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城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匿名

ZT 郎朗接受美媒采访肠子都悔青:我真不知道上甘岭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11-1-27 07:48:35
引用第19楼游客于2011-01-26 23:32发表的  :
顶郎朗!顶郎朗! 顶郎朗!顶郎朗! 顶郎朗!顶郎朗! 顶郎朗!顶郎朗! 顶郎朗!顶郎朗! 顶郎朗!顶郎朗! 顶郎朗!顶郎朗!  
忘了吃药了吧?谁家的精神病人,也不管严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1-1-27 10:11:20
从楼主这题目,就知道楼主的龌龊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1-1-27 10:31:17

回 16楼(游客) 的帖子

不想发就别法,被这里胡说八道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1-1-27 10:56:59
是谁发明肠子悔青这个说法的?这人有天才的想象力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1-1-27 11:28:35
引用第19楼游客于2011-01-26 23:32发表的  :
顶郎朗!顶郎朗! 顶郎朗!顶郎朗! 顶郎朗!顶郎朗! 顶郎朗!顶郎朗! 顶郎朗!顶郎朗! 顶郎朗!顶郎朗! 顶郎朗!顶郎朗!  
在美国这个国家里一边挣钱吃好喝好住好(说不定还在享受美国的福利),一边反美?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1-1-27 16:58:01
S 20楼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1-1-27 16:59:14
引用第24楼游客于2011-01-27 11:28发表的  :

在美国这个国家里一边挣钱吃好喝好住好(说不定还在享受美国的福利),一边反美?呵呵。

That's the idea.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1-1-27 17:34:45
I listened to NPR all the time and heard that conversation while driving. My impression was that he genuinely reget people misunderstood his intention. My thoughts on this. He did like the music because he was proud of being an accomplished Chinese, but even he may know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is music, he did not think too much of it because it is irrelevant based on his life experience. If he knew, he would not choose this piece at all.

I don't know much about him except NPR play his music once a while. However, after the conversation, I feel I don't like him very much because I feel he is not very honest in saying that he does not know any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this music. He could say he knew, but felt it was irrelevant. Like another post said, be a man, stick to who you are.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1-1-27 17:35:48
ZT:

1997年8月12日

  傍晚,郎朗在沈阳中华剧场举行了一场音乐会。在他动身去美国考学之前,曾在沈阳音乐学院举行过个人独奏音乐会。那一次,就很受欢迎。这一次,实际上是他的告别音乐会,他将从此告别故乡沈阳。带着上海演出的成功的喜悦,郎朗今天显得更加自信。

  许多朋友都来了,偌大的剧场显得很热闹。这座老剧场无论座位还是灯光都有些背时了,但,对于沈阳这座城市而言,它有着令人难忘的辉煌的历史。曾经它是最好的演出场地,只有够档次够规格的演出才能在这里举行。所以,沈阳的演员们以能够到这里演出为荣。

..................

他准备弹最后一个曲子——《我的祖国》,但是,我却总喜欢把它叫作“一条大河”。郎朗的父亲也喜欢这么叫,把这首民歌改编成钢琴曲的作者也爱这么叫。那是一对挚爱音乐的夫妇:沈阳音乐学院的教师蒋泓和尹德本。他们是我的朋友也是郎朗的朋友。他们也有一个弹钢琴的儿子,在沈阳音乐学院钢琴专业,他们一家人都和郎朗很亲。郎朗在辽歌排练厅的那台三角钢琴练习这个曲子时,蒋泓和尹德本都曾指导过他。然而,对肖邦音乐感悟得那么深透的郎朗;把李斯特的乐曲弹奏得令美国听众目瞠口呆以至于不敢相信顶着一头乌黑的中国头发的郎朗;居然弹不好这首中国的一条大河了。

  起初,他很不喜欢这首曲子,他在处理上总觉得别扭。我在台下看他练这首曲子时的表情充满了无奈。他不想弹,但是,他父亲让他弹,他不爱弹也得弹。他父亲跟我跟曲作者都是对这个曲子情有独锺。我们怎么能忘记那个纯真纯情的时代。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灵多纯,人们爱国爱得有多真呀!尹德本在郎朗身边尽情地挥舞着手臂,他大着嗓门唱着一条大河的主旋律,他让郎朗再高亢一点再增加一点力度再多一些激情,可是,也许是郎朗练琴的时间太长了累了,也许他对于中国的那个时代没有感觉对于中国的这首曲子他认为太简单,所以,他总有点打不起精神头儿。他弹得不感人。我听过几次,包括独奏音乐会上我都充满期待地聆听着,却总也觉得不赶劲儿,不能像《塔兰泰拉》那么激情澎湃,也不能像《离别》那样柔情万转,更不能像《匈牙利狂想曲》那样狂放不羁,横绝四海。我总渴望被这首一条大河感动却总也没感动。他演奏技巧肯定没问题,但是,为什么总觉得声音在漂,就好像那条大河上聚着一片迟钝的驱不散的雾气。我觉得郎朗没有找到这条大河的灵感。他怎样才能找到呢?他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呢?今天晚上他终于找到了。我们跟他一起找到了。郎朗在沈阳逗留的最后时刻——最后一次告别音乐会使他突然有了深深的离情。“一条大河”就是在这种深深的离情中找到感觉——

