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城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56|回复: 0

《逝者如斯》连载之五 好人好事(上)

[复制链接]

831

主题

1839

帖子

690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906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21-6-4 05: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钱 于 2021-6-4 18:37 编辑

《松园旧事》第四部《逝者如斯》连载之五

.

五 好人好事(上)

.

谢天谢地,刘富贵的几门补考全都及格了。亦叶心中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正想轻轻松松地过一个周末,大金牙党支部书记却又通知亦叶,说班上本学期的考试中又出现了两个同学,各有一门功课没考及格,需要亦叶再接再厉地帮助他们。

亦叶看了一眼书记手中的那张纸条,不禁大吃一惊。那第一位需要她“帮助”的,竟是她无限敬慕、无限崇拜的杜立言!

高考结束之后,亦叶曾和野鼠、人凤一起,在竹篮镇上过了一段十分闲散的日子。发初榜,大家十分兴奋,约着镇上中学给他们辅导过英语的冯老师一起会了一次餐。也就是在那前后,E省日报上登出了一则非常引人注目的消息。消息说,七七年的这批考生中,有一名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竟用七门不同的欧洲和亚洲语言,准确无误地完成了试卷上原本只要求用英语一个语种回答的试题!野鼠和人凤当时就不相信。他们说,在中国土地上吃着五谷杂粮长大的,道道地地的,没有任何外国血缘的中国人,绝不可能娴熟地同时运用七门不同的欧、亚语言;报上所说,多是虚言。冯老师也持相当的怀疑态度。只有亦叶一言不发,她睁大眼、屏住气、反复地读着报上的报道,并立刻把杜立言这三个字,牢牢地记在心里。只是那时高考最终的录取通知书并未发下来。所以报上无法说明,那位杜立言究竟到何处上何大学的何专业去了。进大学前后,事多,亦叶自己又神情恍惚,魂不附体,渐渐地,便把那会七国语言的怪才和杜立言那三个字忘却了。

第一个学期过了差不多一大半的时候,有一天,亦叶跟在尤小莹身后在食堂里排队打饭。一个人一手端着面汤,一手拿着本书,挤过人群。面汤洒在尤小莹的衣服和鞋子上,他竟浑然不觉,连声道歉的话语都没说,便扬长而去。

亦叶不禁有几分愤怒。

“……这人怎么这样?难道连一声对不起都不会说?”

倒是尤小莹息事宁人。她掏出手绢,自己擦了擦,还劝了亦叶几句。

“算了, 算了,亦叶!咱们……不和这个书呆子一般见识,看在他懂七国语言的份上!他就是碰到校长,甚至华主席……都是这幅呆样!”

“啊?你说什么?小莹!谁懂七国语言?”

亦叶只觉得耳边响起了一声春雷,震得她一时不知所措,连嘴都合不上。

“就是刚才洒了汤还不知道的那呆子。没什么值得你大惊小怪的,亦叶!那人叫……杜立言,是刚分到咱们班来的那帮走读生中的一个……”

亦叶这一下完全清醒了。是的,一点也没错!那时报上登的那个名字就是叫杜立言!却原来……他也进了W大,而且,竟然没进外语系,进了图书馆学系……。“……可是,干吗要把他分到我们系来呀?他懂七国语言,来学这个……图书馆学……多可惜呀?”亦叶忍不住叫 了起来。

“有什么值得可惜的?” 尤小莹大不以为然。“照我看,咱们学图书馆学……都可惜。你自己不可惜?那杜立言也是吃饱了撑的,学那么多语言干嘛?咱们学校外语系一共只有五个语种,他居然懂七门!谁也教不了他……”

“……那就该让他留在外语系当老师呀?”

“你说得轻巧。大学没上,就上大学里当老师?天下哪有这么美的差事?多亏没让你当校长。”

“……可是这样难得的人才,怎么说也不该分到我们系来呀?”

