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城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05|回复: 47

老钱:南京一条小街 / 故里行(一)

[复制链接]

832

主题

1840

帖子

691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911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3-12-28 10: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aragraph]
IMG_20141021_130821.jpg
一条小街
老钱
05/27/2013


长江流经南京市时,转而向北偏东而上行。绕过南京,再向东流去。南京就像长江下游段的一个小河套地区。古代,南京市被古城墙包围着。这古城墙再被古护城河环绕着。可谓固若金汤。现在,尽管这护城河大部已干枯,甚至消失,远非连贯。现在,只剩下了孤立的水塘,或湖泊。但是还能算是一串零星散落的宝石项链,绕着南京城墙,挂在“南京的脖子”上。南京的古城墙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好,最完整,最长的城墙。传说明朝的时候有十二城门。所以,朱元璋出葬时,为了防止后人盗棺,号称十二门出棺。这样子来让人没法确定他到底是葬在哪里,虽然有明孝陵,为规模宏大的地上陵和地下宫。

古有的,加上后添加的,现在,已远远不止十二门了。这些厚实的古色古香的城墙门楼建筑群,这些散落的河,湖,为现代的南京老百姓,增添了为数众多的小公园。成为南京的骄傲,成为南京的名片。

南京市西北角上的非常著名的城门,叫悒江门。

南京的中轴线是中山路,位于新街口到鼓楼的连线上。从新街口向南继续延伸,叫中山南路。从鼓楼向北延伸,叫中山北路。中山北路,穿出了悒江门,直抵长江边的下关码头。在没有长江大桥的日子里,在长江中下游,下关的码头及火车站,就是南北连接的最重要的的交通枢纽。

沿着悒江门两边延伸着保护良好的古老而完整的城墙。不出悒江门,城墙里,属于鼓楼区。沿着城墙,左边是八字山公园。右边是无门无拦,没有一个公园名称。但是,可以很快拾阶而上,漫步在古城墙上;可以“闲墙信步,继续向北走,直至下一个城门城楼,凤仪门及阅江楼;也可以向左折回,走上悒江门城楼,看看画梁雕栋的古式门楼建筑。出了悒江门,是下关区。沿着城墙和护城河之间,左边是小桃园公园,右边是绣球公园。
20141022_095352.jpg



中山北路上,在悒江门前的最后一个左转,就是戴家巷,沿着戴家巷,曲里拐弯,大致平行于城墙,向西延伸一里路左右,就到了易发红日养老院。出了悒江门后,往前走一点,第一条左转的街道,叫姜家园,也与城墙和护城河基本平行。沿着姜家园,也是向西延伸一里路左右,就是南医大二附院。从养老院到医院,再从医院回到养老院。在这两条街夹着一段古城墙,连着穿过悒江门的一小截中山北路,形成的一个马蹄钉式的“旅程”上,为了照顾两个老人,我奔走了小半年。


这里特别吸引我的是,从中山北路进入戴家巷之前的,垂直于中山北路的一小段。严格来讲,这一小段叫龙池庵,我就暂且简化了。每天两趟。我会经过这条小街两次,或出这条小街,左转上中山北路,去医院;或从中山北路右转,进入这条小街,回养老院。这一段小街,拢共不到一百米的小街,两边排满店铺。每家店面平均约4米宽。
这五十来家店铺中,都是各式各样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小生意。微型小超市,买

鞋的,修鞋的,油粮专卖店,微型小菜场,蔬果鲜花,微型按摩店,微型理疗,理发美容,名酒收购销售,修锁的,卖手机兼充值,。。。我说“微型”,是因为他们的门面太小,甚至不到两米,就能开一个小店,甚至就一米宽就能摆一个烧饼炉了。仅有一两个店扩张到两个店面。其进深也太浅,不过就是原来的简易水泥居民楼,一楼门前的几米空地,接着民居的外墙延伸出来,就形成一个店了。最好的情况是,一楼的居民,或是把居所卖给了店家,或者,房主就是店主。那么,这家店就一直穿通民居楼;就是很有深度的,就是放在纽约,也是颇具规模了。到了街边,还仍然必须要保留着最狭窄的“人行道”。就是这极其狭窄的“人行道”,还要被商家动态地侵占着。或是大肚突出的大饼炉,或蒸笼,或汤锅,或泔浆。。。打杂的雇工们在人行道操作着各种各样临时任务,宰鸡杀鱼,择菜刷碗。。。临时停放的摩托车,正在装卸的小客车,小货车。。。

