪!


  后来,新38师的战士们抓住了一名日军狙击手,交给上尉翻译钟正平审讯。
  钟正平的经历也很传奇。新38师政治部副主任孙克刚曾经记述过钟正平的事情。
  那时候,日军经常派出小部队,偷袭中国军队,割电话线,伏击车队,骚扰不断。中国军队为了对付这伙小鬼子,也派出小分队予以拦击。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新一军比日军的战术高明多了。八年抗战,八路军一直在敌后打游击,不断骚扰日军,抢夺装备,而日军硬是没有任何办法。而新一军面对这种游击战,以小治小,日军在暗处,我更在暗处。日军是幽灵,而我更是魔鬼,魔鬼专治各种幽灵。


  有一次,日军偷袭的小部队,和中国专打日军小部队的小分队遭遇了,双方一番激战,中国小分队击败了日军的小部队,攻上了日军坚守的阵地时,突然看到阵地上有一个日本兵坐在地上,面露喜色,就将他带了回去。
  这名被俘的日本兵,就是钟正平,他出生在台湾。1944年,日军多线开战,败仗连连,兵力严重不够用,就将日本殖民地台湾出生的钟正平应召入伍,带到缅甸做炮灰。钟正平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所以,他总在找机会想反正投诚。终于,这次他抓住了机会,加入了新一军。因为钟正平对日语非常精通,就担任新38师的上尉翻译。


  钟正平审讯这名日军狙击手的时候,采取攻心战。由于钟正平的日语说得非常顺溜,很快就赢得了日军狙击手的信任,他把钟正平也当成了一名俘虏。他们无话不谈。
  日军狙击手问:“你见过孙立人将军吗?他是不是高高的个子,白皙的皮肤,白头发,穿着黄马靴?”
  钟正平说:“是的。不过他现在模样和以前不一样了。他说过,不打下孟关,不剃胡须,所以,他的面孔有三分之一被两寸长的胡须遮掩着,而且他现在也不穿马靴了,只打绑腿。”
  日军狙击手以为钟正平也是一名狙击手,就问:“既然你见到过他,为什么不行刺?”
  钟正平说:“人家对我好,我为什么要加害于他呢?”
  日军狙击手赦然不语。
【4-41】


  孙立人在他的《统驭学》中,将一名战士的品德定为:义勇忠诚。
  义,是指有情义,讲义气,义字当先,一诺千金,绝不忘恩负义,绝不胡作非为。
  勇,是指勇敢,勇于做事,勇于负责,敢作敢当,死而无悔,不畏难,不退缩。
  忠,是指忠于人,忠于事,忠于职责,忠于国家,忠贞不二,贯彻始终。
  诚,是指心怀坦白,公正无私,不欺诈,不蒙骗。
  孙立人认为:一个人具有了这四种品德,绝无失败的道理。
  孙立人的《统驭学》,不仅仅是讲如何指挥军队,如何练兵,更是讲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孙立人的《统驭学》,其实就是成功学,比这些年流行甚广的什么卡耐基,什么厚黑学,不知道高了多少个档次。
  可惜的是,《统驭学》一直在市面上见不到。真正的让人一心向善的成功学被埋没,而那些歪门邪道的教人投机钻营的垃圾成功学大行其道。
  也许,义勇忠诚的人,在这个时代是不会成功的;而那些坑蒙拐骗,脸厚心黑的人,才能够成功。