“我们系是全校最最善良、最最慈悲、最最仁义的系!其他的系……更没有人要他!要是我们系不发这个慈悲,他这个难得的人才……还得回到湖边山下……接着当花匠……。”

亦叶无话可说,只能长长地叹一口气。四下搜寻,食堂里人山人海,也不知道那呆头呆脑的杜立言坐到何处去了。

这之后,亦叶有意在上课的时候和尤小莹坐在一起,总算把那位她曾万分崇拜过的杜立言认清楚了。亦叶虽崇拜、敬仰那位杜立言,却从未和那位杜立言说过话。她只是从尤小莹那儿知道,那位杜立言是老高中的,和亥生哥一样,六六届的。下乡几年后招工回城,分到湖边牧山植物园管花草……。而现在,几个学期过去了,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竟会变成党支部指定的“帮助”对象,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不管怎么说,党和人民的期望是不容辜负的。党支部书记的指示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还要在执行中加深理解!亦叶只能定下神来看看,到底杜立言需要补考的,是一门什么课。

却原来,杜立言没能及格的那门课叫做《科技情报概论》。亦叶不禁在心中万分、万分地同情起杜立言来。

那门《科技情报概论》,是一门……让亦叶简直不知所云的课!其乏味程度还远甚于第一学期几乎让亦叶因此而退学的《图书馆学基础知识》。一想到为这样一门倒胃口的课还不得不去“帮助”同学,亦叶就难受得像吞了一只苍蝇。说实话,在大学的文科领域中,要把一门课搞得那样乏味、无趣,以至于五十六名听课的学生中竟没有一个人能提起点兴趣,听出点所以然,还真要有点其他方面的本领才行。当年上《图书馆学基础知识》,亦叶虽提不起兴趣,还能说服自己坚持在课堂上记笔记。就是在亦叶和或亦叶的同类们心不在焉的时候,总还有那些正襟危坐,能听出老师把“迁徙”念成“迁徒”的学生。而这次上《科技情报概论》,那场面才真叫是令人感动。五十六名同学寂静一片,鸦雀无声。除了老师自己的声带在持续地振动之外,下面只有一阵阵小心翼翼的翻书声。只不过有幸被翻的那些书和这课程毫无关系!有的在看电影画报;有的在看文学期刊;有的正攻读《逻辑学》;有的正背唐诗或英语……。假如那课不是被系里的党和人民指定为主修课,且有两个无比重要的学分的话,亦叶几乎敢百分之百地相信,那位“概”老师面对的将是一间空空如也的教室。这门课虽然毫无内容,被强行拼凑成内容的东西杂乱无章,让人不知所云。但“概”老师讲起课来却口若悬河,讲了足足四十五分钟还红光满面地站在那里,毫无倦意。亦叶起初大惑不解。后来多亏同班同学中好事者指点迷津。

却原来,“概”老师在给W大七七级同学讲课之前从未上过讲台。不要说是大学的讲台,就是中学和小学的讲台也没上过。“概”老师本是某地某情报中心下某室中的某级行政领导,曾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过小小冲击。和八亿人民受的冲击差不多,不算大!等他拨开云雾见太阳,终于在那个金色的十月重返某地某情报中心下某室之时,他原来的某级领导岗位却不幸已被某位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占据良久。这笔账,当然只能算在四人帮头上!“概”老师眼含热泪,四处奔走,寻找着新的,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地方。恰好就在这个历史关口上,高考制度恢复了。W大的图书馆学系和其他文科系一样,都是“重灾区”,百废待兴。据说,图书馆学本身已经过时了。它只能赶快想法和科技情报挂上钩,才有希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老一辈的图书馆学系的老师多是学文史出身的,一听到科技情报四个字,便不免肃然起敬。于是“概”老师没费什么周折就顺顺当当地作为“特殊人才”被“破格”调入了W大的图书馆学系。“概”老师真是又惊又喜。起初,“概”老师想到七七级的学生是考进来的,还不免有几分胆怯。毕竟他是干部出身,没有教学方面的经验。但系里的党和人民和蔼可亲极了。他们鼓励“概”老师说,毛主席他老人家不是早就教导过我们,在干中学嘛。这样一来,“概”老师便浑身充满了力量!事实上,就是当年在某地某科技情报中心某室任某级行政领导之时,“概”老师本人也从未具体地接触过任何一门学科中的“科技情报”。那怎么办呢?“概”老师苦思冥想了好几天,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决定把要开设的课叫做《科技情报概论》。“科技情报”这样具体的东西,居然能“概论”。这就是我们伟大且古老的汉语既神秘且可爱的地方!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加上“概论”两个字,就根本没有必要让别人知道,你究竟想干什么!“概”老师对自己的口才自信极了。当年在某地某情报中心下某室任某级行政领导时,“概”老师最令上级们赏识的本领就是主持各种会议。无论是关于何种主题的会议只要由“概”老师来主持,上级们就会无比轻松,谁也不用再费时间准备发言稿。只要革命需要,“概”老师能精神抖擞、脸不变色心不跳、滔滔不绝地讲两个小时。说实话,学校把一节课的时间竟定为四十五分钟,对“概”老师而言,还真是稍微短了一点。