  钢琴那乌亮的板壁在灯光下反射的光泽在我看来都具有了强烈的离情色采。郎朗静静地面对键盘,我无法知道他此时在想什么,或许他什么也没有想,只是让自己更深地进入一种意境与感觉中。我们都在等待着那首我们熟悉的“一条大河”。

  郎朗的手像气功状态中的起式,缓缓地飘落在键盘上。像灵巧的船浆划开了宁静了许久的河面,那清凌凌的波纹舒缓地荡漾开来,我感觉到那柔荡的波纹正款款地朝着我的心灵漫过来,层层浓烈着我的记忆,我的情感,那种中华民族熟悉的主旋律是从一种由弱渐强的缠绵演奏中,排箫般引起了我的共鸣,我的内心随着清脆的琴键而合唱起来: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住在岸上边

      …………

  情感追逐着旋律起伏还是旋律追逐着情感起伏?郎朗进入了状态,他的头大幅度地朝后边伏着,他一定觉得他到了大河边那温暖的沙滩上,他渴望仰面躺下去接受故乡诗意的阳光。他的手充满灵性,他把一条大河揉出万般离情让人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等他弹到结束时,他竟重新又开始了“一条大河”的旋律,那是更柔更弱更宽阔的声音,让你感到这条大河画轴般正在你的眼前铺展开来,伴着迷蒙的雾气,有一条小船颤悠悠地飘曳而去,小船上乘坐的人已经看不清了。当年肖邦就是乘坐这样一艘小船离开他的祖国去飘向巴黎的,从此,他再也没有回来。郎朗不会坐这种小船走的,他会坐现代化的飞机,飞机速度太快,没有更多的时间给你提供感伤的氛围。感伤是需要氛围的,大河小船这是多么诗意化的氛围啊!一个艺术家必须要有伤感的情怀,天才的艺术家更需要如此。而一帆风顺的郎朗平时总是那么热情似火,总那么兴高采烈,我真担心他的情感世界是否太饱满了。我希望那里边能够有一处清幽的芳草地,有一汪幽深的泉水,有一条能够承载苦难和忧伤的河流,他的发源地一定是在他的祖国。就像殷承宗心中装着的那条汹涌的黄河,什么时候演奏起来他都激情澎湃,荡魂摄魄。任何国度的艺术家都得有自己的根呀!霍洛维兹在八十高龄时颤颤微微地回到离别多年的祖国演奏,他登台时的颤微微的步履在我看来不是因为他的老迈,而是因之他那颗无法平静的颠簸的心。

  人不能没有自己的祖国,不能不爱自己的家。我在郎朗的深情的如泣如诉的演奏中,泪水潸然而下。我注意到了身边的女儿,她的眼泪也悄然而下,在她旁边的还有几个弹琴的孩子,她们的眼中也蓄满了汪汪热泪。

  郎朗结束了他的演奏。他这次不像以往那么立刻起身,观众也不像以往那样马上给他掌声,都陷入了一种回味,都浸淫了一种酸酸的离情。

  终于,郎朗找到了感觉;终于,他爱上“一条大河”。他饱醮着他的情感,用他最拿手的“粘连”技巧把这条大河表现得极其感人。改编者那对夫妻也围向了郎朗,他们感谢他,感谢他弹得这么淋漓尽致。这对夫妻瞅着郎朗时,眼圈也是红红的。随后电视台记者采访了郎朗。郎朗说,他不会忘了家乡这片土地,他还会回来,他还会把这条大河拿到美国、拿到世界各地去演奏,他坚信这首曲子可以感动外国人的。

  当所有的人围住了郎朗和郎朗的父亲时,当这对父子被簇拥着去赴宴时,我注意到了郎朗的母亲。他没有去凑热闹,她一个人打的士回家了。她的眼里始终盈着泪水。我问她为何不去赴宴时,她说,她得回家为郎朗收拾东西。还有好多东西要收拾,没有时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1-1-28 23:17:00

推荐魏京生意见评语

魏京生的言语让我看到了中国人的某些优良传统在他身上体现了,那就是报恩。美国人在他身上没少花钱,老魏能到美国来也是美国人努力的结果吧。据说他现在还能定期地有些收入。如今,有人对美国作出了不宜之事,他老魏挺身而出,说出自己的心里的怒气,报一报人家的恩情,真是难得,值得表扬。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Atlanta168.com

GMT-5, 2024-11-24 23:52 , Processed in 0.08292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