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城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77|回复: 26

ZT:写诗心得。 杨子

[复制链接]

71

主题

1433

帖子

306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63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2-11 23: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168诗坛兴旺。又不断有新诗友以诗抒情言志,故国乡情浓郁。杨子在此大赞一声!我的一位诗友前段时间写了一篇心得,我读后受益匪浅。贴出来同诗友,网友共享。写诗,我个人认为,不但要用心去写,也还是要练字炼句才能言简意赅的抒情言志。我个人写诗,一般没有感觉我不会去写。当然有时会去和诗友的诗,也是提高学习的一个过程。我个人认为写诗还是要遵循一些规则,尤其是古体诗。不但要讲究起承转合,写的诗还是需要“通”.我所指的 “通”,就是要别人看得懂你在说什么,想表达什么。如果你写的诗只是自己能读懂,这诗也就很难引起别人共鸣了。到不是说这不好,自己欣赏自己也没什么不好。但那就应该关起门来“自赏”。哈哈,开个玩笑。我个人也认为写诗也不要那么严肃。要讲规则。但有些规则是古人定的,我们这些现代人也不见得非要写诗时写一些规则很严的诗。你可以写自由体,自创体等等。但是,如果你要写律诗,词牌,还是应该按照规则平仄去写。最起码也是一种学习,对自己也是一种提高。只是个人的一点浅见,不当之处,请拍砖。

ZT作者:东篱

在诗坛练习写近体诗词,得诗友评语指正,读了些帖子、有关诗词网址上的文章,受些启发,偶有些个人心得几滴。望大家不吝指教。

1)
诗歌与音韵密切相关。在古汉语中,文字的发音分为四声:平、上、去和入声。古人依照四声将文字发音分为平仄两类。平,包括上平和下平声;仄包括上、去和入 声。在《康熙字典》里有一首口诀是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如以拍子长短分四声,则平声最长,上声次长,去 声较短,入声最短。唐人李益的《江南曲》:嫁与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用今天的语言读来,此诗无论如何说不上押韵。但是如果知 在此处发古韵平声ni,则此诗押韵了。在现代汉语中,新四声则是:平(阴平、阳平);仄(上声、去声)。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带有地方色彩(粤语和 其它南方语言)的入音字转入了汉语新四声中,然而有些古韵入声字却转为阴或阳平,如一、八、十、国等字。隋朝时,音韵分成206款,但太过于细分而难押 韵。到了南宋,刘渊将韵减为107款。以后,人们又减去1韵,流传至今为106款韵,均纳入《平水韵》一书。

古人写诗时,不仅要注重字的意思,还很注重字的音韵。当诗的平仄发音字交替出现,并有押韵时,诗读起来才抑扬顿挫和美。押韵,就是要在指定句子的最后一个 字用相同韵母的字。近体诗用韵非常严谨,要求用平水韵,不允许有出韵的情况发生(即平仄韵相混)。平仄理论研究对于历史,考古,语言等学科有重大的意 义。当然,也有人主张用现代汉语发音来押韵(参阅《中华新韵》)。一般说来,新韵比旧韵要简单、宽泛且容量大,对于繁荣诗歌创作有促进作用,但这并不妨碍 继续使用旧韵,这就是今不妨古。而且使用新韵,可以使用比《中华新韵》更严、更细的韵目,这就是宽不碍严


2)
什么是诗?明代文学家谢榛在《四溟诗话》卷一中谈到诗要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也就是说诗要有音韵和视觉美感, 并有丰富内涵。这里提到的观之明霞散绮实是将文字通过人的视觉翻译为脑海中的图面而产生的美感。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是最高的艺术体裁。中 国诗人艾青说诗是文学的顶峰,是文学的最高样式,这说明诗的层次很高,其它文艺语言无法替代。


历来讲诗言志、词抒怀,诗词是作者心灵的歌、感情的火花和思想的光芒。诗词乃真情所成。我本人赞同这种经典的定义。当然,有别的非传统的说法(如诗表 原欲”)和诗词理论,但我觉得它们不适合用于近体诗词创作,它们可以用新诗形式表达。这和绘画中有古典派的,有影象派的,也有野兽派的主 张一样,用不同形式表达不同的内容。百花齐放最好,读者自会鉴赏,有人喜欢中国画,有人喜欢油画。如果把国画完全画成油画(在加上透视等等),则失去 国画写意强势,乃四不象也。

诗词创作要点是格高、情真、味厚、语工(即形像生动、色彩鲜明、实实虚虚相间、韵美和流畅自然、忌冷涩生僻、忌粉饰)。不仅要练字以达凝练中意,更要练意”(即意境提升)。曹雪芹(<<红楼梦>>)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太修饰也是好 的。

立意要求高远、含蓄、敦厚、雄浑、委曲深婉和平淡中见渊雅。立意应忌陈旧、意杂(尤其于写绝句)、味俗、脉露(如语言平直)和相碍(如情景不融)、犯复 (如含意念重复、口水话,又如律诗之合掌”)。所谓敦厚,即不可有陈旧腐儒气,亦不可有逼人的才子气,要温良平和,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词不 too wimpytooaggressive,要wellbalanced,听起来象是中庸之道,的的确确,因为近体诗与中国传统文化绑在一起。大家可以尝试用新的非敦厚语言进行突破,效果咋样,可 以慢慢体会。