  孙立人对部队指挥官的要求,总括起来,就是两点:一为勇,一为智。
  从古到今,那些青史留名的将领,无一不是具备了这两点。
  抗战时期的著名将领更是这样。团长张灵甫带着敢死队,夜袭张古山,被打断一条腿;陈再道为军区司令,抡起大刀片,和日军拼杀;集团军司令张自忠带着奇兵,插到日军后方,壮烈牺牲;副军长李弥,带着敢死队冲上松山子高地,一夜拼杀,被人扶下山时,全身浴血;军长王甲本赤手空拳与日军肉搏,最后壮烈殉国……孙立人也是这样,穿草鞋,打绑腿,戴钢盔,留长髯,冲在队伍最前面,让日军上百名阻击手,看着眼前上万大军经过,硬是找不到孙立人在哪里。
  至于说到智,孙立人更是讲战争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新38师政治部副主任孙克刚认为,孙立人的丛林作战战术,是最为行之有效的。
  这种战术,用《孙子兵法》中的话来说,就是“以正合,以奇胜”。这种战法,孙子也做了具体的解释:“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用在丛林战法中,就是:用适当兵力在正面攻击,而以主力从森林中开辟新路,迂回到敌人的背后,先截断敌后方联络补给线,阻止敌后方部队增援,然后对正面之敌,进行包围夹击,便可一举取胜。
  孙克刚详细分析了这种战法,认为,要迂回包抄,就必须开辟新路,因为原来的道路两边,日军一定埋伏有重兵,如果强行从原来的道路通过,不但要付出巨大牺牲,而且还容易暴露我军的意图。
  孙克刚认为,这种另辟蹊径,直插后方的战术,有如下几点好处:
  1、        截断敌人后方道路,使敌人的粮食弹药补给断绝,失去持续作战的能力。
  2、        阻止敌人后方部队的增援,使其陷入孤立,感受精神威胁,消失战斗意志。
  3、        一般敌人阵地,后方薄弱,易于攻击突破。
  4、        我军直插敌军后方,敌军炮兵就不得不后撤,无法炮火增援正面防御。
  5、        截断敌军后路,敌军伤兵无法后运,战斗情绪动摇。
  6、        正面逐个据点攻占,消耗时间与兵力,而迂回作战则能够减少伤亡,争取时间。
  现在我们回头来看,当初开始缅北反攻时,很多人对于日军步步设防,在每处隘口设置重兵,感到束手无策,但是孙立人感到和高兴。他为什么很高兴?因为他知道用大迂回大包抄的战术,就可以破日军的密集防守。
  这和足球是一个道理。意大利防守很厉害,意大利的AC米兰更是以防守见长,但是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偏偏不信这个邪,你在球门前密集防守,我不从正面进攻,我从两翼进攻,下底传中,直捣黄龙府。
  为什么这么多男人喜欢足球?因为足球就是不见硝烟不闻枪炮的战争,战争中的所有艺术战术,都能够从球场上看到。


  大迂回大包抄,是最高超的战争艺术。用武侠中的话来说,这是最上乘的剑法。
  当年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这样;三国时期,邓艾率奇兵出江油,下绵竹,直取成都,也是这样;拿破仑率众翻越冰雪覆盖的阿尔卑斯山,直下意大利,依然是这样;希特勒的装甲部队,在二战之初一下子就消灭百万苏联红军,还是用的这种战术。
  宋元抗争,宋为什么会很快灭亡?国共相争,国军为什么很快就被击败?日军侵略八年,为什么一直无法占领中国?仅从军事方面来说,有人认为,原因在于,元军和共产党军队的战术得法,而日军的战术不得法。元军和共产党军队都运用了大迂回大包抄的战术,而日军没有使用。
  有人认为,按照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如果要在短时间里占领中国,只有一条路可走,这就是从华北南下,翻越秦岭,占领西南,将中国一分为二。这条线以西,属于荒凉无人之地,不会有后顾之忧;这条线以东,属于中国工业区和经济区,而地势又逐渐降低,直到海洋,无险可守。所以,占据了华北—西南这条线以后,就可以顺势而下,向东进兵,如同水银泻地,天下可定。
  有人认为,元军当年就是走这条路线,共产党军队也是走这条路线,而日军之所以旷日持久,一直无法占领中国,就是因为只贪图占领中国沿海的工业区和经济区,却把地位位置最重要的西南,留给了中国。所以,日本失败是必然的。
  有人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全在各人理解,他也就是说说而已。当然,想要打败中华民族,那是不可能的。中华民族已经屹立5000年而不倒,就是最好的证明。
【4-42】