最多的店家,是“民以食为天”的吃食。有卖油条烧饼的,有煎油果炸芝麻团的,有十多家的各色饭店:陕西牛肉面,兰州拉面,福建炒菜,四川正宗夫妻肺片,河南人的油大饼,南京板鸭,烧烤。。。

走在这样的小街上,被小店里飘出的麻辣香甜的热烈的空气,蒸汽包围着。。。耳朵里充满了叮叮当当的炒菜锅勺的撞击声。。。跑堂的(其实真是无堂可跑)的吆喝,哎,一个炒三鲜,一瓶青岛啤酒。。。不时地绕道走过正在下货,上货的店主们。。。沉浸在浓浓的商业氛围里。。。真是,用时髦的话来说,很接地气。

我非常喜欢这样的接地气。其实,我就是从小在这样的氛围里长大的。小时候,我家所在的地方叫板桥新村,是南工的教授宿舍大院。可是,我家窗外就能看到贫民窟。真正的贫民窟,简陋得惊人,有些就是上海人叫“滚地笼”,再由此延伸,扩张。。。住的是拉板车的,踩三轮的,拾破烂的。。。我家的保姆,经常打开我家的后窗户,招喊她的后面贫民窟里的朋友,把我们的多余物资送给她们。她也是贫苦出身,决不肯浪费一点点东西。连稀饭馊了都不肯倒掉,说“作孽啊,你们享福惯了,不知穷人的苦。。。”保姆给我的教育是无价的。让我从小就能看到社会的两端。。。

每天上学,走出大院,就是从世外桃源进入市井闹市。从家走到南师附小。那条街叫成贤街。在这南京美术馆和人民大会堂(当初的国民党首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旁,直通到南京工学院的成贤街上,及其延伸相接的小巷子,有各种各样的小工业,小作坊。各种小吃,食物,民生用品就不用说了。还有铁匠铺,铜匠,银匠,簚匠,钉马掌的,打豆饼,榨油作坊,弹棉花,我还记得,还看过织布机,织南京云锦的,腌制南京板鸭的,。。。正是从这里,我开始认识了,清明上河图式的,中国社会老百姓的生活。。。


我从小就喜欢看呆。或站在橱窗外,或站在工匠身后。看匠人的手艺,看一样东西的制作过程,琢磨其中的技巧,解释各种各样的为什么。。。养成了我对一切工艺过程都感兴趣,喜欢看的习惯。随着年岁和学识的增长,也积累了我对人类生活很大部分产品的生产过程的或多或少的了解/知识。

走在这条小街上,既让我回忆起童年的感觉,也让我观察着现代人的平常生活。

每天晚上回来,我就一家一家地看,边走边吃。头一天吃粽子,第二天,换韭菜盒子,第三天葱油大饼,。。。乐此不疲。

小街的端头是一家葱油饼铺子,是那种我很喜欢吃的,遍布南京的颇受欢迎的河南葱油饼。他们也做韭菜盒子。门口总是洗不完的韭菜。。。都是我所爱的东西。

接下来的小店,名叫“胖子小吃”。快到端午了,夫妻两个整日忙着包粽子,煮粽子,卖粽子。我买了粽子,边吃边看边聊。“胖子”是一个回城知青,在插队的高淳结了婚,总算最终是能带了媳妇回到南京。回城就很迟了。年龄大了,又没有什么技能,怎么过日子呢?幸好,父母传给了他们家这个临街底层的房子,就在门口开了这个小店。
男人肚大腰圆,女人纤细高挑,一左一右地面朝小街,坐在一盆泡好的糯米前。女人时不时地,立起身来,递交粽子,收钱。男人一会儿通炉子,加水添煤,倒换着煮透的,新添的,搬米,理粽叶。。。