最令亦叶和她的同学们惊讶不已的是,“概”老师……居然是副教授!据说,那是根据他在原某地某情报中心下某室领导具有的某行政级别“换算”而来的。只有评成副教授才算是“平级调入”。要知道,七十年代末期,W大图书馆学系的副教授,可是一点也不掺假的“稀有生物”!亦叶和她的同学们迈入W大之时,图书馆学系是全校唯一一个竟然没有一名教授,也没有一名副教授的系。对亦叶而言,除了惊讶之外,更多的是悲哀,她居然还得在这门课中“帮助同学”!

整整一个学期,《科技情报概论》的课,亦叶连一个字的笔记也没记过。偶尔发下来的几页油印的“教材”,亦叶也没细看。最开始,“概”老师说好,“概”课结束时进行开卷考查,至少亦叶有这么个印象。所谓考查,指的是考核的成绩不以分数的形式出现,而用“合格”或“未通过”来决定该生是否能得到该学分。所谓“开卷”指的是老师出若干个题,同学们任选其中一个,在指定的时间内交一篇一定字数的文章。在亦叶的心目中,这种考试方法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学生来说,是最仁慈的一种考试方式。为此,亦叶虽不喜欢“概”课,却还在心中暗暗对“概”老师存了一份谢意。不料在考试前的最后一堂“概”课上,“概”老师却说“概”课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而且是考试,不是考查!亦叶以为是自己上课时心不在焉,整个记错了老师的话,只得垂头丧气地花了一整下午的时间,在系资料室去通读一些味同嚼蜡的《科技情报概论》方面的参考文章。考试的结果自然是惨不忍睹。亦叶得了进大学以来空前绝后最耻辱的分数,八十八分!幸好在那前后亦叶在另外两门各有四个学分的专业课中,《图书馆目录》和《社会科学工具书》,得了两个创纪录的好分数,九十九分和九十八分。这样亦叶为自己制定的目标,全学期平均成绩不低于九十分,还能达到。亦叶这才没有悲痛欲绝。

考完试,亦叶问了问尤小莹才知道,“概”老师确确实实是在考试前一周才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把原定的考查改为考试,开卷改为闭卷的,并非亦叶听错了!亦叶只能对天长叹,谢天谢地,总算和这不知所云的“概”课,以及这位对学生有几分莫名其妙的敌意,且又有几分喜怒无常的“概”老师告别了!

万万没想到,为了杜立言的补考,她还得专程去朝拜这位“概”老师。

亦叶鼓足勇气,硬着头皮走进科技情报专业的办公室。

“概”老师告诉亦叶,让她先在资料室等待,他正和系里的“党和人民”们讨论比一个普通学生补考重要得多的事情,也就是“概”课招收研究生的问题。亦叶一听,差点当场窒息晕倒。这样一个概而论之,不知所云的课程,把学生上得痛苦不堪,现在折磨完了学生还不够,居然还打算招研究生!亦叶什么书也没看,在资料室中缓慢地运气,一个多小时之后呼吸才算重新平稳。

又等了一会儿,“党和人民”们的重要会议总算结束了。

亦叶小心翼翼地走进“概”老师的办公室。上了整整一个学期的课,亦叶到今天才第一次有机会,近距离地,细细地打量“概”老师。“概”老师身材修长、匀称,五官端正。椭圆形的脸上,自然而得体地浮现着让人觉得无比亲切的、领袖般的和蔼笑容。就他那个岁数而言,亦叶几乎要说“概”老师是一位美男子了!更令亦叶感动不已的是,“概”老师说的是一口无可挑剔,几乎可以说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连一点方言的痕迹都听不出来。可惜学校……不是文工团,亦叶不无遗憾地想到。要不然,让这位“概”老师取代那位五官呆板且说一口难懂的方言的系领导来当系主任,肯定能为图书馆学系带来……更良好的国际影响……。在“概”老师和蔼可亲的笑容鼓舞下,亦叶万分谨慎地提起了杜立言同学补考的问题。如同亦叶所料,“概”老师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表情严肃起来。

“……你们七七级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骄傲、自满情绪。以为自己是考进来的,就不得了,就目中无人,就老子天下第一……。这些方面……要好好地向工农兵学员学习才对!”