  在缅北战场,孙立人能够想到迂回包抄的战术,难道日军指挥官就没有想到?
  18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也想到了。


  在孟洋河的一次战斗中,新38师114团击毙了日军18师团55联队的一名大队长,资料记载此大队长为室隅大尉。中国军队从室隅大尉的身上,找到了一纸命令,这个命令编号为“菊作战命令甲165号”。日军每一个师团,都有一个代号。18师团,代号菊;56师团,代号龙。这两个师团,是与中国远征军交战最多的师团。
  这份作战命令是,田中新一命令室隅大尉率领两个大队的日军,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进攻中国军队的后方基地新平洋。
  孙立人在迂回,田中新一也在迂回,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孙立人的114团与田中新一的两个大队,在迂回的路途中不期而遇了,于是展开激战,田中新一的日军被击退了,无法再迂回了;而孙立人的中国军队还在迂回,准备吞掉太柏家的日军。
  日军一个大队有1100人,两个大队是2200人;而114团人数和日军两个大队大体相当。然而,一碰面,日军就被击败,这充分说明了,日军无论是战略战术,还是兵员素质,都无法与新一军相提并论。
  即使田中新一也想到了迂回包抄,但是,他比孙立人晚了一步。而晚了这一步,就决定了日军失败的命运。
  此后,中国军队把日军赶得距离新平洋越来越远,日军想要再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已经不可能了。


  说到56师团,就不能不说到日军的迷信。
  56师团,代号龙师团。据老兵讲述,56师团在滇西作战的时候,看到滇西那些地名,就惶恐不安。松山有个地名,叫滚龙坡;滇西有个地名,叫龙陵,日军56师团的士兵,联想到他们的师团代号,就预感到这场战役要失败。
  这是老兵讲述,不知真假。


  114团一营一连连长张义栻见证了孟洋河战斗的全过程。
  在孟洋河,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阵地战,日军凭借着坚固的工事,展开顽强抗击。战斗处于胶着状态,相持不下。
  据史料记载,当时,敌我双方炮火交织,各式各样的炮弹,在阵地上空飞掠,团长李鸿所在的114团团部,周围树木都被烧为焦炭。中国军队每占领一个阵地,都会遭到日军疯狂反扑。这种狗皮膏药式的激战,日以继夜,通宵达旦。
  为了对付日军有组织的反攻,114团团长李鸿当即采取穿隙深入,渗透分割的战术,组织突击分队,从日军阵地的结合部切入,向日军纵深穿插渗透,然后将日军分割包围,各个歼灭。
  但是,18师团的战斗意志非常顽强,他们也清楚地知道,太柏家丢失,田中新一所在的孟关就门户洞开,所以,日军在拼死防守。尽管18师团不属于日军的甲级师团,但是,它的战斗品质丝毫不输于日军甲级师团。
  张义栻记忆中的那场战斗是这样的。114团三营在营长胡道生的率领下,在左翼与日军激战;二营在营长李卓的率领下,从右面砍树开路,向日军逼近。而张义栻所在的一营,在正面攻击日军。
  一营营长名叫彭克立,就是当年驻守腊戍,新38师主力西撤,他们不得不跟着66军撤退回国的那个营。在国内,好多部队都盯上了这个营,都想吞并,但是他们决意要找到新38师,要找到孙立人,最后克服重重困难,从国内来到印度蓝姆伽,终于归队的那个营。
  这个营也不是于邦战斗中,被日军包围在大榕树的那个营。这个营的番号是114团第一营,那个营的番号是112团第一营;这个营的营长叫彭克立,那个营的营长叫李克己。这两个营的部队番号和营长名字,都很相似。