                                                                                                        他们包的非常熟练,只见粽叶,手指翻飞。最后,一手拈着扎粽子的细线的一头,另一头用牙咬着,就见,线在粽上绕,粽在线上滚。最少的粽叶,最快的速度。大约二十秒,一只粽子就成了,加上所有其他的辅助工序,我估计,平均两分钟能包一只粽子。就算每小时60只吧。下午6点钟开始, 包到半夜,56个小时,加上白天再包些,每天能包出45百只吧。正是端午节,我问他们,一天500只能卖吧?答曰,完全可以。起码能买到六月底。白米粽子1RMB一个。肉粽子2块。豆沙粽子1块半。他们说,一年能卖上个半年。还不够过日子,大城市什么都贵啊!孩子要考高中了,上补习班,还要课外学点什么。别人的孩子有的,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太寒碜。。。不够用啊。所以,他们白天还要打一份零工,帮其他公司搬运装卸。。。

傍晚,在转弯进入小街前的大街人行道上,就布满了各种小吃摊子。一辆三轮车,载了一个玻璃厨框,一只炉子,就像《血色浪漫》里,退伍侦查营长,高干子弟锺为民练摊的,北京煎饼果子摊一样。各种各样的小吃摊。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天天会出现在这里,炸臭豆腐干。这也是我很喜欢的,南京风味。每天“下班”经过她,我就会买上一串,边吃边看边聊。5片一串,一元钱。一桶原料有三,四百块左右,应该能卖出七八十元吧。加上其他,还炸韭菜,包菜,蘑菇,粉肠,。。。等等,什么都能炸。很多年轻人,一买,就是四,五样,十块钱,有的人,一买就是两份。她的女儿有时也来帮忙。我估计,一个晚上,34百块能做到吧。我逗她们说,一个晚上能卖个七八百,千把元吧?女儿说,能做到300块就不错了。要是能上千元,我也不工作了,全力以赴来帮妈妈做了。她们是北方人。女儿毕业后,在南京找到了工作,妈妈也跟过来了。妈妈还健康,还能干。做惯的,总得干点事。大城市,生活费用高。要挣钱,不做点生意,没法生存。

这样的商业气氛,沿着戴家巷,一直继续下去。不过,逐渐稀疏,没有这一小段,这样密集,完全彻底的商业化。但是,我住在戴家巷深处,仍然能感到这样的欣欣向荣的商业气氛。夜深了,商业活动的喧嚣逐渐安静下来。。。没有多久,凌晨的准备工作又开始了,车辆的声响,生炉子,。。。
IMG_20141021_130829.jpg




一大早,各种各样的香气就混合在清晨的空气里,飘扬在小街的甬道里,冉冉而上。。。

还有很多临时的过路小摊贩,见缝插针地,做着各种各样的小买卖。

街角,一个卖刷子的在吆喝:“哎~~~,早也忙,晚也忙,早晚都得下厨房;当领导,当小兵,回家难免洗锅盆。。。

另一角,一个卖锅子的,一边演示,一边把锅子敲得像重金属乐器一般,一边吆喝,“哎,快来看,快来瞧”,“高科技,新材料”,“烧不坏,易清洗”。。。


他们的钱,来得不易啊!每一分,每一角,都是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但是,只要不剥夺他们的挣钱的权力,他们就能从求生存到求发展。

每看到这生机勃勃的街道,辛勤劳作的人们,总让我心中有一种暖暖的感动。由不得地,让我热泪盈眶。。。他们,主体是农民,全国各地来的农民,和城市下层的平民,贫民,不等不靠,不期待奇迹,不期待恩施,毫不犹豫地,俯身就干地,劳作着,凭自己的幸苦诚实劳动,创造着自己的财富和幸福。他们像小草一样,顽强不屈,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倔犟地生存,向上。。。