“是的,是的,您的批评真是一针见血、切中要害!毛主席他老人家……。”亦叶小心而频繁地点着头,话还是被“概”老师打断了。

“……我就是想看看,你们这批考进来的七七级……究竟有多高的水平,才有意把开卷改成闭卷;把考查改成考试的。结果怎么样?那么简单的题目,五十几份卷子……就没有一个能得九十分的……”

啊?原来是这样!亦叶张大嘴,老半天合不上。这么说来,自己得的那个八十八分……已经算是好分数了。亦叶欣慰得简直有点喘不上气。在这之前,亦叶一想到那八十八分就痛心疾首,就万分惭愧;根本不敢自报自己姓甚名谁,更不敢贸然说出自己竟是……学习委员!“概”老师问她何事,她只含含糊糊地说自己是……一一零七班的学生,来问有关……补考的事……

“……考试的题目本来非常简单。整个学期上课,我反复强调的就是这四点。偏偏就没有一个学生答全了……”

“啊,四点?您是说……。” 亦叶诚惶诚恐地掏出笔记本和笔。

“……培养科技情报人员,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有力的组织措施。归结起来,也就是四点。第一,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总结过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注意吸收国外的有用经验。既要洋为中用,又不能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第二,要根据不同需要,分别不同对象,采取多种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培训。第三,实行学校培养与在职培养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官办与民办相结合的方针。第四,在统一领导,统筹安排下,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千方百计地既要不断地,一批一批地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各种情报专门人才,又要把现有情报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概”老师讲起话来,口齿清楚,抑扬顿挫掌握得恰到好处。要不是面对面坐着,会让人以为……是收音机里飘出来的社论……。亦叶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她几乎能把“概”老师说的每一个字都记下来……

“您……归纳得太好了!事实上,我们全班同学都非常……热爱您主讲的这门……十分重要的课。大家……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好成绩……。仅仅只有……杜立言同学一人……没能……通过……。”亦叶小心翼翼地选择着她认为比不及格稍微含蓄一点的表达方式。“……但是,如同您所知道,杜立言同学有一些特殊情况……。杜同学……非常喜欢学语言,”亦叶又开始带着深厚的阶级感情来“忆苦思甜”。“……他精通七门外语,而且……全部都是自学的。不仅仅是在咱们班,就是在咱们整个学校,他也是个难得的人才。我们进大学之前,报上就登载过他的事迹,挺感人的……”

“我就是看不惯这些!也不吃这一套!”“概”老师横眉冷对,脸涨得通红。“……还没进大学就是人才,还是什么难得的人才?哪要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干什么?还没上大学就先上了报,哪将来……尾巴还不翘上了天!懂几门外语……有什么了不起。我过去在情报中心工作,下面管的人,个个都得懂两门以上的外语。他既然懂七门外语,为什么我说的简简单单的四点都背不出来……”

“啊,……老师!真对不起!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 亦叶懊悔极了,自己简直犯了方向、路线的错误。这样下去,只会……弄巧反拙。得赶快扭转话题才对!“……杜立言同学为这次考试发生的问题影响了全班,甚至全系的荣誉,难过得……好几天滴水未进。他……已经在政治辅导员面前作了沉痛的口头检讨。我们班党、团支部和班委会严肃地讨论、研究了这事……。大家的意见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一个阶级弟兄掉队。毛主席他老人家曾语重心长地说过,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

“当然,你们班党组织的意见嘛,从另一个侧面考虑,也是正确的……”

“概”老师的脸色在毛主席的伟大教导面前终于慢慢地和缓下来。亦叶擦了一把额前的汗,悬在嗓子眼的那颗心一点一点地重新落入胸腔……。“……那您看……杜立言同学补考的问题?”