3)
近体诗又称为今体诗,它起源于齐、梁时代,盛行和定型于唐朝。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中有五律、七律,全诗八句。绝句有五绝、七绝,全诗四句。

律诗的八句分为四联:第一、二句称为首联,第三、四句称为颔联,第五、六句称为颈联(或腹联),第七、八句称为尾联。第一、三、五、七句称为出句,第二、 四、六、八句称为对句。在律诗中,第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是规定押韵的。五绝、五律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绝、七律首句以入韵为常见。押韵绝大多 数是押平声韵。当然,也有例外,如孟浩然的五绝《春晓》和柳宗元的五绝《江雪》均押仄韵。晚唐后,首句入韵用邻韵(如东与冬,江与阳在古韵里是邻韵)常见 的。近代人做诗时,有时还在其它韵脚用邻韵。严格地讲,必须照《平水韵》押韵,每个对句押韵不能用邻韵,不可用非邻韵通押,只能一韵到底。

其次,律诗颔联、颈联的出句和对句要求对仗。对仗指按照字义的虚实和字音的平仄做成对偶的语句。对仗要求出句与对句词性相对,语法结构相同,平仄相拗。对 仗有数目对、颜色对、方位对等工对”(同类对)宽对”(非同类对),杜甫诗中常有宽对。有兴趣者可翻阅有关书籍和对韵谱,如《笠翁对韵》。

近体律诗和绝句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平仄格律去写。下面,仅谈谈七律的格式。五律句型格式,减掉七律各句前两字即可。五绝、七绝句型格式,只需在五律、七 律格式基础上截下首、颔联,或颔、颈联,或颈、尾联,或首、尾联,并不强调各联对仗。诗的起收式是指诗句的格式,平起表示句第二字是平音,仄起表示句第二 字是仄音,平收表示句末字是平音,仄收表示句末字是仄音。七律诗有四种常见的格式,即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和平起平收。由于七律首句多半入平韵, 以平或仄起而平收二种格式多见:

(一)首句平起平收式
(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 (韵)。
(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 (韵)。
(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二)首句仄起平收式
(
)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韵)。
(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 (韵)。
(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
)()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韵)。

这里,(平)、(仄)表示可用平声字也可用仄声字。不管是四种格式中的哪种格式,首句第一字可平可仄,而第四、七字平仄不可改动(除非遇到下面提到的三 平、三仄调情况)。对五绝、五律而言,则是第二、五字平仄不可改动。需要提到的是,七绝或七律的仄起仄收式在唐代常常是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句型 被近代学者称为特殊平仄格式。而五绝或五律的仄起仄收式在唐代常常是平平仄平仄,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和杜甫的《天末怀李白》,均用到此格 式。

三平调就是句尾最后三个字都用平声字;而三仄调就是句尾三字都用仄声字。近代的一些学者对三平调与三仄调(简称三调)持否定态度。其实,三调是写诗的一种特殊技巧,放在句尾的三调在强化意境方面能起到了其它平仄句子无法替代的作用。如崔颢名诗《黄鹤楼》的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 悠悠,出句末三字不复返是三仄调,而对句末三字空悠悠是三平调,这三调用绝了。

再谈谈粘对即是一联之间,平仄相对。如果首句入韵,则第一联两句最后一字违反这一原则,由于韵脚限制,这是许可的。即平粘平、仄粘仄, 指后联第一句的第二字平仄和前联第二句第二字平仄相同。如果不,则上下联平仄雷同;如果不,则前后两联平仄又雷同。这样,粘对使声调多样 化。当然,因为律诗及绝句都有固定的格式,如果严格按照格式去写,就不用去考虑所谓的粘对的问题。

孤平被认为是写近体诗的大忌。在五言平收格式平平仄仄平和七言平收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两种句型中,除了韵脚的平声字以外,句中必须保持有两 个平声字,也就是说上述五言句第一字、七言句第三字都必须用平声,而不能用仄声,否则就是孤平。孤平仅对平收句有限制,对仄收句,全句仅有一个平声字也不 算是孤平,顶多是拗口句。孤仄与孤平不同,它可视为合律。

另外,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说在近体诗中,每一句中第一、第三、第五字都是可平可仄的。但第二、第四、第六字则一定要按照格式的要求;在五 言绝句或五言律诗中,这句话就变成了一三不论、二四分明。其实,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不能很客观反映近体诗的格律要求和多种变化。格律 诗格式被违反后,还可以平救仄,以仄救平,称为拗救。李白、杜甫诗中多有此手法。拗救方式又分为当句救、粘句救、隔句救、多句救和对句救等等,种 类繁多,有兴趣者可翻阅有关书籍。初学写近体诗的人,还是先按照规定的格式去写为好。等练成高手后,再去了解其中的变化规则不迟。