什么是勤劳勇敢,吃苦耐劳,我天天见证着。。。

早期的“他们”,往往都是有着各种“前科”的“贱民”。很多人的“前科”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投机倒把”,“扰乱社会主义经济”。。。不就是不甘受穷嘛。在“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严酷恐怖的环境下,他们被“无产阶级专政”的铁蹄,任意地践踏,蹂躏,群众专政,拘留,劳改,直至坐牢。。。比起来,今天的“城管”就大大地“进步”啦,太“仁慈”啦。

可是!正是他们,引领了中国的经济开放的改革大潮。冲破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大坝。。。很多大款,大腕们,不都是这样开始他们的闯荡的吗?不正是这样,从这里,挖掘到了他们的第一桶金吗?

炎黄子孙,天生的生意精。其实,我的同胞不需要什么好政策。什么政策好,狗屁!只要不是苛政猛如虎就行了,用苏浙的民间话是,那就烧高香了。什么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说白了就是松绑而已。为什么数百年来,炎黄子孙要飘洋过海?只要离开了祖国的专制索缚,炎黄子孙到哪里都能发达起来。到哪里,都能生根发芽,欣欣向荣。他们需要一个“祖国政府”做“后盾”吗?不是!那完全是暴力专制的谎言,忽悠。恰恰是祖国的,落后残暴的社会制度,压迫得他们无法生存了,才不得不痛别父老妻儿背井离乡的!想想看,数百年来,数千万的炎黄子孙,离走他乡,从闯关东,到走西口,从不顾生命危险,游泳过海峡去香港,到南韩,到东南亚,到澳大利亚,直到地球的另一面。

我总是说,那些藏在金色皇后号的甲板下,冒着生命危险飘洋过海的偷渡客们,和我们这些乘坐GRE号的,TOFEL号的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精英,优秀的炎黄子孙。。。我们同是难民。

是的,是有过印尼那样的迫害,是有过美国歧视华人法案。。。但是,苛政猛于虎更可怕呢?还是渺茫的彼岸,波涛汹涌的大洋大海更可怕?谁优谁劣?。。。这些艰难险阻,就像柏林墙一样,根本挡不住人们前赴后继,赴汤蹈火。。。统计来说,这个移民大潮,拦不住,吓不退,只是越来越凶猛,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现在,体面的,位尊的人们,以及各式各样忽悠别人的人们自己,都争先恐后地,加入进这个移民大潮来。这才是什么叫鞋合适不合适,脚知道”。

这也就叫做,口封了,可以用脚投票。

这条小街,就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缩影。。。他们才是中华民族主体,这才是让我为之自豪的骨血同胞。   


老钱:拆!拆!拆!/ 故里行(七)
老钱:看财经频道/故里行(六)  //  剥芮成钢的皮
老钱:大陆的两极 / 故里行(五)
老钱:火车上/故里行(四)
老钱:位虽卑,未敢忘国/故里行(三)
老钱:狗屎GDP/故里行(二)
老钱:南京一条小街 / 故里行(一)   
老钱涂鸦集


12/28/201312/31,Atlanta16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3-12-28 11:06:37
精辟!

"炎黄子孙,天生的生意精。其实,我的同胞不需要什么好政策。什么政策好,狗屁!只要不是“苛政猛如虎”就行了,用苏浙的民间话是,那就烧高香了。什么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说白了就是松绑而已。为什么数百年来,炎黄子孙要飘洋过海?只要离开了祖国的专制索缚,炎黄子孙到哪里都能发达起来。到哪里,都能生根发芽,欣欣向荣。他们需要一个“祖国政府”做“后盾”吗?不是!那完全是暴力专制的谎言。。"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3-12-28 13:07:35
我也在板桥新村住过好多年, 每天坐南工的校车去南师附小, 请问都是谁当过你的班主任?
回复