  一营在与日军正面交火的时候,三连长褚幼平猛攻日军正面,吸引日军火力;一连长张义栻和二连长蒋又新分别从两边包围日军。日军三面受敌,水源又被截断,痛苦不堪。
  在热带丛林中,没有水喝,是最大的苦难。
  在于邦,包围圈中的中国军队,能够得到飞机的空投补给;在孟洋河,包围圈中的日军,只能坐以待毙。
  就在这时候,今田宽敏被俘虏了。
  今田宽敏这样供述:“我们的阵地里,粮食弹药,还是存着很多,就是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十分恐慌。”
  今田宽敏还供述道:“官长对我们讲话,总是说中国兵凶恶得很,捉到日本人就砍头,所以,当我被俘的时候,非常害怕,以为一定是死,不想反而受到优待。”
  日军军官对士兵,进行的都是洗脑教育,说中国士兵见到日军就杀,是为了让日军至死不降。中国军队优待日军战俘,其实是做给日军看的,是一种宣传攻势,减弱日军的战斗力。等到缅甸战局已定,孙立人带着600名日军战俘开到广州,这时候日军受到的不再是优待了,而是重体力劳动,让这些战俘在白云山下修建新一军阵亡烈士纪念碑和公墓,用汗水洗刷罪恶。孙立人在《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墓记》中是这样写的:“鸠工始于三十四年十一月五日,由敌二十三军检日俘六百人,任土石工作,以流汗报流血,亦所以慰先烈于九泉也。”
  600名日军战俘修建纪念碑和公墓,前前后后花费了一年半时间。想来这段经历,每一个战俘终身难忘。
  优待战俘,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政策;如果胜利后还优待战俘,怎么对得起那么多牺牲的中国军人?
【4-43】


  李鸿展开了政治攻势,命令连夜印刷了大量传单,投放在日军阵地,传单上的内容为,中国军队优待俘虏,劝告日军投降。
  然而,等候了一天,没有结果,日军的战斗意志确实很顽强,洗脑的武士道也深入人心。
  第三天凌晨,李鸿下令展开攻击。双方展开了肉搏战,阵地犬牙交错,你来我往,极为激烈。
  这场战斗中,有一些小故事,能够反映出当年战事的激烈。


  李明友是一名重机枪手,在阵地的反复争夺中,一股日军冲上了阵地,战士们和日军捉对厮杀。李明友的武器是重机枪,拿不动,而日军手持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所以,在肉搏战中,李明友处于下风。但是,李明友精通拳脚,他空手入白刃,硬是把前来抢夺重机枪的日军打得落花流水。
  日军也都是训练有素的,他们看到机枪,应该也不会是一个人来抢夺,而李明友能够空手打败几名日军,说明功夫是相当好。
  可惜的是,在资料中,李明友的名字只出现过这一次,不知道他的结局。


  沈松林的名字也只出现过一次。
  中国军队进攻受阻,面前有日军一个重机枪碉堡,一个轻机枪碉堡,沈松林和李少知每人身上带着十几颗手榴弹,奉命去炸碉堡,沈松林炸重机枪碉堡,李少知炸轻机枪碉堡。
  沈松林爬到重机枪碉堡的侧面时,日军的机枪正在欢叫着。沈松林拔下两个手榴弹,想从日军的机枪射击孔扔进去,可是,射击孔太小了,他连扔两个,都没有扔进去。就在沈松林准备扔第三颗的时候,日军发现了他,从射击孔捡起嘶嘶冒烟的手榴弹,向着沈松林扔来。沈松林当时爬在陡峭的悬崖上,手榴弹滚到了他的下方爆炸,让他受了一点轻伤。沈松林忍着伤痛,再次拔出一颗手榴弹,对着射击孔扔过去,这下,手榴弹像高尔夫球一样,钻进了日军狭小的射击孔。然后,沈松林就听到震天动地的一声响,碉堡被炸塌了半边。
  沈松林担心碉堡里还有日军,就扔出了第四颗手榴弹,可是,这时候突然从碉堡里跳出了一名日军,沈松林的第四颗手榴弹正好砸在这名日军的钢盔上。日军也看到了沈松林,但是他已经完全被吓傻了,没有还击,就慌慌张张逃走了。
  沈松林又等待了一会儿,听到碉堡里再也没有动静,这才走过去,去搬日军的重机枪,可是,重机枪有一半埋在土中,他根本就搬不动,还把自己的手弄伤了。后来,班长带着全班战士赶过来,把那挺重机枪拉了出来,一清点,沈松林炸死了三名日军。
  去炸日军轻机枪碉堡的李少知是什么情况,不知道。