“……这样吧!让杜立言同学……论述一下……目前在培养科技情报专门人才方面……值得注意和应当尽快解决的问题……”

“您……,能不能……像您刚才那样……归纳一下?” 亦叶为自己迟钝的思维和低智商痛苦万分。因为她一点也不明白,这个问题……到底该怎么回答才算正确?亦叶百分之百地相信,连她自己都没法回答的问题,杜立言就更不可能知道。要是白白补了一次考,还不及格,那……

还好!“概”老师脸色和缓下来之后……,倒不失为爽快之人。

“这问题嘛! 归结起来……是三点。第一,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的问题。培养科技情报专业人员,如同培养其他各种专门人才一样,必须有组织、有领导,也要有统一的规划。既然科技情报工作很重要,那么培养科技情报人才,加强科技情报队伍的建设,就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培养多少、培养什么人才,培养基地如何建立,人员又如何培养等等,都应当由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实际需要,做出规划和安排,要提高组织管理的科学性、预见性,克服盲目性,切实加强领导。安于现状,放任自流是不行的。现在,各级科技情报机构和一些专业科技情报网办培训班的积极性都很高。这是好事。但是群众的这种可贵的积极性,如果没有领导上的正确引导和支持,是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的……”

“概”老师停下来喝了一口水,亦叶赶快抓紧时间喘了一口气。要知道,这才仅仅只是第一点!

“……第二点,科技情报学教材的建设问题。这是当前培养科技情报人员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科技情报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定型的系统教材,国内几乎没有;国际上也不多。我们自己又缺乏经验。这就更需要党组织采取措施,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协商解决。应当尽快纠正,改变科技情报学教材建设上各自为政,互不通气,步调不一的分散状态。具体的方式方法嘛,可以归纳成两点……”

亦叶赶快另起一行并立即提醒自己,这是……第二大点下的两小点。

“……其一,是组织引进,有计划地翻译介绍国外质量较好、水平较高的教材和各级参考资料;其二,是组织国内有一定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根据实际需要,结合我国科技情报工作的实践,编写统一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情报学教材。这既是广大科技情报工作者的共同希望,也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概”老师响亮地咳嗽了一声。亦叶不失时机地做了一次深呼吸,并立即命令自己的右手另起一行。很明显,“概”老师第二大点下的两小点归纳完毕。

“……这第三点就是科技情报学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随着我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对科技情报人员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业务水平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充实科技情报学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本身的政治、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是不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这个问题值得重视。目前科技情报学教师队伍的状况用八个字就能概括:人数极少,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科技专业知识差,现代科技情报技术掌握少,外语水平不高。这些薄弱环节都亟待充实和加强。办法嘛!归结起来……还是两点……”

这是第三点下的两小点,亦叶提醒自己,并赶紧将笔记本另翻一页。

“……其一,是制定师资培训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在提高现有专,兼职教师(或短期脱产及集训,或安排在职进修)的同时,逐步加强对科技情报学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其二,是从有关科技情报部门选派有实践经验的领导和专业科技情报人员,充实现有教师队伍。作为过渡,也可以采取由科技情报部门的同志兼课或轮流讲学的办法,来弥补教学力量的不足……”

至此,亦叶对“概”老师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心悦诚服。“概”老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且还目不斜视,没看任何一行教材,没翻任何一页笔记。这么多重要且丰富的内容,竟全装在他的脑子里。真让亦叶叹而观止!那位杜立言和“概”老师相比,哪里谈得上是什么难得的人才,连一般人才都够不上!“概”老师对七七级学生发自肺腑的批评实在是中肯、正确的,亦叶想着……

“……总之,搞好科技情报人员的教育和培养,意义极为重大。可以说是当务之急。能否搞好,关键在领导。因此,领导必须重视,抓紧时机,统筹规划。要千方百计创造必要的条件,切实搞好教材建设,加强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概”老师满面红光地站起身,亦叶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三下五去二地收拾好自己的笔和本子。谢天谢地!这么重要的问题,这么丰富的内容,“概”老师只归纳了三点。要是他老人家一时兴起,归纳成……六点,亦叶右边这只用来记笔记的胳膊,明天早上是肯定抬不起来了。

和“概”老师谈妥,剩下的事就好办多了。

初夏时分,天气已开始热,但又热得可以忍受。大部分同学都夹着凉席,到湖边找地方躺着去了。童年时代,只有夏季是亦叶的黄金时代,能跑、能跳、能唱、能跳。也正因为这样,夏季的时光,亦叶最不愿意做作业。为此,父亲曾幽默地念过一首诗,笑亦叶。诗云“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等到秋来冬又到,收拾书本好过年!”假如不是为了“帮助”杜立言,亦叶肯定会躺在湖边的凉席上呼呼地大睡一觉。

学生们都上湖边去了。校园山下树丛中的石桌,石椅便空出来了不少。亦叶和杜立言不费什么事就在浓浓的树荫下找到一个清风徐来且不晒太阳的好去处。

“……你叫我出来,是……帮助我补考的吧,亦叶?” 杜立言笑着问亦叶。

“其实……我哪有资格……帮助你呀,老杜!” 亦叶脸红了,低着头,看着手中的笔记本。“我这……实在是……”

“实在是……在其位,不得不谋其政,对吧?”

