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序: 几年前, 有机会到四处讲学, 在友人的鼓励下, 写下了这组诗词游记. 欣闻亚城已有"川瑜同乡会". 特贴上来献给四川的朋友们. ]
===================================================================================
<川 行 小 记>
2004 年 5月19日 - 6月15日 < 前 言>
2004年5月, 应邀赴四川西华大学(原四川工学院)讲学. 历时近俩个月. 此行原安排在2003年夏. 因其时国内正经”非典”之灾而延迟到次年. 虽已过天命之年, 此行乃平生首次入川. 期间, 蒙主人厚爱, 尽访蜀内之名山胜水. 先后游览了锦官(成都)城里的堂(杜甫草堂)府(武侯相府)宫(青羊宫)楼(望江楼), 中华文明史上治水经典名闻名中外的都江堰址, 及传统道教文化的重镇名山川- 青城山.前往乐山的路上, 参拜了东坡居士的故居遗迹(三苏寺).三江汇合之处, 遥望当今硕果仅存的世上最高石佛 – 乐山大佛. 峨眉山深处, 领悟了佛教四大名山深遂浩瀚. 在友人陪同下, 参观了惊世骇俗的三星堆遗址,为其仍不解的千古之迷而感叹. 争睹了大熊猫故乡独有的奇观趣景 –数十只大熊猫在成都大熊猫基地内玩耍追逐的场面. 终于至6月初, 受省教育厅委托, 陪同四位国际友人踏上了前往盼望已久的九寨沟之路.
由成都出发, 一路上, 吾为游客,更为兼职翻译及领队助理, 忙前顾后. 经绵阳,穿江由,过平武, 翻山越岭,穿云过雾, 趟高原之顶, 进入九寨沟县境内. 只见藏胞举手欢迎, 牦牛路旁摇首.白云, 雪岭, 青山, 浓雾. 在经历了最后的爆胎之险后, 终于夜半之时,到达预定之旅馆. 隔日, 白天游览沟内美景, 夜晚欣赏高原歌舞. 次日, 驱车几十公里前往黄龙胜地. 路经小有名气的九寨沟神仙池及景区唯一的”九黄机场”.黄龙山脚下, 初尝高原午餐的美味. 乘滑竿,登峰顶, 饱览那人间罕见的神仙境界.
下黄龙后, 又经近五个小时的山路车程, 终抵茂县夜宿, 是时已近夜半. 因尚未晚餐, 宾馆工作人员仍在等待. 餐前, 每位客人都需领受当地羌族人待客的习俗 – “墩屁墩”. 即由四位美女(服务员)各持客人一肢(或手或足), 上下反复墩客十几次. 就连国际友人中的女客也不能幸免. 实为此行中的一大趣事也.
由九寨归来后, 我也结束了此番川行,返回北京. 赴美多年, 已久不提笔写中文的习作了. 只因在初到成都游黄龙溪古镇时, 友人几句笑话后, 吾戏称要将其写进诗中(即此小记中的第一首). 是日晚, 捻得此诗后, 念给友人一听, 竟也博得众人一笑. 后在朋友们的鼓励下, 就也一路写下来, 完成此<川行小记>. 其中第十首, 一直拖到2007年底才补笔而完. 此番装订成册, 实只为送知心好友及老同学们茶余饭后赏读之用. 或为未曾访川的朋友今后游访四川时作其旅游参考资料了.
< 七 侓> -- 2004 年 5 月, 应邀至成都讲学. 过天命之年, 终始入川. 蒙友人盛情接待.往杜甫草堂, 諤武侯寺像. 异(金庸小说中多次提到的)道教青羊宫香火旺盛, 齐(蜀外人罕知的) 女诗人薛涛墓及旁边的望江楼人迹罕见. 遊黄龙古镇,賞农家之乐. 饮茶之于, 友人问 – “今见川女之俊俏, 可悔婚完早奕?” 笑之于, 写此诗.
踏 破 神 州 觅 锦 官,
天 命 之 年 始 入 川.
诗 圣 堂 前 咏 千 古,
丞 相 祠 后 叹 宇 寰.
青 羊 宫 里 香 火 旺,
望 江 楼 上 人 迹 罕.