  抗战时期,有太多的无名英雄,也有太多像李明友和沈松林这样的有名英雄。然而,李明友和沈松林们来自哪里,他们以后又去了哪里,依然没有人知道。
  当欧美国家,能够将他们二战时期的死亡人数精确到个位数;能够将每一位阵亡将士的姓名,镌刻在墓碑上的时候;而在我们这里,对死亡人数还模糊在千位数,甚至万位数;数以十万计,甚至几十万计的阵亡士兵,他们叫什么名字,他们家在哪里,他们家中都有些什么人,他们的父母妻儿是不是一直在等待他们,没有人知道。


  因为我是陕西人,我最早接触和采访的是中条山保卫战,这是一场以陕西军为主力的保卫战。中条山保卫战和中条山战役不一样。中条山保卫战打了将近三年,而中条山战役打了只有一个月。中条山保卫战胜利了,而中条山战役失败了。中条山战役开始的时候,陕西军已经被调离了中条山,他们没有参加中条山战役。
  世人只知道中条山战役惨败,蒋介石认为是“抗战以来最大之耻辱”;世人却不知道中条山保卫战是完胜,让日军始终无法进入西北。
  中条山保卫战和中条山战役已经过去了70年,至今,还有人在寻找参加中条山保卫战和中条山战役的亲人。




  就在不久前,我联系到了一个人,他叫张晓锋,他的母亲叫阎海棠,外公叫阎自明。阎自明1941年牺牲在中条山战役中,时年29岁。但是,父亲阎自明牺牲的具体地点,当年牺牲的情景,阎海棠都不知道,她的母亲只是在70年前,接到了国民政府送给的一张《牺牲通知书》。
  阎自明曾经上过中学,在部队里应该是军官。阎海棠说,父亲阎自明牺牲前曾经回过老家一趟,只喝了一碗水就又离开了,他告诉阎海棠说:“战事紧急。”此后,再也没有回来。
  阎自明的家庭地址是:河南省偃师市城关镇东寺庄村。


  杨超志是山西省芮城县陌南镇道东村人,芮城县就在中条山腹地,当年17路军的一个骑兵连驻扎在这座村庄里,和村民相处很好。1939年“六六血战”时,骑兵连的赵连副牺牲在村外的小南沟里,村民们将他的遗体抬回村中,商量后决定掩埋在邻村。那天,抬棺上路时,突然绳索断了,村民们都说:“赵连副不愿意离开咱们村。”他们就将赵连副抬到了村旁一眼废弃的土窑里,将窑门封住了,等着赵连副的家人来到道东村搬走遗骨。
  多年后,来了两个外地人,他们说是赵连副的家人,恭恭敬敬地带走了遗骨,道东村全村人将他们送出了很远。
  几年前,又有一个人来到了道东村,说自己是赵连副的儿子,他从当年与赵连副并肩作战的陆连副的口中知道了父亲掩埋在道东村,这次是来搬走父亲赵连副的遗骨。村里人告诉了他赵连副的遗骨早就被人认领搬走了,不知道搬到了哪里。来人听说后,跪在地上大哭,后来烧香磕头,放了一挂鞭炮,就流着眼泪无奈离开。
  杨超志说:“我们全村人都感到对不起赵连副,当年17路军在中条山牺牲的人太多了,也不知道有多少个赵连副。”