诗歌创作,主要需要形像思维。而透过诗歌描绘的千形万象,则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意境是情感(喜、怒、哀、乐)的境界。一首好诗,一定要抒发真 情,以情动人,文字流畅,具有音乐感。一首好诗一定还要渲染和联想丰富,具有强烈视觉形像感。写诗切忌闭门索词,它需要了解诗歌基本常识以外的其它 ,即瞬间灵感、宽广想像力、字句锤炼、意象组合、谋篇布局、气韵等等。博览群书和博采众长,如读《千家诗》,是写诗的重要基础,此即读书破万卷,下 笔如有神。另外,习画和唱歌也对写诗有很大帮助。最终,还是得以写为本,应多写多改,不怕出错,有错就改,逐步提高。诗词创作应该是以在先,在后,而不压,且要词必己出”(韩愈语)

至于词,乃异曲同工,宋词里均用到很多唐诗妙句。关于词的韵部,并没有正式的规定。在科考时代诗韵是朝庭颁布的,所以近体诗一律要求押本韵。词与科考无 缘,并长期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词人填词用韵只求唱之上口,听之顺耳,韵母相同相近的字都可以通押,用韵很宽,没有作诗那么严格的要求,有时还受方言影响, 韵域更宽。南宋之前没有词韵专书,明清两代有不少研究词韵的学者,根据唐宋著名词人的押韵情况,用诗韵加以归纳分类,出了不少词韵专著。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清人戈载的《词林正韵》,直到现代仍作为填词用韵的根据。《词林正韵》把填词可以通用的诗韵韵目合并在一起。把平上去三声合并为十四部,入声合并为五部, 共十九部。词的平韵和仄韵是泾渭分明的,词调中规定哪一句用平韵,就不能用仄韵;规定用仄韵的,就不能用平韵,而用仄韵的上声和去声可以通押。有兴趣者可 以在网站上下载宋词词谱、词韵,按谱韵(固定长短句、平仄和韵)填词。词比诗更易表达宽阔的意境,只要有丰厚的写诗基础,填词也就能顺理成章了。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 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又有古人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人杰,谢谢诗坛为我们这些诗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可以在坛上连篇累牍, 肆笔而成,这是必经之路。我们可以通过多写、多改而互相切磋和提高。这里是交万人杰的好去处。有什么习作可贴出来,大家一起赏析、提高。不否认有人 天生有诗才,但后天努力修炼也十分重要。做一个诗人,首先要无愧于人,因为有了人品,才有诗品。诗人要热爱生活,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敦厚 的表达力,而且对诗词有持久和极大的兴趣。我想,大家都希望最后能达到写出语境浑然天成的诗词,让我们以此为目标共勉!

欲学近体诗写作技巧者可参阅
【诗学概要】@ http://poem.bise.idv.tw/gb/books/poemgist/index.htm
【诗学概要】言简意赅,我读后颇受启发。

至于诗与画,俺有谬论@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 ... mp;amp;postID=456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2-12 09:39:05
  
回复

使用道具

62

主题

870

帖子

1895

积分

精灵王

用一生的热血汇聚成河

积分
1895
发表于 2011-2-12 09: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杨子兄的好文章如意受益匪浅。
幸福是一种感觉,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幸福,只要你心中有幸福的种子,便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119

帖子

43

积分

版主

潇然笔下寻真乐&nbs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3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2-12 10: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子的心得和介绍对初学者和诗友大有助益,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2-12 11:21:12
有事说事,不要挖苦别人!那别人开涮算什么本事?这是什么诗人的道德?我就不信你的一切都是天生带来的!

开玩笑为什么不拿自己开刀?倚老卖老算什么能耐?!这不利于新人成长,不利于百花齐放!你还以为在XX那?想搞什么垄断?

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71

主题

1433

帖子

306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63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13: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如意莲花于2011-02-12 09:51发表的  :
读了杨子兄的好文章如意受益匪浅。   
谢谢莲花临帖。只是浅见,希望对各位诗友有所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433

帖子

306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63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14: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游客于2011-02-12 09:39发表的  :
     
谢谢1楼朋友捧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433

帖子

306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63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14: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潇湘游子于2011-02-12 10:16发表的  :
杨子的心得和介绍对初学者和诗友大有助益,谢谢分享。
谢谢游子兄捧场。浅见而已,希望对诗友有所启发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主题

1607

帖子

3604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3604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2-12 14: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杨子) 的帖子

谢谢杨子对诗, 词, 韵之解说! 这些说教对于我而言, 可谓醍糊灌顶。


楚人申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2-12 14:43:59
引用第4楼匿名于2011-02-12 11:21发表的  :
有事说事,不要挖苦别人!那别人开涮算什么本事?这是什么诗人的道德?我就不信你的一切都是天生带来的!

开玩笑为什么不拿自己开刀?倚老卖老算什么能耐?!这不利于新人成长,不利于百花齐放!你还以为在XX那?想搞什么垄断?

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Atlanta168.com

GMT-5, 2024-6-18 08:19 , Processed in 0.1013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