哈!亦叶笑了。这个看上去呆头呆脑的杜立言,说起话来还挺幽默的。

杜立言不出声,细细地打量着亦叶。杜立言是后来补招的“走读生”,比亦叶差不多晚进校一个月。第一学期在寝室中还没有床位。头几个月,班上的同学,他谁也不认识,当然更不可能认识亦叶。杜立言听说亦叶的名字大约是在第一个学期快结束的某个时候。他参加了一场英语的免修考试,亦叶也参加了。班上除了杜立言和亦叶还有另外四个同学英语也“免修”了。在杜立言的印象中,英语免修的那几个同学都是读过高中并且中学时代学过英语的老三届。他便以为亦叶也是。但杜立言并没有和亦叶打任何交道。亦叶不爱说话,杜立言也不爱说话,第二个学期,亦叶参加学校的学习竞赛得了奖,一下子出了名。全班同学都认识她了,很快引起“党和人民”的注意。亦叶进了班委会,当上了学习委员。但对这一切,杜立言并没有太大兴趣。班上补招的十二名走读生中,除了一名党员进了班委会,当了副班长之外,并没有别人当干部。杜立言不但不是党员,连团员也不是。从政治上看,他属于那种为数甚少,几乎值得全班同学都帮助的人。杜立言对自己这种处境却十分习惯,不像亦叶那样,一发现自己政治上落后还不免心惊肉跳。在这之前,杜立言和亦叶没打过交道,甚至连招呼都打过。他们两人不在一个学习小组,两人都同时喜欢的英语正好又都“免修”了。而平时,这两人又都有相同的毛病。走路时不爱抬头,看人时又常常心不在焉。近距离地看了看亦叶,杜立言发现,亦叶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老,红着脸笑起来的时候,甚至还带着几分孩子气的天真。

杜立言看着亦叶,亦叶也在观察着杜立言。杜立言的个子不矮。要是拿一把皮尺,细细地量一下,差不多能赶上哥哥新元。但杜立言驼着背,脖子也似乎在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舒展得不够……。总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很难给人留下高大、挺拔的感觉。杜立言不十分熟练的普通话、深深的肤色和明显凹陷的双目,让亦叶能猜到,他和尤小莹一样,是南方人。W市九省通衢,是个居之不易的地方。老百姓们除了喜怒无常、刁钻蛮横,骂起人来抑扬顿挫、妙语连珠之外,还特别欺生。街头巷尾那些说着和W市方言不吻合的北方或南方方言,甚至E省其他地区,县份“土话”的过路客,常会遭到W市居民无端的戏弄。

……当年哥哥、姐姐从Q县招工回城之后,亥生哥为了改年龄不得不想方设法把小队长和村里的贫协组长陪到W市来“旅游观光”。为了参观长江大桥,两位德高望重的贫下中农们必须和亥生哥一起挤上十路公共汽车。那是贯穿整个W市三镇的一条重要得无与伦比的大动脉,沿途的每个站都人满为患。贫下中农们在民风淳朴的Q县乡间哪里见过W市居民们抢车的那疯狂阵势,只能好言相求售票员。他们说,我们是去看长江大桥的,能不能让我们先上……。不料那售票员一听这口E省县中的乡音,竟随口叫道,看长江大桥的乘客请不要挤!长江大桥……今天休息!满车的乘客哄堂大笑,站在一旁的叶亥生怒不可遏,在汽车启动之时,一个矫健的起跳,一口吐沫吐在售票员的身上。W市公共汽车上的窗子是从来都没有玻璃的!

