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城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38|回复: 4

民族纠结: 见到老人倒地该不该扶?(ZT)

[复制链接]

6

主题

12

帖子

38

积分

会员

积分
38
发表于 2011-9-9 16: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月6日,中国卫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对如何帮助跌倒老人作了技术上的指导。然而道德危机能否靠技术去弥补?一个老人跌倒了居然要让一个民族来纠结?这则技术指南很快引起了轩然大波。

  见到老人倒地该不该扶?这本是不言自明的问题,如今却能问住很多中国人。从2006年末南京轰动一时的“彭宇案”至今,各种救人反被诬的翻版“彭宇案”不断见诸报端。好人难做,救人有风险,以至于网友感叹,自“彭宇案”后,中国社会道德滑坡了30年,而各地频现的翻版“彭宇案”恰是道德丧失、信任缺失的体现。

各地翻版“彭宇案”频现 信任危机加剧
-------------------------------------------------------------------------------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老太却咬定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彭宇说:“一下车,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了。”2007年,鼓楼区法院一审判决彭宇给付受害人损失的40%,共45876.6元。

  “彭宇案”可谓一件标志性案件,此后中国的很多见死不救或救人反被诬的事件,都会让人联想到此案件。

  今年8月28日下午,武汉市一名电动车主胡师傅途经汉口合作路与鄱阳街交会路口,当他扶起一名摔倒的八旬婆婆时,反被婆婆称是被他的电动车撞倒。就在车主自认倒霉,准备赔200元了事时,在数名现场目击者的坚持下,交警判定这起事故并非交通事故,让车主离开现场。

  今年8月26日,江苏南通的长途车司机殷红彬、乘务员郁维贞在路上扶起了一位被撞伤的老太太,事后,老太太指称司机为“肇事者”。但由于所开车辆装了监控探头,一看录像,真相大白,司机和乘务员终获清白。

  2009年10月21日,天津车主许云鹤沿天津市红桥区红旗路行驶,遇到正在红旗路上由西向东跨越中心护栏的老人王秀芝倒地受伤。许云鹤称是下车搀扶王秀芝,而王秀芝则称,她是被许云鹤撞倒的。今年6月16日,一审法院判决许云鹤赔偿王秀芝10万余元,判决的理由也受到舆论诟病,有人更将其称为南京“彭宇案”的翻版。

  一方面是好人难做,救人反被诬,另一方面因为怕承担责任,有老人倒地没人敢施救。

  今年9月2日上午,湖北武汉,88岁的李大爷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面朝下摔在地上,他想站起来,但力气不够。附近的摊贩称,李大爷躺在地上一个小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没人敢上前扶一把。直到老人的家人获悉后,才送往医院救治,但老人终因呼吸道窒息死亡。

  9月6日,重庆巴南区李家沱一八旬老翁去超市买菜时,不慎摔下梯坎头破血流,事后现场围观了数十名群众,但是无一人将其扶到附近50米远的医院里救治,最后还是120急救车赶来,将其送进医院救治。

  类似事件的再三出现,从根本上说,恐怕是社会诚信系统出了问题。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备,一个公平的、透明的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在商业领域出现了不公平竞争,甚至商业欺诈。而这种经济现象的不良影响,也会逐渐渗透入社会生活中。在国家治理和政府管理领域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人与人之间再也不是熟人社会,而现代化的契约型社会仍然很不成熟。再加上助人没有好报等事情的出现,加深了人们对于陌生人的不信任感和恐惧,被讹诈的担忧也就自然而然了。

  跌倒是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救助跌倒老人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活。卫生部6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要分情况处理。

卫生部《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普及常识 并无不妥
--------------------------------------------------------------------------------

  “扶老人恐惧症”在全社会正呈燎原之势,卫生部却在此时发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老人跌倒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指南甫一出台就引来口水无数,不少人认为该指南的出台是因为频发的“扶老人做好事反被冤枉”,更有人指这是“中国的悲哀”。

  其实将该指南归因于扶老人反被诬告事件,只是个不太美丽的误会。因为该指南指导的是正确救助跌倒老人的医学急救技术,而非如何防止救助老人却被诬告为肇事者。老年人即使没有重大病症也常是一身老人病,跌倒容易诱发脑血管意外及心脏病发作等症状,或因骨质疏松引起骨折,年轻人跌倒拍一拍灰就起来了,老人跌倒却可大可小,数据显示,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而正是因为老人身体情况的特殊性,对老人跌倒时的救助方法就尤为重要,一旦方法不当很可能救人变伤人,好事变坏事,所以出台这样一个扶老人技术指南为救人者提供技术指导确实有其必要性。

  扶老人技术指南的出台并不悲哀,该指南因“扶老人恐惧症”而“蒙冤”才是真的悲哀。正是因为心中对扶老人风险的恐惧根深蒂固,所以选择性地无视同时出台的儿童溺水、儿童跌倒等伤害干预系列指南只揪着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不放,所以一看到和救助跌倒老人沾边的指南就想当然地代入“扶老人反被冤枉”的角色,甚至只看到指南的名字就已经把它喷得狗血淋头。

  扶老人的确是个“技术活”,既要在急救技术上扶对,又要在道德技术上扶好以免被诬告。扶老人技术指南的“蒙冤”再次凸显了民众对社会的不信任,“扶老人有风险,做好人需谨慎”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救不救是一个问题,但至少该指南的出台让我们知道了在医学技术上该怎么救。【更多】


