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城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1|回复: 0

【以身试法】 - 6:有恩不报

[复制链接]

113

主题

124

帖子

480

积分

骑士

积分
480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20-12-20 20: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控告 C-Cube 【报复性解雇】的同时,我也在积极筹备【新旧认股证纠纷】诉讼。该案涉及人数 600 多,平均每人损失金额约为 $6~7 万,以个人名义起诉不划算,因为律师费很可能还不止这个数,集团诉讼便成了唯一选择。

集体诉讼的代理律师通常不事先收费,而是在打赢官司之后经法官批准从赔偿金中扣除,通常不超过三分之一,打不赢官司不收费。C-Cube 这个案子金额高达 $4000 多万,估计应该不难找到律师愿意代理。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关于集体诉讼很多人多少也听说过,特别是在看过 Julia Roberts 那部电影之后。但在 20 年前知道的人并不多,我也是在 C-Cube 事发前几个月偶然在财富杂志看到一篇封面专题文章,才知道小人物如何通过集体诉讼,也有可能在法庭上战胜财大气粗的大公司。

以前我一直以为美国人大多正值勇敢,不平则鸣,但当我开始打电话请老美同事和我一起站出来成为集体诉讼代表人时,才发现每个人都畏缩不前,生怕公司打击报复,【缩头乌龟】美中无异。更有甚者,一位之前曾大力支持我的公司元老,现在忽然反目成仇,不但拒绝加入诉讼代表行列,还在电话中对我破口大骂,警告我不要挑拨离间,破坏公司正常运作,让我觉得好像又回到了大陆【文革】时代。

我虽然在理论上对集体诉讼略知一二,但真到找律师时,才发现事情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打开黄页,律师栏目中各种专业琳琅满目,包括【雇佣关系】,但唯独不见【集体诉讼】。于是我只好先从雇佣关系入手,在咨询【报复性解雇】案同时也顺便询问集体诉讼事宜。但最后我只找到 Michael 代理我个人的【报复性解雇】案,在集体诉讼方面始终摸不到头绪。在别无选择之下,我只好请 Michael 通过行业内的关系网帮我找,他也欣然答应,事成之后他可以拿到 10% 介绍费,何乐不为?

在法律程序上,集体诉讼代表人数可以是多人,也可以是一位,并多了一道【认证集体】的程序。律师必须向法官证明所有成员的诉求是相同的,例如 C-Cube  600 多员工都是同一个错误【认股价转换公式】的受害人。因为是通过联邦法庭,代理律师可以是本地,也可以来自外州,我最后聘请了远在圣地亚哥的一家律师行。

这个案子的多数证据是 Email,事件始末也和我个的【报复性解雇】案是同一个,所以作为唯一代表人的我没有太多额外的工作量。两个案子同时进行,持续 4~5 年。我从开始整理证据、撰写事件说明、电话寻找律师、亲自与律师会面、一次被 C-Cube 取证和一次仲裁,总共用了 100 多小时的业余时间和2天假期。这些我个人为集体花的时间,事后经法官审核同意,都以合理的时薪率另行受到补偿。

C-Cube 【认股价转换公式】纠纷事件对错虽然一目了然,但从 2000 年事发到 2005 年以庭外仲裁结束,之所以要花 5 年时间,主要是花在法律程序的等待时间上,因为法官通常同时要处理很多案子,每个案件的优先秩序全由法官个人酌情而定,并不是先到先得。这个诉讼最终也是通过庭外仲裁结案的,因为涉及金额庞大,谈判从早到晚花了一整天,结束时已经是晚上 8 点多,不像我个人的案子那样在半天内搞定。最后谈妥的总金额,由 C-Cube 交给第三方专业公司托管发放,在法官审批同意后,先从中扣除律师费和给我个人的时间费,然后扣除发放管理费,剩下的金额,再根据过往预估的平均申报率,以每股预定的数额分发给合资格的申报人。

在赔偿通知信发出不久,我收到了唯一的一个感谢电话,打电话的是一位我并不认识的印度裔年轻工程师。公司上下我认识的其他上百位同事、包括当初最积极的员工代表们,没有一个在收到补偿后对我做出如何表示。他们很多人年资比我久,收到的赔偿比我多出数倍甚至十倍以上。20 年后我因为再次为公众利益出头被人诬告诽谤罪,在急需筹备律师费而向 C-Cube 老同们事求助时,只有一位我不认识的印度裔同事捐了$400,估计还是当初打电话感谢我的那一位。另一位比我资深的老美同事只捐了 $20,剩下的 600 余位老同事对我的求助置若罔闻,【有恩不报】同样也不分国界!

如果你好奇 C-Cube 为什么在这么一个简单的错误上死不让步,其实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原因很简单,就是怕夜长梦多,耽误分拆上市的进程。反正日后时过境迁,无论官司谁输谁赢都无所谓,$4000 万数目虽大,但也只不过是 C-Cube 平时在股市上一天的起落差,不是问题的关键。老 CEO 当时已经加入硅谷的一家创投公司,应该比普通人更清楚视频科技的未来走向,在我们大家还以为 C-Cube DVD 技术如日中天时,他一定已经看到了未来的 Netflix。所以公司高层当时的最佳策略是立即用高压手段把员工噤声,乘买家还没有回过神来尽快完成分拆上市,将生米煮成熟饭。我也是很多年之后,历经创投合并后才开始有了一点点长远眼光,包括告诫子女要为【40岁前永久失业】尽早做好准备。这方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我之前写的【美国优先 】系列。
(待续)



许宁 Frank Hui

2020-12-12

美国亚特兰大 Atlanta US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Atlanta168.com

GMT-5, 2024-5-2 06:31 , Processed in 0.0903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