  石积堂,陕西省澄城县城关镇人,26岁当兵,当兵前是县警察队的文书,后参加中条山保卫战,妻子在家等候,期间来过一封信,说他当了机枪连连长,此后再无音信。妻子苦苦等候,一直等了10多年,等到大跃进,等得头发花白了,还是等不到丈夫的消息,后来被迫改嫁。


  二战已经结束70年了,一个甲子都已经过去了,而二战中牺牲最为惨重的中国军人,他们仍然无名,他们仍然没有被后代重视,甚至被后代污蔑、谩骂、攻击,他们的魂灵仍然飘荡在暗夜的风中,找不到回家的路。
  对自己的民族英雄如此亵渎玷污,放眼全世界,你也找不到这样的一群脑残。
【4-44】


  114团的孟洋河战斗一直持续了20天,最终,击毙了日军大队长室隅大尉以下600余人,残敌纷纷逃向孟关。


  早在114团的孟洋河战斗结束之前,113团已经结束了太柏家的战斗。
  在李文才的眼中,太柏家的战斗比预想的还要简单。因为太柏家的守敌,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巧家,巧家的残敌退到太柏家,继续防守。这些残敌不但没有给太柏家守敌带来新鲜的血液,反而带来恐慌的情绪。于是,防守太柏家的日军,还没有和中国军队交战,已经听闻了中国军队铺天盖地的炮声和紧锣密鼓的枪声。所以,攻打太柏家比想象中的容易。
  1944年2月12日,新38师两支进攻的部队,李文才所在的113团和张义栻所在的114团,在大奈何东岸渡口会师。
  然后,大军南下,继续扫清胡康河谷的日军。


  2月27日,113团击退了一支日军,打扫战场时,发现了两名日军传令兵,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了一张命令,这张命令是日军18师团步兵指挥官相田俊二少将在2月14日发布的命令,编号为步兵第33号令,其中说:不以集结孟关为满足,准备尔后的转进。
  这纸命令交到了孙立人的手中,孙立人立即判断出:日军要逃!
  孙立人立即与廖耀湘的新22师取得联系,中国鹰部队和中国虎部队,要围住日军18师团,予以全歼。


  现在,接着说说中国军队的另一支——新22师。
  新22师在占领大洛后,进攻日军在大洛河谷的另一个据点腰班卡。
  《西南联合大学八百学子从军回忆》中,对中国虎的腰班卡战斗只有一句话:“1944年1月8日至12日,新22师在新38师112团一营两个连的迂回协助下,与敌激战数日,占领了腰班卡,为进攻孟关扫清了道路。”
  太柏家和孟洋河,是孟关北面的门户;腰班卡,是孟关西面的门户。太柏家距离孟关不远,而腰班卡距离孟关更近,只有30里。太柏家和孟洋河打了那么长时间,而腰班卡为什么只打了四天?这四天的战斗,经过如何?


  和攻打大洛一样,中国虎部队采取的是偷袭的战法。猛虎采取偷袭,这种战法就更令敌恐惧了。
  在向腰班卡偷袭的途中,走在最前面的新22师66团尖刀班发现了一股日军。尖刀班的班长叫刘仲秋,而尖刀班两名最靠前的刀尖,则是奎丛云和谢福有。
  那股日军有20多个人,其中有两个军官,他们与尖刀班只相隔着一片竹林。班长刘仲秋悄悄绕过竹林,对着那股毫无防备的日军,接连扔出两个手榴弹,炸倒了九个,剩下的钻入了竹林。
  刘仲秋派战士守住路口,不让竹林中的日军取得联系。
  尖刀班的这个战法不好,结合上面写到的新38师的战法,遇到这种毫无防备的日军,应该包围全歼,不能让他们有一个漏网。中国方面的资料没有更详细的记载,也许拘于当时的地理环境,只能选择用手榴弹轰击。


