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城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11|回复: 0

难忘作家刘富道

[复制链接]

37

主题

184

帖子

458

积分

骑士

积分
458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4-5-14 20: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难忘作家刘富道

       应《长江日报》记者朱波之约,要我为该报开办的一个“乡愁”栏目写一篇对家乡的美好记忆和思念的短文,可以是一个人或一件事,也可以是一个物或是别的,只要是能勾起对家乡记忆的都行,然后记者对现在的状况进行寻访。收到邮件之时,我正在拜读刘富道的大作《天下第一街,武汉汉正街》,想到彼此久未联系,让记者去寻访一下也好。于是,我想起了作家刘富道。
       认识刘作家是在八十年代初,我在县文学创作培训班上,听他侃侃而谈他的创作经验和体会。听说他是奓山丁九村人,那时才知道咱俩还是同乡。
        一九八五年,我被招聘为奓山乡文化站站长,当时乡镇干部都要包村,正巧我被派到丁九村。下村第一天,村干部就向我介绍了有关刘富道的家事。此时大名鼎鼎的刘富道已身居省作协副主席兼党组副书记的高位;而他的父母和弟弟仍在乡下,弟弟是生产队队长,父亲则承包了几亩鱼池,为人随和且健谈,一有空,我就"溜"到他看守鱼池的工棚里,听老人家讲富道的成长故事;他教过书,当过兵,在武汉军区当过宣传干事、创作员。因创作丰厚,频频获奖,很快在文坛名声大噪;转业后在省作协高就,系国家一级作家。其代表作《眼睛》、《南湖月》分获全国第一、三届优秀小说奖,其他奖项接踵而至。
           也许是受刘富道的影响,我们奓山也涌现了一批笔耕不辍的文学青年,为给这些初出茅庐的业余作者提供发表作品的阵地。上任伊始,我创办了《奓山文艺》,并报着试试看的心态给刘作家写了约稿信,没想到他很快回复,并满口答应"为家乡的刊物写点小稿"。
            后来我调区文化馆,有了更多接触刘作家的机会,只要是举办文学创作培训,组织笔会或作品研讨会等活动,都要邀请省市著名作家,如曾卓,管用和,董宏猷,赵国泰,何祚欢-----,刘富道更是药铺的甘草——少不了。虽说他居庙堂之高,且工作繁忙,只要我们出面,总是有求必应,每请必到。还经常为我们的《蔡甸文艺》赐稿,个中缘由,除了他对文学创作的关心支持外,更多的还是家乡情结;正如他的至理名言:忘不了的是家乡情怀,割不断的是游子亲情,无论走到哪里,总得把根留下住。
            刘作家为人厚道,没架子,从谈诗论文到推杯把盏,都很随和。2004年7月,我们蔡甸区成立作协,这也是我离职赴美前办的最后一件大事,刘作家应邀出席并讲话。几天后我辞去馆长职务,飞越大洋彼岸。"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昔日的文朋诗友可谓"相见时难别亦难"。特别是像刘作家这样的良师益友,更是时时难忘。旅美后,我们经常通电话,逢年过节,更是互发邮件互致问候。
              2007年10月,他应侄女之邀偕夫人赴美探亲,行前给我发信息,希望能在纽约一见;获悉此事,我兴奋万分,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年我供职于纽约一家贸易公司,既无车,也无驾照,正为“接驾”犯愁,公司老板获悉后非常爽快地对我说:“你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一切由我安排,你尽管放心。”见面那天,老板亲自驾车前往新泽西州的预约地点迎接刘作家一行,还陪同参观了附近的公司总部和私家豪宅。在富丽堂皇的别墅里。客人看到了来自家乡书画家的40余副书画作品,且装裱精美,布置高雅,如同小型书画展。其中省楹联学会会长陈东成的手书对联格外抢眼,刘作家感慨地说:"真没有想到,在这里还能欣赏到这么多我熟悉的书画家的作品。尤其是陈东成的墨宝,很难弄到,我们同住省文联大院这么多年,知道他不轻易动笔,却在这里看到了。"老板指着我开心而幽默地说:"这是涂先生给我操办的面子工程。"