  老人倒了你扶不扶,这是一个道德命题;而怎么扶,则是一个技术问题。现在卫生部门出台的指南,正是一个技术性普及规范,有其积极意义。侧面,或也有匡扶正义,减缓道德颓势的间接疗效。从专业角度讲,卫生部门的做法,对化解“扶老人危机”也算仁至义尽了。


看到老人跌倒该如何做?
--------------------------------------------------------------------------------
  看到老人扶不扶?当然要扶,但怎么扶是一个问题。

  不要假“彭宇”之名行冷漠之事

  “彭宇”成了一个时髦的标签,很多见死不救的事件,都会“链接”到2007年南京法院判决的那个案子上。这些新闻给人的印象是人情冷漠,想做好人反而被诬……舆论将这种人人自危,责怪到当年的“彭宇案”判决上。但这种“因果关系”,未免有些宏大叙事。

  按信息学的原理,越是小概率事件,包含的信息量越大,这类事件就会得到媒体更多关注。所以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都是“小概率”事件,大家不能以偏概全,认为世风就像某些新闻曝光的那么冷漠。

  “彭宇案”的不良影响,也未必有那么严重。“彭宇案”之前,见死不救的案子,也并不鲜见;“彭宇案”之后,也没有数据显示此类案子多了起来--不过,倒有不少案子的当事人,努力给自己戴上“彭宇第二”的帽子。

  传统儒家教导人们要“毋自欺”。有时,我们需要告别对别人的高分贝声讨,倾听自己心里的实话:我们不愿救人,真是因为“彭宇案”吗?真是害怕传说中的法律风险吗?或许,只是因为我们的冷漠、懒惰,甚至是看客心态;或许,“彭宇案”成了最好的麻醉剂,让我们良心得以安宁,不致愧疚。

  做“好人”,还是做冷漠的“坏人”?对这个问题,我们有选择的权利。比如有上海爷叔跳到同里的河里救人,还有上海爷叔在张家界用针灸抢救晕厥的病人,其中风险比疑似“彭宇案”的风险大得多,但他们还是挺身而出了。

  我们未必个个要做舍己救人的英雄,但在不将自己置于风险中的前提下,我们还是能帮到别人的,比如通知家属和报警。关键在我们是否有一颗最起码的善心。也许“彭宇案”只是一个借口,榨出我们“皮袍下的小”来。彭宇,彭宇,几多冷漠假汝之名?

  帮助别人的同时保护自己,二者可兼顾

  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在技术上却有很大的讨论空间。首先你有没有看到事发全过程,如果看到了,分析老人是绊倒还是突发疾病。这些是能一眼看出的。如果是突发疾病,懂急救的可以上前救助并拨打120。不懂急救的立即拨打120。如果当时周围还有人,找个人做帮手是最好的。如果不是突发疾病而是绊倒,可询问是否需要帮助,然后视情况拨打120。

  如果没有看到事件发生全过程,那直接拨打120或110。不要轻易去触碰伤者,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如果当时有路人最好,留下电话,以便日后事情有变。如果还是觉得不放心的话,现在手机都有录音设备,也可以现场录音以防万一。

结语:
--------------------------------------------------------------------------------
  在信任缺失下公民互助确实有些困难,但是只要公权力和公民有所作为,互信和互助才有更多的可能。
ElderlyFall.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匿名  发表于 2011-9-9 22:40:37
嘿,您这怎么就上升到“民族纠结“了?既然如此,我也问你个问题:怎么救后诬人的都是老太太;而没人救的都是老头?????就此文而言,样本虽少,但统计上绝对有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9-10 05:32:52
樓主說的對   救人之心是道德,  救人之法是技術

中國千年農業社會自引進西方文化機動車摩托車腳踏車之後
長久以來發展一怪象:
大車和小車出車禍:  大車錯
小車對上摩托車:     小車錯
摩托車對上自行車:  摩托車錯
自行車對上行人:     自行車錯
反正是   :   都是大的,快的錯,該賠,   這就是農業社會進化中的怪象
日本有統計,  曰本鄉下農民在田埂小路悠哉直行橫斷馬路慣了,
遇到城裡車下鄉, 用一般行事規則遇上那土老鄉過路不長眼,  
所以農民出事禍率占曰本第一,   
反觀中國何甞不是相同

老頭子老太婆上了年紀老眼昏花眼力體力不濟, 摔倒了昏了,  
一旦醒了,  就是''誰扶他, 誰倒霉了''

再說救人方法,  99.9的人都會有直接反應:  把倒在地上的先扶起來拉起來
這種錯誤的觀念和做法很普遍,  馬路上如此,  電影上如此,  把受傷弄到更傷, 骨折更折

社會上永遠有正理歪理,  好人好報,  壞人得勢,  冤獄反正 ..........

政府出來規定是:   添亂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1-9-10 12:33:01
这样的社会状况,你不抚也得服。没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497

主题

4764

帖子

50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1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1-9-10 12: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卫生部真的公布这个规定吗?还是就一句玩笑话?如是,那怎么没有儿童和年轻人受伤后的救助规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Atlanta168.com

GMT-5, 2024-11-25 07:15 , Processed in 0.10526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