而这个杜立言呢!亦叶依稀记得,当年,他的“事迹”是登载在E省的省报上的。那至少说明,他是从E省考上W大的。命运是怎样把他抛到E省来的呢?他那七门外语……也是他在E省的土地上……自学的吗?亦叶看着杜立言,杜立言静静地坐着,并不准备说任何话,如果亦叶不主动地问点什么的话……

“……高考之后,在收到入学通知书之前,我在报上……读过你的事迹……”

杜立言的脸上掠起一丝苦笑。

高考之后,杜立言确实是“红”过一阵。那时高考考生中“事迹”见报的,在E省除了杜立言外还有另外两位。其中一位,据说是在煤矿的坑道中坚持自学《资本论》,不仅通读了一遍,还作了数百万字的笔记。另一位据说是在某屠宰场中一边扛着冻得硬邦邦的猪,一边坚持自学《明史》,不仅在通读时用端正美丽的小楷抄写了一遍《明史》,还留下数百万字的注释。这三位不同凡响的考生的“学术水平”,据当时“有关方面”估计,均已超过语言学,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学专业中教授的水平。那两位同时登报者,后来都“修成正果”了,没上大学就直接当上了研究生。这事说起来一点也不令人奇怪,《资本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干革命,推翻全世界所有还在苟延残喘的、罪恶的资本主义制度,必须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而《明史》又是搞中国史的那些老夫子们情有独钟的断代史。民国史秘不可宣,清史则是令人不悦的异族统治史,颇有辱大汉族的列祖列宗,且不说文献还多为满语。《明史》就可爱多了,资料丰富,保存完好,简直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而且还不是那么老态龙钟、极易误解的古汉语。那位自学《明史》的特殊人才也因此有了令人倾羡的归宿。唯有杜立言曲高和寡,W大没有任何一位教授懂七国文字,当然也就无人愿意收他作研究生。而如果连W大都没教授敢收他,那在偌大的E省也就不可能找到别的合适学校。最后,杜立言终于被刺配沧州,分到图书馆学系来当“走读生”……

想起这些恍恍惚惚,已经依稀有几分忘却的往事,杜立言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但什么话也没说。

“……那时,和我一起参加高考的两个朋友,都挺喜欢外语的,他们报的也都是英语专业。他们不相信……报上登的你的事迹。他们说……一个在中国土地上生,在中国土地上长,吃着五谷杂粮长大,没离开过中国一步的人,不可能同时掌握七门语言……”

“……你也不信,对吧?” 杜立言温和地笑着。

“不,我倒是信!报上说,你是用七种不同的语言完成试题的。那怎么可能……是假的呢?……除非有人把试题提前告诉你。……我只是怎么想也不明白, 你……怎么能同时学……七门语言呢?”

“……你知道世界上出版次数最多,发行量最大的……是什么书吗,亦叶?”

“那当然只能是……毛主席的书呀!”

亦叶想也不想就脱口而出。杜立言被亦叶这突兀的回答噎得瞠目结舌,老半天说不出话来。亦叶看着杜立言,抱歉极了。

“……我答得……可能不一定对,老杜!我是想,八亿人民,每人至少得有一本毛主席的书;加起来,就是八亿册。……这世界上……哪里能有……发行八亿册的书呀?”

“你说的当然不错,亦叶!但是……,” 杜立言犹豫了一下。“但是,事实上,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应该是……,” 杜立言再次犹豫地看了一下亦叶。亦叶用双手托着脸,正认真地注视着他。“应该是……《圣经》……”

“《圣经》?”

“是的,亦叶!应该是……《圣经》。你……一定没听说过《圣经》?”

“《圣经》……,是听说得不多……。” 亦叶老老实实地点着头。

“……听说得不多,那就是说,多少还是听说过一点,是吗?……是你的父母……给你讲过《圣经》里的故事吗?”

“啊,不是,不是!” 亦叶大声地,几乎带着几分本能的冲动,反驳着,脸都涨红了。虽然她清楚地知道,父母单位的“党和人民”,绝不会在这个时刻隐藏在W大的树丛中。“我的父母……可听党和毛主席的话呢!《圣经》这种……党和毛主席不大可能喜欢的书……,他们是绝不会讲给我听的。且不说,他们整天忙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没有时间给我讲故事……”

“那你……听谁说起过……《圣经》?”

