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城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5|回复: 0

老钱ZT:怎么理解"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复制链接]

810

主题

1809

帖子

650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03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22-10-21 14: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钱 于 2022-10-22 06:20 编辑

老钱转发说明:

下面的文章《孔子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什么意思?》,非老钱所作。但是老钱很喜欢,作者笔名为“有书相伴”。无法和作者本人联系,愿意帮助作者广为传播。特此说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孔夫子时代,别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了,五十都是奢望。记得曾经看到过数据,到1949年,中国的平均寿命也就是48岁。如今,七十已经不稀奇了。不仅仅“人生七十古来稀”已经完全过时了,而且八十,九十也不稀奇,甚至百岁都不算稀奇了。

夫子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过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杞人忧天。现在不同了,就越来越受到关注。到底夫子说的是什么意思?

我以为下面这篇文章讲的很好。言简意赅。特别是“敬畏”是晶核所在。所以转发提供大家思考。

同时,还有一篇文章,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们一直都误解了孔子的意思》。说,“从心所欲”中的“从心”叠加起来,就是“怂”字。所以,“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认怂”的意思。。。很有创意,也附录在后,请大家自己判断。

老钱涂鸦集1
孔子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什么意思?
2018-06-20 14:28
作者,有书相伴


孔子说的“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是什么意思?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曾有过一段著名的理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能够自立于道,四十岁能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六十岁所闻皆通,七十岁能够随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

逾七十.jpeg

这段话,是孔子的人生轨迹,也是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对“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应该怎样理解呢?有书君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这句话。

1、它表现的是对生命的敬畏

古人说:“人到七十古来稀”。因为古代人受物质条件的限制,人们生活水平、医疗条件普通不高,因此,一个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就已经很难得了。

所以,按一般人的想法,都是这么大岁数的人了,想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这是字面意义上的“随心所欲”。

2、每个年龄段应该做好该做的事,人生才不会后悔

十几岁的时候,就要认真学习知识,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勤于思考,经过学习、历练,逐渐提升自己,并对人生有所感悟。

到了三十岁,步入社会已经有几年了,对人对事有了自己的处理方式,内心有一种自信和坚定。

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已经能够看通透人情世故了,舍弃一些东西,不再纠结、强求。

五十岁,内心有了一定的定力,已经能够做到不怨天尤人,不为外物所动。

六十岁,能够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能理解任何一个事情存在的道理,能虚心倾听各种声音,并能够站在别人的出发点上考虑问题。

逾七十a.jpeg

七十岁,内心的价值观已经根深蒂固,虽随心所欲,也淡定从容,行为有规范,对自己的一生有一种无悔的交待。

人生,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这些构成了生命的长度与厚度。

3、不倚老卖老,要与时俱进

一些老人经常对儿孙们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要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人们自有自己的处事之道,当然一些传统的美德不能丢,可是一些新生事物的出现,往往让人们乱花渐欲迷人眼。

作为老年人,要与时俱进,把一些美德与当今社会的新思潮结合起来。不倚老卖老,这样才不会让人讨厌。

比如,一些老人认为自己岁数大了,乘坐公共汽车,年轻人就得让座,但是有人说年轻人上了一天班,也累得够呛。

现在职场压力大,竞争激烈。所以年轻人不让座,也不要强求。更不能实施“首先绑架”,不能出口不逊、为老不尊。

有的老人认为自己岁数大了,买东西可以不排队,“我老我有理”。其实老年人更应该为年轻人做出好的榜样。

这就是不逾矩,也就是既要讲究生命规律,也要认同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规则。

虽然白发苍苍,可是又彬彬有礼、淡定从容,或许就是一个优雅的老人最好的状态。



文/樊荣强

前不久,在广东顺德与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吃个大排档,喝点小酒。三杯酒下肚,这位刚过50岁的朋友开始感叹人生,自称“虽然只是知天命之年,却有了七十从心所欲的感悟”。我与他频频举杯,又长了点智慧。

孔子有一句名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可以说是一个极简自传。其中最后一句,是说他到了七十岁就能做到随心所欲,但又不会做出格的事。这看上去确实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常人难以企及。

稍加思量就会发现,这句话也挺矛盾:又随心所欲,又不违规矩,怎么可能?在一般人看来,只要一个人稍微随心一点,所做的事情就不合规矩,比如你内急,一时找不到厕所,你就随地大小便,从心所欲了,但绝对逾越规矩。

话说明朝一哥王阳明,他有一套所谓“心学”,讲的是“知行合一”,其实就是在讲“从心所欲不逾矩”。

关于“知行合一”,现在一般人的理解是: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换个说法就是,你不仅要知道,还有做到。

因此,历史上有关于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的争论。比如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他原名陶文浚,大学期间推崇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改名陶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不是上面所讲的意思。他说的“知”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良知”,人人生而善良,即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而所谓“行”就是现实的生活行为,而且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修炼“致良知”的过程。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其实应该叫“行与知合一”,知是本体,行要与之合一,向它靠拢。

如果真的做到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那也算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了。

回到本文开头的话题,我的朋友究竟明白了什么呢?他说:“孔子所谓从心所欲,其实就是认怂!你看怂字怎么写的?不就是从心两个字重叠起来吗?”

确实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从心所欲就是认怂

怂的本义,是鼓动别人去做某事。但现在已经变了,怂在网络上的意义一般为害怕,泄气,妥协,一般词组为:认怂,怂了。例如:看到对面这么强的阵容我立刻就怂了。

为什么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认怂呢?

第一,欲望减少了。虽然随心所欲,那也没有什么机会逾矩。比如,年轻时有一百个欲望,正所谓血气方刚,棱角分明,哪有不逾矩惹事的?七十岁了,没有所谓远大理想了,再也不想去改变世界、改变一个行业、改变一个公司、改变一件事情的结果、改变他人的观念与习惯……只剩下三两个欲望,这就是认怂——接受现实,还有机会逾矩吗?

第二,欲望变弱了。即使七十岁还有若干欲望,但是都不像年轻时那样“一定要”“必须要”,变得随遇而安,得过且过,所谓理想、愿望,能实现就实现,不能实现就当一场梦,由它去吧!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不是认怂吗?

第三,欲望善变了。老子说“上善若水”,也就是说,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活得像水一样。水最大的特点就是,你用什么容器盛它,它就成为什么形状。所谓的规矩对它来讲似乎都不存在,因为它完全顺从你的规矩;而且,你的规矩一改,它也改变它的样子,它已经与世无争,彻底认怂。

黄永玉有一组生肖画,其中一幅关于蛇的。题词是:“据说道路是曲折的,所以我有一副柔软的身体。”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能我们一直都误解了孔子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Atlanta168.com

GMT-5, 2024-4-26 03:41 , Processed in 0.11746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