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城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75|回复: 1

博雅塔下:清明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10-4-4 10:22:47 |阅读模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杜牧脍炙人口的绝句把清明的乡情气息表达得如梦似幻。
传说中的中国清明节始于周朝,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了。开始时清明不过是一年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农耕社会春播春种的大好时节。这也才有了“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俚语。寒食曾是民间传统中禁火扫墓的日子,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彼此接近,时间一长,寒食与清明也就合并为一了。从此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成为清明时节不动烟火,只吃凉食的一个习俗。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毒计诬陷谋害了太子申生。申生无奈被逼自杀;而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迫害流亡出走。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和困苦。原来跟他一起出奔的臣子们也大多陆续离开、各谋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一直追随着他。这其中就有位叫介子推的。一次重耳因饥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救重耳,就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成为了后来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当权后对那些和他一起同甘共苦的臣子们大加封赏,唯独忘掉了介子推。以至于当有人在他面前为介子推大声叫屈,才使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倍感愧疚,并马上派人去请介子推上朝来封官受赏。可是差人连跑了好几趟,介子推都不肯来朝。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的时候,只见大门紧闭。邻居们说,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位于今山西介休县东南的绵山。晋文公命手下的御林军上山搜索,也没能找到介子推母子二人。这时有人出主意说,介子推是个孝子,如果主公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即使介子推不愿出面,也一定会因为保护母亲而自动走出山来。就这样晋文公下令举火烧山,不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仍然不见介子推的身影。晋文公再次上山察看时才发现介子推母子俩合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恸哭大拜,在安葬遗体时御林军卒却意外发现介子推用他自己的脊梁堵着背后的柳树树洞,而洞里好象还有点什么东西。晋文公命人掏出一看,原来是片题了血诗的衣襟,上面写道: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连忙把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了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名为“介山”。还在山上建堂立祠,并下令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的这一天禁烟忌火,只吃寒食,并晓谕全国。
临下山时晋文公命人伐下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据说“足下”作为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就来源于此。
第二年春天,晋文公再次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行至坟前,只见那棵烧焦的老柳居然枯木逢春,死而复生,绿枝千条,柳絮飞舞。晋文公望着复活了的老柳树,就像看见了当年的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上前去,掐下一枝,编了个柳条圈儿戴在头上。祭扫之后,晋文公便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名为清明节。
此后晋文公就把血书上的期望当作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勤政清明,励精图治。安居乐业的晋国百姓对居功不图、放弃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的忌日,大家主动禁止烟火以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成为了中国平常百姓家中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清明,人们不再点火做饭,只吃冷食。北方的百姓常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而南方的人们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代食。乡间的人们还用柳条编个圈儿戴在头上,或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回复

使用道具

382

主题

6505

帖子

38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7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发表于 2010-4-4 10: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好文介绍, 中国文化的典故应予普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Atlanta168.com

GMT-5, 2024-7-1 05:26 , Processed in 0.08988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