“……是……我的外祖母……”

亦叶看着山上那些给石桌石椅投下浓浓的荫影的树木。树叶现在全都是碧绿、碧绿的,连一丝枯黄色的痕迹都没有。可是当萧瑟的秋风吹起的时候,那些叶子就会变黄、落下、然后重新走入……大地的怀抱。……姥姥,我最亲爱的姥姥!亦叶悲哀地想着。姥姥没能看到亦叶上大学不是一件十分令亦叶遗憾的事。姥姥从来就没对亦叶寄托过什么希望。一个昂贵的小金人,能尽可能少病少灾地活着,就不错了!可是……姥姥曾经是多么热切地盼望着哥哥和姐姐能上大学呀!松园那么多孩子,姥姥心中却谁也看不上眼。她一直固执地认为自己的外孙和外孙女是世界上最出类拔萃的孩子。姥姥离开人世的时候,哥哥在锅炉房铲煤,姐姐在炊事班切菜。假如姥姥能多活三年,仅仅只是三年啊!亦叶的目光模糊了……

“你的……外祖母,是天主教徒或者基督教徒吗,亦叶?”

“啊!我的外祖母……,” 亦叶认真地回忆着。“……好像是……信过教。……但不那么正式,是……天主教还是基督教……我不清楚。……我只记得她曾给我说过,湾子里来过欧洲的传教士。具体来自哪个国家,姥姥自己并不清楚。只知道,那些传教士亲切、和蔼、会说中文。有一个传教士……很喜欢我的外祖母,送给她一个银质的十字架,她一直保存在身边。后来,那个传教士要走了。走之前,他给我的外祖母……改了一个名字。我的外祖母原来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名字,叫兰英。她一直为许多读过书的人都不容易写出那个繁体的兰字而得意。那传教士却给我外祖母改了一个既古怪且咬口的名字,叫……马大。我的外祖母起先不喜欢这新名字。后来,那传教士告诉外祖母,说马大……是圣母玛丽亚的……姐姐。外祖母板着手指细细算了一下辈分……就同意了……。 一直到我上小学,外祖母一提起自己的新名字就高兴。她说,这名字改得……可值得呢!改一下名字……就成了耶稣基督的……姨妈……”

“哈!哈!哈!” 杜立言放声大笑起来,亦叶自己也笑了。“你外祖母给你讲的《圣经》故事,一定是从那个传教士那儿听来的吧?”

“啊,不,不全是!” 亦叶继续认真地回想着。“……我外祖母所知道的《圣经》故事……应该是我大舅讲给她听的。大舅是外祖母的长子,我妈的大哥。他……二十年代毕业于一个叫……文华神学院的地方,是神学博士,还在那学院教过好多年书……”

“文华神学院?”

“是的,是叫……文华神学院!现在早没有了……。外祖母给我讲的《圣经》故事……我都忘了。现在能想起来的……好像只有蛇……”

“蛇?”

“是的!外祖母非常、非常讨厌……蛇。但非常不幸的是,正好她自己属蛇,我也属蛇。从我很小的时候起,外祖母就不断教育我,要多多行善……。外祖母说,蛇……原本非常美丽,比蝴蝶和蜻蜓都美丽。它们像天使一样,张开金色的翅膀,在空中飞来飞去。但后来,蛇……引诱人的祖先……犯了错误。……好像……也不是什么大错,不过是……偷吃了……某种水果,就像孙悟空……偷吃王母娘娘祝寿的蟠桃什么的一样……”

杜立言欣赏着亦叶认真的神情,笑了。

|“……上帝生气了,蛇这才变得那么难看,必须用肚子走路,终身吃土……。外祖母说,蛇引诱人犯的错误犯得太大,已经不属于错……而是有罪了!后来搞得……人一生下来,就有罪,都怨那蛇……。外祖母一辈子生了十四个孩子。每次生孩子,她都愤愤不平。据说,那也得怨蛇!蛇引诱人的祖先偷吃上帝的水果,是女人先偷吃的。所以上帝也更生女人的气。他老人家一气之下就决定……增加女人怀孕的苦楚、分娩的剧痛;让女人成为男人的附属品,依附于丈夫,终身受丈夫的制约……。其实,上帝也太严厉了一点。人……哪有不犯点错误的?不就是……几只水果吗?毛主席他老人家还知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呢……”

“哈!哈!哈!” 杜立言再一次放声大笑起来。


(未完待续)


.第一卷《三柳湖畔》 简介   (12/5/18,917)
.第二《竹篮之恋》简介(12/5/18,801)
.第三卷《此情绵绵》简介    (12/5/18,2517)
.老钱:《松园旧事》- 中国二十世纪的《清明上河图》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Atlanta168.com

GMT-5, 2024-11-23 04:41 , Processed in 0.0902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