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
|
    在新疆无论您走到哪里,都可以见到和吃到馕,“馕”是维吾尔族人的主要面食之一。维吾尔语意为;“烤面饼”。维吾尔族人宁可一月无米饭,不可一日无烤馕。在新疆乡村和集镇几乎家家都有烤馕坑,维族妇女个个都会做烤馕。馕的种类决定于不同的原料配方和不同的制作工艺,据不完全统计馕有五六十个品种。由于馕是在旺火烧热的馕坑里烤制的,水分含量极少,在气候干燥的新疆,一般存放十天半月都不会变质。还有一些“油馕类”,原料成分主要以食用油、牛奶、白糖和面精制而成,保质期可长达几个月之久,所以维吾尔族人出远门,或者坐火车去内地出差旅游,常常携带一提包油馕,作为旅途中的速食干粮,即省钱又方便...  |
|
|
|
|
    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的一曲《达坂城的姑娘》,唱红了全中国。无论您走到哪里,只要听到这首优美动人的维吾尔民歌,您就会想到新疆和达坂城的姑娘。话说;姑娘嫁人为什么要把妹妹带?其实是有地域和历史原因的,早在若干年以前我国是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在新疆一般维吾尔族家庭都会生很多孩子,少者三四个、多者六七个、在当时那种艰难困苦的年代,孩子多了家庭负担必然就重。所以在儿女嫁娶时男方家往往会主动提出再带走一个女孩子(小姨子),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女方家庭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陪着姐姐做伴。从此男方家庭就会把这个女孩当做亲生女儿抚养成人...  |
|
|
|
|
    当您去乌鲁木齐的途中,沿着312国道行驶,距离乌鲁木齐40多公里处,在穿越柴窝堡小镇时,您会惊奇地看到公路两旁的一排排小饭馆门前的招牌上,都写着同一道菜名“大盘鸡”。大盘鸡已经在新疆风行了二十多年经久不衰,这道菜的发祥地就是柴窝堡。所以它最早的菜名就叫“柴窝堡大盘鸡”,这道菜趁热上桌,流光溢彩,香气逼人,麻、辣、咸、甜、香、五味俱全。当您看到用特大号盘子装满了又鲜又嫩的炒鸡块时,相信您的胃口一定会大开。正当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时,店家会及时的端来一盘象皮带一样宽薄的皮带面条,倒入大盘鸡里与鸡汁拌匀,顿时皮带面变成酱红色,吃起来美味爽口,特别过瘾。如此简单的一餐大盘鸡,可同时供四至六人享用,即营养实惠、又解馋饱腹...  |
|
|
|
    说起刮大风,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沿海一带的台风。然而;您也许不了解新疆的大风,在新疆一些地方刮起大风到了顶级时,其猛烈之势不亚于沿海地区的台风。新疆人把这些大风区叫做;“老风口”,比较形象的说;这些大风区一年只刮一次风,从春刮到冬。这种著名的大风区有;吐鲁番西北方向的“三十里风区”,乌鲁木齐南郊的“达坂城风区”,以及克拉玛依的“魔鬼城风区”等;这些大风区在每年中刮八级以上大风日就有一百天左右,最大风力超过十二级。一旦遇上这种大风,汽车火车都面临着被刮翻的危险,汽车被大风刮翻是常有的事情。二00七年初春,由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特快列车在行驶到“三十里风区”时火车被大风刮翻。在“达坂城风区”,新疆先后从丹麦、德国、芬兰引进风力发电技术和风力发电机组,建造了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厂。因此说;“风吹石头砸脑袋”,是形容这些大风区一旦刮起大风时那种飞沙走石的情景...  |
|
|
|
|
    不少来过新疆旅游的内地朋友,总觉得新疆的一些地名有点古里古怪的,什么猩猩峡、一碗泉、三间房、四棵树、鄯善、乌鲁木齐、塔克拉玛干等等;其实,说怪也不怪,因为新疆这类奇特的地名,都有着它有趣的由来。例如;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地名用的都是维吾尔语;“塔里木”意为“田地、种田”。“塔克拉玛干”意为“进去就出不来”。新疆喀什市的全称是“喀什噶尔”,维吾尔语意为“多种颜色的砖房”。地名“阿克苏”意为“白水河”。地名“克孜勒苏”意为“红水河”等等;如“博尔塔拉”意为“银色的草原”。“巴音郭楞”意为“富饶的河流”。“乌鲁木齐”意为“美丽的牧场”。著名的“喀纳斯湖”意为“美丽富饶而又神秘”,这些例子举不胜举...  |
|
|
|
|
    人类用手抓着吃饭的起源,一定是非常远古的事情了。但是对于生存在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来说,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习惯。新疆著名佳肴“手抓羊肉”“手把羊排”“馕坑烤肉”“手抓米饭”“羊肉抓饭”等;都是用手抓着吃的。当然,用手抓食物也有严格的规矩,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果您与草原牧民共同就餐,您会看到他们用手抓饭是一种艺术,当你自己试着用手抓饭吃时,就会感到不顺手不自在。当然,现在城里人已经很少有人用手抓饭吃了,一些草原牧民和乡村农民,仍然保留着这种习惯...  |
|
|
|
[table=100%,#ffffff]第九怪:结婚宴席无酒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