            参观完毕,已近晌午,老板特地在当地最有名的西餐馆招待客人。席间,刘作家分别向我和老板赠送了专程带来的再版大作《天下第一街,武汉汉正街》,并亲笔题名。我也回敬了一首嵌名诗:刘君大肚藏经纶,富贵荣华视浮云,道远方知马力猛,好书都在腹中生。下午,我们又马不停蹄驱车前往纽约,走马观花似的参观了举世闻名的华尔街。晚上,老板有意安排在曼哈顿一家闻名遐迩的中餐馆———金桥饭店吃饭,这里曾接待过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而且我们的台位就是当年马英九用膳的地方,老板特意买了美国的名酒待客;酒逢知己,不用说,一醉方休;刘作家海量,倒是我醉了。第二天才知道老板送走客人后,又把我送回家。就这样还没来得及说声再见就分手了。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次日,酒后初醒,心潮难平,又赋诗一首:平生又遇开心事,我在他乡会故知,每念良师常入梦,屡怀挚友总随时,重逢恨短离别快,分隔怨长再见迟,廿载交情萦脑海,几多回忆变相思。两年后,他的爱子结婚,可惜我无缘参加婚礼,只能委托朋友"意思"了一下,2010年我儿子回国成亲,他获悉后,竟然未赴自家亲戚同一天的喜宴,偕夫人专程前往蔡甸参加我儿子的婚礼,的确让人感动。
           刘作家重情重义。我回国后,他特地在武昌一家有名的韩式餐馆款待我全家,还邀请我们区作协全体领导作陪。为回报老板的盛情款待,他又委托我给老板捎了几瓶五粮液。不难看出刘作家的为人之道:宁可人负我,决不我负人。
            一晃又是几年。每到年节 ,我照例给他打电话,发邮件,遗憾的是:电话无人接,邮件无回复。不知是搬迁新居?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我不得而知;只能把内心的思念化作真诚的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本文载4月28日《长江日报》二版(原文有删简)
附录:
记者探访>>>
                                                                                 换邮箱“阻断”大洋两岸友人
    刘富道:身体健康正创新作《汉口徽商》
    4月21日,记者踏着春雨,敲响省文联宿舍刘富道家的大门,开门的正是著名作家刘富道本人,老人看上去很精神。记者说明来意,并带来涂前飞的问候,老人听后爽朗地笑了起来。“不错,他每年只要是过年过节,都要通过电子邮箱,以写诗的形式向我问候,后来我换了邮箱,所以他的邮件没看到,也就没有再回复了”。
    谈起当年在蔡甸共度的岁月,刘富道称他家与涂前飞家还是“转折亲”的远亲关系。“我二伯妈姓涂,算辈分,涂前飞还是我二伯妈的叔叔,我虽然比涂前飞年龄大,但跟他的辈分整整矮了两辈。”
    刘富道介绍,新中国成立前涂前飞家很殷实,并经常帮助地下党,新中国成立后他爷爷涂锦春做过文化馆馆长,“我高中毕业时,他见我没上大学,就建议我到他所管的剧团去拉二胡,但我不愿去剧团而是参了军”,“后来对文学的共同爱好和追求,让我跟涂前飞的关系越来越近”。
    2007年的美国之旅,成为刘富道的一段温馨回忆。从新泽西到华盛顿,再到纽约,涂前飞跟他的老板一路陪同。
    刘富道说,这几年他的创作一直没有断过,刚刚出版了长篇传记文学《汉阳事件》,现在正在写长篇小说《汉口徽商》。
    “你代我向美国的涂前飞说一声,说我生活得很好,创作也很好,把我的新邮箱也告诉他,不能老让他挂念”。
    (记者朱波 通讯员高池 彭兵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Atlanta168.com

GMT-5, 2024-3-29 03:38 , Processed in 0.0838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