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城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95|回复: 0

学习不忧不惧不惑的智能(上)

[复制链接]

39

主题

40

帖子

3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6-12-27 18: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如果我们要效法君子之道,学习能不忧,不惑,不惧的智慧,除了要不断的修正自己,并加紧学习做人之道以外,是否有好几个层次的要求达到后,才能接近仁者、知者、和勇者的标准呢?要做到君子不忧、不惑、不惧的境界,必须靠学习来增长智慧,才能逐渐的减少忧、减少惑、减少惧,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就像小树的成长一样,过程中要经得起风雨。

人生中每个人遇到事情,若超过自己的承受力时,就是超过你的智慧,这时候人就会产生忧、惑、惧。所以人在世间,要通过学习,增长知识,加强自己的能力,这就是智。如果大家都按照人道——做人的准则,就不会有忧、惑、惧,可是人与人之间有很多的不同,虽然都是人,但是行为上有很大的差异性,有人不肯好好做人,有人不但守着做人的规范,还有更高的追求。做为人,实际来讲是有标准的。人对更高层次的追求行为,一种是效仿神,另一种是效仿君子,君子称为完整的人,符合人道,君子之道就是人道。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孟子谈仁、义、理、智、信,所谓「仁」,孟子讲:『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仁也。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义也。』什么是恻隐之心?为什么要有恻隐之心?有恻隐之心就无忧了吗?什么样的人才有恻隐之心?一个癌症患者的恻隐之心,则如同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所谓真正的恻隐之心,不只是心,从古至今在经典中谈到心时,指的是人的行为。这个行为不是想起来就做,而是你已经确立的,它是永恒的行为,不能一会儿仁,一会儿不仁。理解一个人的行为,仁与不仁的区别,为富不仁是当你富有、生活好的时候,感受不到别人贫穷的感觉,也就是缺少恻隐之心,缺少理解,缺少行为。

仁、义、礼、智、信,仁者,天经地义。如果对「仁」缺乏正确理解,行为上就根本做不到,大家都自认为有,扪心自问之下,好像有又好像没有,似是而非,很含糊,完全根据自己的心情,今天心情好就仁者,就有恻隐之心,心情不好,不管对方是谁,六亲不认。「仁」,当你始终如一的能做到,不管在任何环境,没有任何理由能改变,还能做到。

要懂得选择行恻隐之心的对象,例如生活中处处可见,一个身体强壮的人,不肯工作,没饭吃,你要不要给他钱花?这算不算恻隐之心?恻隐之心,不是光用嘴说:那人很可怜啊,不是对谁都天天感叹一番,这不是仁者的行为。

迷者道在天边悟者道在眼前。如何判断真正的信念、理念?仁者的正确理念是什么?恻隐之心针对是什么?有的人大概清楚、有个轮廓,有的人还真找不着,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仁者,从古至今真正能评断的人,就属孔子与孟子。真正的仁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大多数的人忧什么?仁者忧什么?上天有好生之德,又说明什么?佛陀普渡众生算是仁者,普渡的是拯救众人的生命,改变生命,脱离轮回之苦,解脱众生之苦,这才能称之为仁者!并不是一般人,没有风风雨雨的晴天就喜欢做,阴天下雨就停下来不做了,我们都是忧自己,仁者的忧不是考虑自己,很少耽心自己的事情。

仁者和医者那个大?看一个人快要死了,本来能救他,要不要替他着急担心?医者父母心,入世的医生相当于父母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用心。将来透过一个「仁」字,大家能深入的领悟其真正的意义,如果领悟不到,莫以为可怜一个人就是仁者,就有恻隐之心,就具备仁、义、礼、智、信了,一会儿信,一会儿不信,一会儿敬神,一会儿神在那儿?若不信神就不需要「礼」,当你的问题得到解决的时候,感谢神明,当你得不到时,便抱怨老天不公,人们敬神之心常因得与失而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Atlanta168.com

GMT-5, 2024-4-19 14:07 , Processed in 0.0945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