人 道“蓉 女” 天 下 俏,
可 悔 初 识 锦 江 晚?
望江楼上)
- 2004 年四 川之行(二) 访都江堰,青城山。
[ 前序: 访遍 锦官 城。友人道 -- 君可知否,川中 蕴千古中 华文 明史,蜀 内藏当今世上名山水。 随循友人,先 往 被 人誉 为孕育中华文明 的 摇 篮之一 -- 建 于 两 千 多 年 前 的 都 江 古 堰。 登高远望,岷 江之水天外飞来,都 江堰下巧 分 内 外。赏大 江 东 去之壮景,赞 中 华祖先 之 智 慧。 次日,再访 金庸小说中 久闻大名的道 教 名地 - 青城山。山虽不高,郁 隐 竟 “幽” (人道 “青 城 天下幽”)。 水虽不深,有道则“灵”。有志登高,怎奈“廉颇”老矣。借助滑杆,纵赏满山秀色。天师洞里,探讨道家真谛。七仙殿外,初识“全真”教义。终得登顶,借“少年”之名,记下此行。]
千里岷江荡平原,
一路到古堰。
六字真经,(注1)
根绝水患。 蜀中万年安。(注2) (都江堰宝峰口)
青城一峰天下幽, 美名贯神州。 道家圣地,(注3) 渊远境悠。 滑杆人依旧。(注4)
注1:“深淘滩,低作堰”- 为 当年李冰父子治水原则,称为“六字真经”。
注2: 据说,自建 得都 江堰后,蜀中平原,再无水患。
注3:青城山上有道教名寺 - 全真殿,上清宫,及(张)天师洞等。
注4:谓百年时代变迁,但青城山抬滑杆的方式仍未变。
----------------------------------------------------------------------------------------------------------- <浪淘沙> - 2004年四川之行(三) - 访 “三 苏 祠”.
[前序:自幼闻知,蜀中两川乃中华藏龙卧虎地杰人灵之地。历代武士文人,赫赫有名之辈,代代可点之。青史留名之士,历历可数之。今日入川,友人问 - 说古论今,君知几人?
论今,可知上至笔下道出“家春秋”的巴金老人,下到被人讥为“晚节不保”的郭君沫若,皆为川人也。川行至此,借现代可任意奔驰的汽车,顺今日已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曾路经由当代中国文坛最受尊重的九旬老耄巴金力主所建的“文革博物馆”。也看到人称“一代文人骚客”的“郭沫若故居”的醒目招牌。因时间所限,皆未得访。许之 - 来日方长 也。
说古,日前已造访诗圣杜工部名闻天下的草堂遗址,内设“大雅堂”, 展有中国历代主要诗人的雕像. 也曾路经诗圣挚友, 与之齐名的诗仙李太白的故居纪念馆. 虽无缘此番拜望, 但诗仙那 -"黄河之水 天上来" 的豪放 及"将 进酒, 杯莫停" 的神态也曾一时重现脑海. 后更得知, 留下那千古命句 - "大江东去" 的 东坡居士, 当年也曾出庐四川,安居于蜀中乐山脚下, 修身养性.
自幼喜好唐诗宋词, 尤以宋词为甚. 宋词之中, 最爱 东坡居士那壮怀豪放的大作. 此番 入川, 得知 纪念苏轼父 子 的 <三 苏 祠> 就在前往乐山的途中, 则力 邀友人作 陪, 拜谒了<三苏祠>, 一还本人对东坡居士的多年敬仰. <三 苏 祠>里, 小桥流水, 竹林掩映. 奇石 叠 翠, 游人 如 注. 石碑 室 里, 东坡先生千古名作的手迹 细 细拜读. 腊像馆中, 苏氏两代 "是父是子"的 众多典故栩栩 如生. 临别, 同友二人, 购得 "大江东去" 名词手迹的纸扇. 借其 "江中浪", 赋此<浪淘沙>, 以 记此行.]
(三苏祠门口)
浪淘沙涌,
人杰出蜀中.
居士曾居" 乐山" 东.
"是父是子" 人皆赞,
一门三同.
(和苏翁合影)
慕名而拥,
<苏祠> 游人众.
腊像馆里拜诗翁.
千古名词扇中留,
两人与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