使用道具

832

主题

1840

帖子

691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911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8 13: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游客于2013-12-28 13:07发表的  :
我也在板桥新村住过好多年, 每天坐南工的校车去南师附小, 请问都是谁当过你的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俞老师,后来是吴老师,高年级是鲍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3-12-28 14:46:33
鲍老师, 就是王·怡的妈妈? 我是她的同班 ---她是在3-4 年级时转学来的。 我肯定比你年长 --斯霞是1-2 年级时的班主任。 你也住在  Atlanta ?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3-12-28 15:48:53
引用第1楼游客于2013-12-28 11:06发表的  :
精辟!

"炎黄子孙,天生的生意精。其实,我的同胞不需要什么好政策。什么政策好,狗屁!只要不是“苛政猛如虎”就行了,用苏浙的民间话是,那就烧高香了。什么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说白了就是松绑而已。为什么数百年来,炎黄子孙要飘洋过海?只要离开了祖国的专制索缚,炎黄子孙到哪里都能发达起来。到哪里,都能生根发芽,欣欣向荣。他们需要一个“祖国政府”做“后盾”吗?不是!那完全是暴力专制的谎言。。"
用老赵一句话吧,你是辟精!绑20年前就松了,苛政还猛于当年的GMD吗,为什么GCD还搞深化改革、政治改革、国家统一?
离开国家强大,不需要国家做后盾,你不用再早100年来美国当华工修铁路把白骨留在美国,早60年从福建沿海偷渡来葬身海底,便是早20年来,还不是餐馆里做最黑人都不做的最劳累低等的洗盘子、洗碗工作?谁会瞧得起你?你们中除了老钱等个别的,几个不是农民、工人家的孩子,没有毛当年全民义务教育,你包括你父母果真能把你从小便送到学校直到供你念大学吗,打好来美读研、读博的底子吗,毛时期虽然饿了你点,但10几年国家收取你极低的学杂费,否则你父母有多么雄厚的资金一直供你念完大学,再有多少像你说的仅仅今天的贪官权贵才有的雄厚的资金把你轻而易举的到送到美国留洋镀金?国家困难的年代,在你、在每一个大学生身上毫不吝惜的投入了多少资金,期待你毕业后为国家、为你的父母尽力,而你尽力了没有,进了多少?你的今天难道仅仅是你靠你“自己”吃苦、努力、勤奋就必然会有的结果?多少人包括美国人,努力了就一定会“到哪里都生根发芽,欣欣向荣”?你看看台湾人、日本人、韩国人哪一个有你在美国这么理直气壮,你哪来这么大的自信?谁给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3-12-28 15:53:36
几百年来到底是谁给了中国人(即便最底层的农民)即使在最强大的美国人家里都不会缺少的这种自信?!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3-12-28 16:23:38
ip142.248,你得了吧。看你那架势主席就是你不成?中国人的好处都是主席你赐的?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痛。什么学校教育?你要是凭你的脑子说话的话,毛泽东破坏中国教育系统,他的全民教育就是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全来拜毛神。
1977年邓小平要求恢复高招。毛泽东对大多数中国人带来的是灾难。他之后的共产党政府开始为人民。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3-12-28 23:48:03
恕我直言,建议老钱就写你的观察和记忆,把你的议论留在你的原稿里就行了。你的观察和记忆说不定写成个“清明上河图”。你的议论有时实在是“画蛇添足”or distractor。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匿名  发表于 2013-12-29 05:17:28
引用第8楼1059于2013-12-28 18:08发表的 :

这个观点见得太频繁了,也回一贴。

你显然也识字,为此你谢过毛主席没有?为啥谢,为啥不谢?
照着你的说法,你还得谢谢蒋介石和日本人,由于蒋介石的腐败和日本的入侵给毛主席掌权的机会,他们给毛打基础。
.......

顶1059!说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Atlanta168.com

GMT-5, 2024-11-24 06:52 , Processed in 0.10160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