  然后,新22师一个连继续向腰班卡搜索前进,在半路上发现了一股准备增援腰班卡的日军,大约有80人,这次,这个连分兵包围,用机枪对着日军疯狂扫射,日军只逃走了15人,其中包括日军中队长田中信中尉。
  这一连中国军队乘胜追击,一直追击到了日军的军械库,缴获了日军大量军装药品和设备。
  所以,刘仲秋尖刀班对那股日军采取手榴弹攻击,也许真的是不适宜用机枪。比如,前方视线狭窄,两边都被树木遮挡,这时候就只能使用手榴弹,而不能用机枪了。


  新22师扫清了通往腰班卡的障碍,然后就对腰班卡发动攻击。
  腰班卡的战斗,异乎寻常地顺利,超出了廖耀湘的预料。
  查阅日军的作战记录,才知道顺利的原因是,腰班卡只驻扎了日军一个中队,是日军18师团56联队第二大队的小仓中队。而另外一个残缺不全的中队前来增援腰班卡时,一路行色匆匆,没想到进入了中国军队尖刀连的伏击圈。
  日军一个中队有多少人?不到200人。新22师有多少人?12000人。12000人要攻打200人,那简直和用八磅铁锤砸蟑螂一样简单。
  如此重要的隘口,孟关的西大门,日军为什么只派一个中队来防守?
  因为日军只能派一个中队来防守,他们抽调不出更多的兵力。
  日军兵力为什么这么少?因为他们分兵把守,兵力过于分散,这一路的关卡反而成为日军背上的包袱。孙立人早就预言了日军的失败。


  中方的资料中,记载了一个很有趣的细节。
  在攻打腰班卡的时候,中国军队有一个排长叫刘林,在发起冲锋的时候,他跃入日军机枪阵地,扭住日军第三大队代大队长三浦君泰就摔跤。日军身材矮,体质好,从小吃得好;驻印军大多苦出身,从小吃不饱饭,也就是来到印度后才能吃饱吃好,所以,尽管刘林个子高,但是一直无法摔倒这名日酋。后来,刘林心生一计,扭着扭着,就放开了日酋,连退数步,闪开距离。日酋左跳右晃,等着和刘林继续摔跤,旁边是刘林的传令兵,他见状,飞不上前,挥起缅刀,一下子就砍掉了三浦君泰的头颅。三浦君泰再也不跳了,他很不情愿地倒了下去。
  这股日军中,有第二大队,还有第三大队,说明这是一伙残兵纠集起来的日军。番号驳杂,人数不多。但是,也不可能只有日军所说的一个中队。


  攻占了腰班卡后,廖耀湘发表了公告,其中有这样几段话:
  “大洛至孟关之敌,全部歼灭,遗尸查明达155具,内官长6人,伤倍之,并毙象9头。当被围时,敌自将重伤杀毙埋尸于丘,约200余漏网,现窜匿山谷,弹粮皆绝,无法归队……现先头已达孟关近郊,相距约两英里。正战斗中,指日可下。”
  从这份战报中,也可以看出,守卫腰班卡的日军当不止一个中队的200人,但是也不是很多。
  从这份电报中也可以看出,中国鹰和中国虎对日军18师团大本营的合围,已经形成。
1一名中国士兵和一名美国士兵在路牌下交谈.jpg
1最喜欢这张照片---让人感到特别美好,这名中国士兵可能来自于农村,此
1一名美国士兵和一名中国农民在对火点烟.jpg
1一张让人非常感动的照片,美国兵和中国百姓互相竖起拇指,表示“顶好
1中美并肩作战的士兵在坦克上.jpg
1美国飞虎队的飞机,机头上画的是鲨鱼,但是云南人不认识鲨鱼,就把鲨
1当年美国飞虎队的一个居住点,也是茅草房.jpg
1美国黑人工兵在给橡皮舟充气,准备架设浮桥。老兵都说,黑人工兵憨厚
11944年3月31日美军士兵慰问中国战友.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Atlanta168.com

GMT-5, 2024-11-24 08:50 , Processed in 0.10104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