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城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86|回复: 1

ZT: 做“上海人”的本钿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11-2-21 11:26:43 |阅读模式
做“上海人”的本钿


现在有人说:做上海人收入低成本高,做美国人收入高成本低。各有利弊啊。哈哈。日本85年到90年,据说全国房地产价值可以买两个美国的不动产。泡沫破后,一落千丈。被美国人玩了一把。所以我担心美国的故技重演啊.........一管之见,仅供参考。

八卦一下——做“上海人”的本钿

> 银行新票面,一万元一叠,二十年前的一万元,那是人生极限、财富楷模。那时的万元户,不是名称,而是“金称”,今天只是五保户了。现在的上海,几乎人人都有住房,大多数成套,等于屁股下坐着百万资产。

  我的老邻居兼狐朋狗友“小矮子”,是个“自己饱了,全家不饿”的光棍兼泼皮,游手好闲,平时打扮:“上身赤膊、下身长裤、脚底拖鞋”,自诩“搪瓷七厂厂长——荡在家里、住在家里、吃在家里(上海话谐音:瓷谐住、七谐吃)”。酒后脸红,好与人争,动不动老拳相向,可惜质量太小,输多赢少,往往拍着胸脯发疯乱嚷:“当心啊,身价50万!”因为他在鞍山六村有一间底楼公房,中介挂牌50万,号称“单身贵族”。这次发大水,屋内“水漫金山”,跌至48万。

    上海人的差异:老百姓只有资产,老板还有资金,前者算了用,后者用了算。贫与富的差异:现金流的多与少而已。杨浦公园附近的名嘴、我的大块头朋友“三宝”有句顺口溜:“百万不算富,千万刚起步,上亿才算小大户。”不是口气比力气大、头颈比腰粗,而是做上海人的底线抬高了。如果今天你还用十几年前的口气说话:阿拉在香港有亲眷,暗示有境外饼干;小阿姨嫁给美国人,暗示有外汇收入,大家都会以为你是祥林嫂,不免要“挫挫”侬:“哎哟朋友,侬勿要吓我哦!”

   老上海人是身份的概念:一本户口簿;“新上海人”是资产的概念:一本房产证。今天,上海人讨娘子,不是一间房,而是一套房,而且是带两个厕所的房子,夫妻俩分男女厕所,这就叫“小女人发嗲”。环线以内的,房价每平方米接近二万元,你说:一万元的板砖买什么?江景房厕所里一块墙砖、或一个脚印的面积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二十年前,万元户是人生的全部;现在,沦为人生底线都不可能。

   成了家,有了孩子,开销更大。上幼儿园了,找名牌的,要赞助费;上小学,找老牌的,要赞助费;上初中,找民办的要赞助费;上高中了,借读重点中学,还要赞助费。单单托人的交际费,万元左右,用经济学家时髦的术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怕的是经济学家的术语,变成老百姓的日常用语,冷静的理性代替了温情的人性。

义务制学校之外,还有一条人生成功辅助线:幼儿时期,钢琴、芭蕾、绘画,统统家教;上了小学,外语家教;上了初中,数理化家教;为了体育加分,现在体育也有家教了。过去:知识就是力量;现在:知识就是钞票,就是自讨苦吃。这是一般家庭逃不脱的“刚性消费指数”。

至于女人美容、美发,男人洗脚、捏脚,还有卫生麻将,这些都是大众项目。前卫些的,还要瑜伽、游泳;体面些的,打网球;高档些的,高尔夫球。现在“球鞋比皮鞋贵、球衣比西装贵、短裤比长裤贵、小包比大包贵、黄瓜比西瓜贵、番茄比水果贵、矿泉水比牛奶贵”。在上海,下雨天穿套鞋,别人以为侬是“外国人”、养鱼的。上海人的行头:雨天穿皮鞋,冬天穿拖鞋、休息天穿球鞋。这些是“潇洒性消费指数”,属于“吃粳米饭、发糯米嗲”。

    移居美国,只需一本绿卡,移居上海,必须两本证:一本高学位证、一本房产证,这才叫“新上海人”。有学位证,可能在上海有工作、有收入。有房产证,才可以在上海扎根。但一套房子,起板一百万以上,还必须预备二十年的子女教育费用,又是一百万,这就是做上海人的成本。
回复

使用道具

0

主题

18

帖子

44

积分

会员

积分
44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2-21 12: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玩了曰本现在开始玩中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Atlanta168.com

GMT-5, 2024-11-25 00:28 , Processed in 0.09588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